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夜貓子電影院

Late Night Movie Theater @ NTHU

Thursday, September 12, 2019

浮城猛步.香港影展

›
浮城猛步.香港影展 HONG KONG MAMBO 一九九七之前與之後   電影放映 / 專題講座 / 攝影展 日期:2019.10.08 (二)~11.28 (四) 地點:清大合勤演藝廳、圖書館、交大人社二館 「浮城」指香港,「猛步」為曼波(Mamb...
Monday, May 20, 2019

李滄東與是枝裕和

›
李滄東與是枝裕和 文/ 王筱珺    好的文學家善於塑造穩固的結構,好的電影創作者長於細膩精緻的鋪墊,這解釋了為什麼這兩者總是脫離不了關係——影視產業大量改編小說及真實故事。是枝裕和與南韓的李滄東二人,兼具電影創作者與作家的身份,兩人的電影作中,都有著兩種身分的特長:錯綜...

「你也是容器嗎」——是枝裕和所觸及的生死

›
「你也是容器嗎」——是枝裕和所觸及的生死 文/ 許子芸   是枝裕和多將敘事主軸放在親情與家庭關係上,但在《第三次殺人》中,他試圖以他獨特的角度來挑戰生死與社會議題。若單純將《第三次殺人》視為以推理、懸疑為主軸的類型片來看可能會稍嫌薄弱,畢竟一開始兇手的自白便減少了觀眾...

是枝裕和電影中的批判與審判

›
是枝裕和電影中的批判與審判 文/ 王筱珺   是枝裕和擅長以緩慢的節奏提供觀眾練習解讀的空間:練習觀察人物細微的表情、動作,然後反思在自己眾多的社會角色之中,習以為常而不自知的盲點。導演擅長用長鏡頭和大量的環境音說故事,觀眾有足夠的時間在諸多分鏡之中,擷取各種元素、了解...

那些圍繞在男性周遭的故事

›
那些圍繞在男性周遭的故事 文/蕭淑文   是枝裕和有不少電影圍繞著男性的角色,像是《橫山家之味》的橫山良多、《我的意外爸爸》的野野宮良多、《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的明、《第三次殺人》的三隅高司等等。這些男性角色通常都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若想要知曉他們的內心深處的想...

釀家家酒

›
釀家家酒 文/林俐君    餐桌戲時常是劇情關鍵處。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在無法繁複設計的動作裡,只憑兩三句話精準表現角色性格,如何讓漫不經心的常溫對話湮滅不了即將高溫爆發之角力,如何有節制地煽動起劍拔駑張,如何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各據何方,又該怎麼弄刀舞筷,行氣氛上的刀...

日常走進是枝裕和電影

›
日常走進是枝裕和電影 文/ 李諭樹    一個鏡頭可以有無限延伸,一幕畫面可以有千百萬種解讀。在電影中,若要說能讓角色性格突出、鮮明,除了演技、對白要能夠到位之外,用畫面、物件來與角色互動能創造出更深刻的形象。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便常使用那些既日常,卻又能顯示角色們性格...

成為怎樣的大人?──《比海還深》

›
成為怎樣的大人?──《比海還深》 文/ 張琳 成為不想成為的人   《比海還深》中,良多與徵信社同事前往某高中,向一位與導師談戀愛的男高中生索取封口費,在車內等待放學時,良多陷入回憶般地向同事分享著自己高中時候的夢想,問道:「你高中時想成為怎樣的人?」,同事回答他已...

片刻永恆――《比海還深》與《橫山家之味》

›
片刻永恆― ― 《比海還深》與《橫山家之味》 文/白祐綸   電影《比海還深》與《橫山家之味》皆探討家人之間的關係――有親情的支持、牽掛與牽絆,同時也有著「來不及」。《比海還深》的良多是一位不務正業且「被離婚」的父親,執持著未能實現的夢想,直到中年才慢慢明白一些道理,這...
‹
›
Home
View web version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