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社會公義影展 新竹場
時間|2020.09.19(六)~12.08(二)
地點|清大合勤演藝廳、大煙囪下的家、新竹高中
映後座談|廖克發、林婉玉、張作驥、廖建華、張明右、詹淳皓、游珈瑄 等導演
新竹場主辦|清大藝術中心夜貓子電影院、交大六燃保溫團隊、新竹高中
共同主辦|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電影介紹
◎ 文字編輯|廖芷瑩
※座談場均需事先線上報名,以掌握場地座位席次。活動當天可視現場入座情形,開放未報名的朋友現場報名,歡迎校內、外朋友參加。
清大、大煙囪場報名連結|https://bit.ly/3hTI5rr
竹中場報名連結|https://reurl.cc/pymejZ
《菠蘿蜜》BOLUOMI ※廖克發導演座談
2019|廖克發、陳雪甄|109 min
※映後座談|廖克發 導演
2019年/釜山國際影展/新潮流(New Currents)競賽單元
菠蘿蜜,是一種常見於東南亞的熱帶水果,外表有密集的尖銳突起物,但剝開後,是陣陣濃郁的甜蜜果香。這除了是馬來西亞人熟悉的水果外,也是串起男主角一凡(吳念軒飾)家人情感的味道。
當馬來西亞共產黨的祖父在叢林中決一死戰時,為了延續後代,他選擇把孩子裝進菠蘿蜜中,等待被好心人發現。一凡的父親是如此活下的,而有了「蜜」這個名字,但童年的創傷卻讓他無法成為一位好父親。
一凡長大後,到台灣打拼,工作時傷了手,恰巧認識從菲律賓來台非法打工的萊拉(Laila Ulao飾),展開一場異國之戀,然而,異地的相遇要延續總是困難,就如一凡的祖父也在艱困奮鬥後無法與家人相守。
這是一個馬來西亞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家中成員身上都有大歷史的印痕,當他們吃到家鄉的菠蘿蜜、用力扒開它時,它裏頭總香甜至觸碰鄉愁。
09.19(六)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導演/廖克發
出生於馬來西亞實兆遠(Sitiawan),自台灣電影圈崛起。曾參與柏林影展新銳營與金馬電影學院。曾以短片《妮雅的門》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
其創作持續關注馬來西亞華人的情感及歷史,也勇於觸碰當地重要卻禁忌的題材,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2016)依然被馬來西亞政府審查禁止,而後來改編為劇情長片《菠蘿蜜》。
共同導演/陳雪甄
來自台灣。同時是電影演員,劇場導演及表演教師。現任魔梯形體劇場藝術總監,及東南科大表演藝術糸助理教授。參與電影《妮雅的門》、《氣》、《台灣十年》等作品演出。
-
《返校》Detention
2019|徐漢強|103 min
2019年/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視覺效果、最佳美術設計、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2020年/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美術設計、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設計、最佳電影行銷
1962年,寂寥而肅殺的時代,翠華中學高三生方芮欣(王淨飾),意外與輔導老師張明暉(傅孟博飾)相戀,在問題叢生的家庭及學校中,他成為她唯一的出路。追求自由的張明暉,另與師生殷翠涵(蔡思韵飾)、魏仲廷(曾敬驊飾)等人組織讀書會,研讀禁書,雖為高壓校園帶來一線呼吸的空間,卻也冒著生死攸關的風險。
一夜,方芮欣與魏仲廷在暴雨中的校園甦醒,卻發現校園逐漸從他們熟悉的世界剝離,在鬼魅橫行的異域,他們被迫面對可怖的真相⋯⋯
此部電影改編自知名且風靡台灣一時的電玩遊戲,時空背景建立於台灣白色恐怖年代,影片帶領觀眾看見當時一心追求自由的人們,為何而生及死的人性複雜故事。
09.28(一)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導演/徐漢強
世新大學廣電系碩士。擁有程式語言、繪畫技巧長才,2005年以人生劇展《請登入・線實》獲電視金鐘獎最佳單元劇導演,也是金鐘獎目前為止最年輕的得獎導演。2018年以民俗傳統「觀落陰」為主題的VR短片作品《全能元神宮改造王》入選日舞影展新先鋒單元。累積多年作品經驗後,2019的《返校》不僅在票房上廣受好評,更在藝術上受金馬獎肯定,個人也獲得當年最佳新導演獎。
-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Me and My Condemned Son
2019|李家驊|75 min
2020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
入圍
202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入圍
死刑犯A,殺害好友後勒贖。死刑犯陳昱安,砍殺父親111刀。死刑犯鄭捷,於捷運上隨機殺人。「死刑犯」是司法給他們的一個標籤,但這三個人作為「人」的身分卻為人漠視,而其至親所背負之痛,更從來無人知曉……。
曾以紀錄片《起點》、《我無罪,我是鄭性澤》長期關注司法議題的導演李家驊,這次選擇了三位犯行各異的死刑犯為主角,有人尚在服刑,有人在獄中自戕身亡,有人已遭到槍決伏法。在「殺人償命」的正義大纛前,他們的命運殊途同歸,宛如報廢的物件,但在律師、死囚家屬面前,標籤之後卻是一具具血肉之軀。
全片以平實的採訪片段與報導影像,不拘泥於法條本身,而是深刻表達了導演對「人」的處境的關懷,爬梳現代台灣司法死刑史之餘,也引出了對現行體制的叩問。
09.29(二)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導演/李家驊
1978年生於台北,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現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影視製作、影像美學及相關研究、當代美學思潮。
2003年以個人生命經驗為題的《25歲,國小二年級》獲山形紀錄片影展亞洲單元特別賞。2014年參與了記錄318學運的《太陽,不遠》計畫,執導其中的〈看不見太陽的那幾天〉。近期作品尚有《夢想續航》(2016)。
-
新竹場特映
《狂飆一夢》The Price of Democracy ※廖建華導演座談
2020|廖建華|93 min
※映後座談|廖建華 導演,主持|游惠貞 老師
2019年/南方影展/人權關懷獎
2019年/香港國際紀錄片節/華語紀錄片競賽 入圍
離開了街頭、告別了革命,發現生活才是無可迴避的戰役。
七〇年代,民主的浪潮奮力湧起。1989年,鄭南榕為爭取言論自由而自焚,對許多狂熱投入反對運動的基層人士來說,這層層事件的堆疊,使其反抗意志更趨強烈。他們犧牲了工作、家庭與生活,只為一股腦地追尋所謂的理想。
如同電影中主要紀錄的、當時對於運動慷慨激昂的兩位主角:外省第二代女作家曾心儀、人稱「康仔」的康惟壤,時至今日步入中老年階段。
電影中,主角們現下日常與生活的細碎繁瑣,對照著過往那些政治碰撞、經濟榮景而風起雲湧的「狂飆年代」,在影像的隙縫間流瀉出蒼涼亦或釋然的情懷,也讓台灣近四十年來民主化的歷程,有了平凡而寫實的臉孔與執著卻無常的一夢。
10.07(三)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10.14(三)13:00-16:00|新竹高中 資源大樓二樓階梯教室
導演/廖建華
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工所,目前為獨立影像工作者。研究所時期開始嘗試影像拍攝,2015年完成紀錄片《末代叛亂犯》,入圍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台北電影獎紀錄片競賽、韓國DMZ紀錄片影展。後創辦影像工作室,投入影像拍攝領域。《狂飆一夢》為最新紀錄長片作品。持續以影像跟大眾溝通,並以其為一種參與社會的行動。
-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Synapses ※張作驥導演座談
2019|張作驥|116 min
※映後座談|張作驥 導演
2019年/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視覺效果 提名
2020年/鹿特丹影展/大銀幕競賽獎 入圍
202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 入圍
這個夏天,張家發生了許多變化。
作為一家之主的張軍雄被診斷出罹患阿茲海默症,他的病情影響了妻子王鳳和其他家人;女兒小夢剛從漫長的刑期中假釋出獄,好不容易和自己未婚生下的孩子阿全團聚,卻又馬上和時常惹是生非的男友阿文扯上關係;而阿全則是努力專心做著自己的家庭作業:觀察一顆雞蛋的孵化。
此時,軍雄在部隊時期的友人承恩來訪,兩人過去的感情依舊,但卻悄悄地為張家帶來一陣家庭風暴……一連串黑道角力的事件,成為了這個家的傷口開始癒合的契機,在阿全年幼的心中,也開始思考起記憶的意義和價值。
「沒有了記憶,過去還算不算數?」
導演擅長描繪台灣平凡家庭中的不平凡經歷,承擔責任是一種家庭之必要,那遺忘也是嗎?
10.13(二)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導演/張作驥
民國五十年出生於嘉義,畢業於淡水新埔工專電子科畢業,後進入文化大學戲劇系影視組。跟隨過許多知名導演,如虞戡平、徐克、侯孝賢、嚴浩等人,不斷地累積電影實務經驗,並從中逐步發展個人關懷題材及電影美學。
張作驥導演擅長關注中低階級生活情境議題,從早期的幫派電影,到近期家庭議題,不斷關懷青少年成長面向,營造獨特的張氏在地電影美學。其作品充滿人文情感,是台灣當代的代表電影人之一。
-
《回家的理由》The Reason Why I’m Home ※張明右導演座談
2019|張明右|74 min
※映後座談|張明右 導演
2019年/⾹港國際紀錄⽚節/華語紀錄⽚競賽長⽚組 亞軍
202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 入圍
2013年12月,台灣彰化地區發生一起「沈溺日月明功,親生母親虐殺兒子」的社會事件。此家中的女兒早期因為不希望加入修行而離家許久,卻因此人倫悲劇有了「回家的理由」。她一邊面對手足離世的悲痛,一邊卻要處理親人重聚的喜悅中和不安。然而,已破碎的家庭,似乎和自幼的幻想有些出入,要如何重新搭建心中完美的家?她並不清楚。
對她而言,回家總是需要個理由。這次她決定帶著長期在外逃避家庭的自己、伴隨著愧疚以及對家庭的想像返回家中。雖然路途中充滿太多未知數,但身為摯友的紀錄片導演,藉著攝影機陪伴她一起追尋那些長期未被承接的情感。
這一次,她勇敢面對「家」這個課題。
10.24(六)19:00|大煙囪下 保溫廣場
導演/張明右
畢業於國⽴臺灣藝術⼤學電影學系碩⼠班,⾃⼤學開始,常以紀錄⽚作為影像創作題材,近年來多拍攝與社會案件有關的議題。喜歡透過拍⽚認識社會,對事物⼀直存有好奇⼼。作品橫跨紀錄⽚、廣告和劇情⽚,皆榮獲多次國內外影展獎項肯定。其前作品《何處惹塵埃》,拍攝蘇炳坤冤案的過程,曾獲得2019年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影片。
-
短片系列Short
Films:
《第一鮪》+《主管再見》+《家庭式》
《第一鮪》Home Sick
2019|孫介珩|23 min
202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最佳男配角 入圍
2019年/金穗獎/最佳編劇獎
一艘台灣籍的漁船上載著幾位重要角色:一位抓黑鮪魚經驗老到的老船長、一位準備退休的輪機長、一位上船已經八年的菲律賓漁工工頭、還有一位什麼都不會就抱著夢想跑來台灣討海的印尼人。每位在船上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也都有自己的念想。
大海中,甲板和船艙就是世界的全部,船上所有的喜怒哀樂都被放大,他們的情感如船行在海上與浪花互相碰撞般,讓人逃不開、避不掉,並需藉此前行。
直到有一天,第一鮪上鉤了⋯⋯
台灣的漁業面臨人口老化、資源稀缺、勞動條件低落等困境,不同於新聞報導漁工事件時,總以驚悚的「海上喋血事件」這類驚悚標題作為詮釋角度,此部短片則藉由台灣漁業中的一個小故事,嘗試讓觀眾看見大結構下人物角色面對環境的困難與抉擇。
11.03(二)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導演/孫介珩
大學唸歷史,研究所讀政治,畢業後前往紐約電影學院進修。期望透過電影(拍電影)讓這個世界上被忽略的人事物顯影,之後「南漂」高雄,成立「看不見電影工作室」。2017年曾以《乾兒子》獲得金甘蔗影展首獎,且入圍第40屆金穗獎最佳劇情片獎。影評人稱他的作品《乾兒子》、《等歸人》及《第一鮪》為海岸線三部曲,是執得令人期待的台灣電影新秀。
-
《主管再見》See You, Sir
2019|林亞佑|25 min
2020年/金穗獎/一般組優等獎、最佳整體演出獎
2020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最佳編劇、最佳新演員 入圍
跋扈又重義氣的小霸王YAMAHA三進三出少年觀護所;年幼的跟屁蟲,弟弟仔,因為遭受家暴反而在少觀所得到歸屬;沉默又神秘的菜鳥,筌仔,身上背負著重罪。三名少年在冬季的跨年夜裡成為少年觀護所內的室友。
想做老大的YAMAHA試圖照顧身邊所有人,三人在所裡關係越來越要好、越來越適應,卻也發現大家越來越離不開監所的輪迴。
此部電影描述依然年輕的三人,如何在不安定的未來、隨時可能離別的情感下,一起面對生命的重量。
11.03(二)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導演/林亞佑
自幼在南投埔里長大,大學之後前往北部就學,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導演組碩士班。2016年求學期間完成短片《一直騎呀一直騎》,在2018參加了金馬學院,並在2019拍攝畢業製作《主管再見》。同年拍攝由金馬電影學院與公視、國家電影中心攜手合作《4X相識》短片集中的《隨片登台》。除了導演職務之外,也曾擔任過導演組的各個職位,自認為是最會為自己找麻煩的新導演。
-
《家庭式》No Flowers or Seasons
2019|游珈瑄|29 min
※映後座談|游珈瑄 導演
2020年/法國克萊蒙費宏國際短片影展/競賽單元 入圍
2020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入圍
2020年/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入圍
一夕間被雙親拋棄的亞云(游珈瑄飾),住進阿嬤跟朋友分租的公寓,開始在阿嬤經營的地下賭場幫忙,各懷鬼胎的賭徒公寓裡唯一和亞云親近的同輩:佳嘉,引誘亞云聯手詐賭以賺取生活費,慾望與罪惡的拉扯讓亞云不知如何選擇。
電影用一則小故事,創意精巧也細膩描繪台灣女性面貌,帶出他們如何面對經濟與性別和年齡弱勢的情況,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存活,但同時也透露對社會現實情況的不滿與無力。
本片創作靈感源自於導演自身經驗與書籍《廢墟少年》。在2020年的台北電影獎獲得好評,並入圍三項大獎。
11.03(二)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11.09(一)12:30|新竹高中 資源大樓二樓階梯教室 ★映後座談
導演/游珈瑄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主修表演,現於青東故事The Den擔任編劇。
高中時被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所啟發而影響了對於影像的看法,後來選擇電影創作為未來道路。同時,導演也以此片的表演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及新演員,全片自編自導自演,集創作與表演才華於一身,是非常可期待的台灣電影界未來新星之一。
-
《六道輪迴之可憐達人秀》
“The
So Sad Show”from Six Paths of Samsara
2019|葉順成、何應權|17 min
2019年/DigiCon6 ASIA香港區大賞/Asia Tai Kwun獎
2020年/臺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獎 入圍
「六道輪迴之可憐達人秀」是讓一眾好鬼重新輪迴的機會,無輪如何死,只要死得夠可憐,就可站上舞台,讓一切重來。德哥,表面上是一個廚房佬,內裡卻承受著妻離子散的男人之苦。憂鬱的他,在總決賽遇上花式溜冰阿強、魔術師阿珍,以及歌唱家阿肥,到底總冠軍花落「誰」家,誰最可憐。在憂鬱德哥開口後,一切變得峰迴路轉,奔向眾人也始料不及的結局。
本片將傳統的東方地獄世界與潮流的真人選秀節目結合,關注環境保育、動物保護議題及自殺等議題,畫面奇幻、虛實交錯,期望與觀眾對這些議題激出更多不同的討論面向。
11.03(二)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導演/葉順成
作品風格獨特,帶有一種黑色幽默、笑中有淚。動畫短片《沾寒沾凍》獲得世界好評。曾學習西方傳統繪畫,因此部片吸收中國古時藝術風格,兩者在電影中結合的恰到好處,也切合動畫主題。
導演/何應權
影視及劇場編導,動畫初哥,覺得面對死亡總離不開帶著一抹微笑,短片《山洞野人》曾入圍多國影展,及得不少國際認可。此片是何導第一次製作動畫片,就已令人驚艷。
-
《阿紫》The Good Daughter
2019|吳郁瑩|83 min
2019年/桃園公民紀錄片獎/首獎
2019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入圍
202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
假如沒有阿紫,阿龍準備獨自終老一生。
阿龍細膩溫柔的性格始終抵不過小兒痲痹雙腳帶來的考驗,直到四十幾歲才聽媽媽的建議,花了不少錢及心力到越南把阿紫娶回來。對家人還有親戚鄰居來說,越南來的新娘就該聽話。然而他知道,在這個安靜的海邊小村裡,阿紫為了家庭的存續,犧牲了自己的一切,被綁縛在這個連台灣人自己都不願意留的地方。
阿紫是爸爸最疼的女兒,雖然生長在貧窮的越南農村,爸爸從不讓她做家事,在必需選擇自己的幸福與家人的生存間,她選擇了家人,同意嫁到台灣,只希望被疼愛,被尊重,但那夢想,像大海裡一望無際的天空,摸不著邊際。
倆人都背負著家庭傳統的束縛與期待,付出著巨大的代價。但是他們的代價,究竟換來了甚麼?
11.07(六)19:00|大煙囪下 保溫廣場
11.04(三)13:00|新竹高中
資源大樓二樓階梯教室
竹場場報名:https://bit.ly/2IKq967
導演/吳郁瑩
長期在美從事紀錄片工作,《阿紫》為其第一部執導作品。曾與美籍紀錄片導演David Sutherland合作剪輯長達六小時PBS FRONTLINE系列《Country Boys》,於2006年1月在PBS全國播出,並於同年受邀荷蘭IDFA特別播映。2013年共同製作《摩梭姐妹》,這是來自中國母系社會的兩位女兒的故事。2019年她與David Sutherland聯合製作了《Marcos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講述一位美國海軍陸戰隊老兵在她丈夫被驅逐後重新團結家庭的不懈努力。
新竹場特映:《默默行》+《螢火》
※映後座談|林婉玉&廖克發 導演
《默默行》Silent Steps
2018|林婉玉|21 min
阿忠,一位非直立人。他是劇場工作者,行動者。走路是他身體訓練的基礎,也是他表達意見的方式。漫長而反覆的行走,伴隨吞煙停留的時刻,他進入「我是誰」的小小的想像裡,予以自己生之重力。
11.28(六)19:00|大煙囪下 保溫廣場
導演的話
「如果問我從何時開始意識自我與存在,大概是高中,接觸劇場的時候吧。曾經躺在民樂街的黑膠地板上,從三扇窗望外看月亮,阿忠使著拐杖走上那陡坡樓梯,與他一頭長髮,這畫面還能輕易呼喚。光線、聲響與溫度,想試著描述與梳理心中的一些動能。」
導演/林婉玉
1984年生於台北,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畢。曾專注於小劇場工作,多與表演藝術、編舞家與聲音藝術工作者合作,喜歡各種表演現場。現為獨立紀錄片導演與剪輯,對小眾文化與非主流的生命形式仍然特別關心。其導演作品《台北抽蓄》獲得2016年台北電影獎評審團特別獎,而剪輯作品《日常對話》更是台灣紀錄片剪輯的經典之一。
-
《螢火》Firefly
2018|廖克發|23 min
關於馬來西亞華人的故事。
述說18世紀末、19世紀初,這群散落和遊走在南洋這塊海域上的華人,猶如漂浮在水上的螢火,星星點點。
2016年,廖克發導演因為拍攝碰觸馬來西亞敏感議題的紀錄片《不即不離》而被政府禁播,之後他藉此片找尋電影被馬國政府禁播的原因。
11.28(六)19:00|大煙囪下 保溫廣場
導演/廖克發 請見《菠蘿蜜》
-
《殘值》Viatical Settlement ※詹淳皓導演座談
2019|詹淳皓|89 min
※映後座談|詹淳皓 導演
2020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女配角 入圍
保險專員阿濱(陳竹昇 飾)活到40歲面臨人生關卡:妻子想離開、事業不順利,又擔心自己沒能有什麼成就,無法給孩子美好的未來。一次機會,放高利貸的西哥(太保 飾)從阿濱身上嗅到商機,說服他一起「幫忙」窮苦人家金錢上的問題:只要西哥繳保費、借款者用自己的一部份交換,事後阿濱幫忙處理保險理賠,之後保險金一下來,三方都可以獲利,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划算的交易?
他們見了倒閉工廠的前老闆、幫男友背債的特種行業女子與欠賭債的不孝子⋯⋯阿濱在家庭事業兩失意時,面臨上天拋出的巨大的誘惑,他到底能否在這個道德的臨界點與良心之間取得活下去的機會?
12.05(六)19:00|大煙囪下 保溫廣場
導演/詹淳皓
1989年生,原就讀成大化工系,加入電影社後發覺人生興趣在電影,大學開始參與多種影片競賽,後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碩士班。其畢業作品《第一響槍》入圍今年臺灣電視金鐘獎最佳導演在內三項獎項,並入圍第68屆德國曼漢姆國際影展(Mannheim-Heidelber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競賽片。
平時多擔任導演、副導演、後期剪接等職務,參與多部工商廣告、電視電影、紀錄片等製作,作品關注台灣社會現象與小人物的生活想望。
-
《灼人秘密》NINA WU
2019|趙德胤|103 min
2019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競賽單元 入圍
2019年/西班牙錫切期影展/新視野單元評審團特別奬
2019年/金馬奬/最佳導演、原著劇本、攝影、美術、造型、音效設計、配樂、電影歌曲等八項提名,獲最佳音效獎
吳妮娜(吳可熙 飾)是一位從鄉下來台北追夢的女孩,百般忍耐與等待,就是期望能參與電影演出。有天機會終於來到她眼前,可以參與一場電影試鏡,但一連串的恐佈、懸疑、椎心刺骨的事件讓她陷入惡夢的深淵。
這位演藝圈新人面對不同職位前輩的「建言」時,試圖釐清每個人對她演出及人生的指示,然而,事情卻好似更加混沌不明。
另一方面,妮娜回想起演戲的初衷,也想念她的閨蜜Kiki(宋芸樺 飾),試圖找回過去對戲劇的熱愛,但面對面試時強勁的對手3號,卻又讓險惡競爭的演藝環境擺回眼前,對名利無法自拔。妮娜到底該如何理解與面對這些衝突和不安?
12.08(二)19:00|清大合勤演藝廳
導演/趙德胤
出生於緬甸,十六歲來台唸書,目前定居台灣。
2011年開始以超低成本的拍攝方式陸續完成緬甸三部曲,包括入圍鹿特丹及釜山國際影展主競賽的《歸來的人》、入圍南特三影展主競賽的《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以及代表台灣參加奧斯卡外語片及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的《冰毒》。
2016年更以《再見瓦城》榮獲威尼斯影展威尼斯日單元最佳影片獎,並獲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人。另外,趙同時也拍攝紀錄片,2016年的《翡翠之城》榮獲山形紀錄片影展特別獎。
指導單位|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勞動及就業促進協會
新竹場主辦|清大藝術中心夜貓子電影院、交大六燃保溫團隊 (新竹市文化局委託計畫)、新竹高中
共同主辦|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
No comments:
New comments are not allo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