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流浪者



流浪者
(Il Grido;The Cry)

安東尼奧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
1957|France|B&W|116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2/06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58年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帶獎最佳攝影(Gianni Di Venanzo)
★1957年瑞士盧卡諾影展(Michelangelo Antonioni)




有人說,安東尼奧尼導演的創作促成了義大利新寫實主義轉向著重深切的心理探究。那麼此片絕對是這句話的最佳印證。在《流浪者》中,導演雖對於外在現實世界,有著極犀利而細緻的觀察力,但他所關注的卻是個人孤獨的內心所經歷的一些深層變化,並因其主客觀(心境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更具象地引領觀者領略其心理狀態,進而引導觀眾感同身受,形成一種嚴謹、反通俗化的風格。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來說明《流浪者》?那麼,尼采在《查拉圖斯特如是說》中的這句話,可說是最為貼切,尼采說 : 「無論我將遭遇到什麼樣的命運和際遇,流浪與登山是必不可少的,而一個人到最後所要面對的仍是自己。」

故事開始於男主角的同居女友提出分手後,男主角便帶著女兒,遠離故鄉,展開他波河沿岸的放逐之旅。旅途的展開,導演沒有安排驚險刺激的事件,也沒有峰迴路轉的情節,只有淡淡地、隨著時間的推演,細緻地描繪主角與周遭人事物的互動過程。《流浪者》講得不只是一個失戀者的故事,它想要觀照的是人類面對命運與際遇打擊時的心理轉變過程。

一個人會選擇流浪,意味著他無法面對當下,他需要流浪獲得喘息的空間。男主角的流浪是追尋理想或者只是逃離痛苦?是逐夢還是放逐?男主角看似要追尋一個讓他可以安心停歇的地方,但卻一再發現自己無論形體上怎麼逃離,當心被自己囚禁於過去時,外在的一切皆是鐵鍊,只會一圈一圈地困住自己。每當男主角對新環境感到失望時,他都會痛苦地吶喊出女主角的名字。因為女主角代表著美好的過去或者殘酷的現實,不斷地打擊他對過去的眷戀及追求理想的渴望。然而所有的旅程都有終點;而流浪的終點,就是你如何面對那顆已受傷的心。最後,一連串的打擊使得男主角想回到過去,然而過去卻不復存在了,那麼最後,他又該如何呢?

(撰文:雅雯)


影片片段:


2 comments:

wangdaman said...

今天人很少……是每次都這樣嗎?

電影的步調很慢,所以到後面我都在和貓玩。話說這裡的貓好親人啊!在我看書看到一半的時候還跳到我腳上來,旁邊的小朋友還很羨慕呢。

Suya said...

有時候人少有時候人多,看電影這件事很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