Monday, May 20, 2019

那些圍繞在男性周遭的故事

那些圍繞在男性周遭的故事

文/蕭淑文

  是枝裕和有不少電影圍繞著男性的角色,像是《橫山家之味》的橫山良多、《我的意外爸爸》的野野宮良多、《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的明、《第三次殺人》的三隅高司等等。這些男性角色通常都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若想要知曉他們的內心深處的想法,就必須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完全了解他的家庭背景與感情聯繫才能辦到。那些訊息通常都藏在舉手投足之間,甚至有時來自觀眾自身的投射。




難以捉摸的內心

  在劇情當中,男性角色總是看似較為冷漠,但若套入到片中的情境時總讓觀影者不禁思考:這樣的情境下,怎麼可能如此平淡地面對?在《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裡,長子明對於母親的離去甚少透露情緒,也不輕易表現出思念母親的樣子,仍然每天為弟弟妹妹固定採買生活用品,在快要沒錢時就去找母親過去的情人要點錢,或是想要把母親的衣物拿去賣,卻不對母親的行為作出批判。《第三次殺人》的三隅高司,在最後反駁自己不是殺人犯,究竟是為了他自己的清白,還是為了死者的女兒咲江?而這些未被表明的模糊情感,或許是因為導演所刻劃的男性角色的存在是為了讓觀眾用以投射情感,去揣測、期待角色的行為。


男性角色的劣勢處境

  在日本社會中,男性經常是家庭中的核心經濟支柱,是威嚴的象徵,然而是枝裕和電影中男性往往處在社經地位或是家庭關係的劣勢處境,這可能是導演的刻意安排。像是《橫山家之味》的橫山良多,工作不被家人看好,連婚姻也常被拿來說嘴,兄長的光環更總是罩在他的頭上。又或是《第三次殺人》的三隅高司,自一開始就被冠上了殺人犯的罪名,最後替自己反駁時也沒有人相信他。《我的意外爸爸》中野野宮良多雖然擁有令人稱羨的高社經地位,但是在家裡總是安靜而冰冷,為了堅持血緣關係而甘願破壞與兒子的感情。



女性角色的情感對比

  相較於男性,是枝裕和電影中的女性是情感豐沛的一方,也經常流露出過份真切的情感,片中的女性角色經常說出不易被社會接納的想法。像是《橫山家之味》良多的母親,長子為了救人而溺斃,母親讓那個被救起的男子每年都來祭拜他,甚至說出:「怎麼可以就這樣輕易地放過他,要讓他記住呀!」這是她處理內心深處悲痛的方式。然而聽到母親的報復念頭,又被叮囑要當個「真正的父親」的良多,一再地被提醒:他在家人眼中不是完美的。又或是《第三次殺人》中咲江的母親,對於丈夫賺黑心錢視若無睹,忽視了丈夫性侵咲江的事實,甚至要求咲江不要公諸於法庭,這使得三隅試圖透過改變自白來保護咲江,更讓案情與三隅的心思變得撲朔迷離。
導演透過女性角色坦蕩蕩的言詞,突顯了身為人都擁有的感性與自私,對照起總是語帶保留的男性角色,讓男性角色的內心看起來更像是深不見底的黑潭。


關鍵性的決定

  導演電影中男性角色總是被情境推動才做出反應,在《我的意外爸爸》中良多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優秀,但是最終必需決定要留下慶多還是換回有血緣關係的琉晴,掌握在他自己手中;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母親離去後,選擇繼續過著無人知曉的生活也由明來決定。男性角色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他們最後作出的決定,總能引人再三思索,即使沒有激烈轉折的劇情,透過角色面臨困境時所作出的細膩反應,提供了觀影者更深一層的反思空間。



蕭淑文
特教系大二。目前最深刻的影展,是2019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巡迴展中所放映的日本導演原一男的作品,我很欣賞他在紀錄片中的投入與熱忱。推薦幾部印象深刻的紀錄片:《全身小說家》、《學習的理由》、《一首搖滾上月球》。


❏ 全文刊載於【日常景框:是枝裕和影展】手冊
線上手冊|https://bit.ly/2Jku4oq
實體手冊|限於放映現場索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