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26, 2009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楊德昌
1991|Color|Taiwan|188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29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91年日本東京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1991年法國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
★1991年第三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1991年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1992年新加坡影展「最佳導演獎」



無風不起浪,每一次歷史事件的產生決非突如其來,而是有太多不經意小動作的彼此鑲嵌加乘,才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錯誤。這是楊德昌電影吸引人最重要的部份。

1960年代的台灣,外省人到台灣屆滿12年之際,小四也和一般的家庭無異,父親吃公家飯,大姐準備出國留學,二姐就讀北一女,他自己也考上建中夜間部,似乎是前途無量少年的典型。太多的年輕氣盛卻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他很自動的被劃為品行不良的學生,每一次過於超越秩序的踰矩行動,導演都將其操作地如此順暢自然,似乎小四若不那樣衝撞體制,劇情便將朝向不合理,即便觀眾看來他終究過於幼稚衝動,形成一種導演與觀眾歪扭錯置的感受,不知道這與演員演技有無相關。

楊德昌處理歷史並不讓人滿意,不管是白色恐怖時代的警備總部、美國文化的入侵,抑或本省與外省人之間的衝突,良好的電影訓練讓他可以拍出一部又一部的不朽經典,《牯嶺街少年事件》中這些台灣歷史都只是變成輕描淡寫的敘述。話說回來,《牯嶺街少年事件》本來就是一個外省眷村少年,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過程的劇情片,歷史,本來就不是楊德昌關注的焦點。

據說《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有四小時的版本,楊德昌慣有的影像敘事風格在我所觀看的三小時版和過去的觀影經驗有些不同,太多的分支讓我產生混亂、昏暗色調使我分不清各個角色,各場接近舞台劇拍攝的走位設計都還算滿意,串在一起就顯得過於零亂了。或許完整的四小時版可以解決我的問題?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不愧為台灣優良影視人才的搖籃,演職員名單橫跨台灣當代導演、劇場、演員、幕後工作人員,有些人在片中還只是不見經傳的龍套,這是觀看本片另一個可以挖掘的樂趣。演職員名單請洽維基百科有詳盡的列表。

(撰文:王欣瑜)

影片片段: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關於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裡有比較完整的介紹。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kuan0416/3/1311639003/2008122722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