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1, 2008

小牛



小牛
(I Vitelloni / Vitelloni)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53|B&W|Italian|107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2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53威尼斯影展銀獅獎 (金獅獎從缺)
★1954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最佳導演、最佳製片、最佳男配角
★1958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電影結束了嗎?" 甫偷情結束的法斯特問。
"結束了"散場電影院門口,守候多時的妻子說。
"真是可惜" 主角死了嗎?
"不,他結婚了"


然而眼前兩位年輕人的婚姻卻似天平擺盪
死亡或許比起婚姻更乾脆。


1953年的費里尼將自己的原形滲入電影之中成就了《小牛》(後來在《八又二分之一》、《羅馬》皆有更深入的,對自我的刻寫)。故事始於義大利某偏遠海邊小鎮,一群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各司其職(無所事事又各司其職的原因是彼此興趣迥異也各懷鬼胎,能耐的相異演化成眾人遊手好閒的神話)。成天遊走街頭的他們看著同伴鬧劇開演--風流成性的法斯特。從逃避責任到結婚又四處拈花惹草。這群同伴也各有故事,支線越來越廣。海灘、空曠清晨、狂歡節、古董店、電影院、火車、深夜的街燈暗巷、年邁的母親形象、私奔、童稚笑顏。每個臉孔都有少年費里尼眼中的荒謬與慈祥。

一群人各自背負命運(阿貝德的姊姊私奔、歐波特懷才不遇、莫拉德心細卻陷於沈默,還要為死黨法斯特開脫一次又一次的荒唐行徑)於是老大不小的一群人,正當有所作為的年歲,卻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窮極無聊地閒晃生活。

費里尼一向喜歡戲謔式、漫畫式的對話交流。喜歡馬戲團甚深的他,習慣把人物性格安排地類似劇團嬉鬧。將場面調度推陳出新地冒出。直到鏡頭失控前才又回歸心理面。慢火熬煮出精神的苦痛後,成就寧靜地美好。

看過劇情不難理解本片又譯作《流浪漢》,其實IVITELLONI的意大利文譯作「小牛」,代表一種青黃不接的年紀與姿態。過渡的心理以及壯志未展的情懷,充斥費里尼年少的歲月。結尾的火車把離開的意涵銜接上告別青春。搭上車的莫拉德根本說不出要去哪裡。可是他清楚自己必須告別這個小鎮,這個費里尼搭成的華麗青春布景。

《小牛》是費里尼第一部引起國際矚目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他和Nino Rota第一次合作,自此後Nino Rota成了費里尼電影的御用作曲家,直到1979年逝世。

(撰文:陳建宏)

影片片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