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8, 2010

青少年哪吒



青少年哪吒
(Rebels of the Neon God)

蔡明亮 Tsai Ming-Liang
1992|Taiwan|Color|106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4/06 (二) 19:0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92年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黃舒駿)
★1993年日本東京影展銅獎(蔡明亮)
★1993年都靈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蔡明亮)




「倘若我在水中」,蔡明亮《青少年哪吒》中的人物,就是給我這樣的感覺,在移動之間想努力衝破些什麼,但卻充滿不確定感,好似沒能順利換氣著,那是一種我居然是如此活著的感覺。

一九九二年的《青少年哪吒》,是蔡明亮的第一部作品,蔡明亮電影猶如連續劇般,總要從第一集(部)看起,才能了解些許的蛛絲馬跡。但即便是從《青少年哪吒》為起始,線性地看完直至目前為止的蔡明亮電影,我仍舊認為還是只能了解蔡明亮的「些許」,這不代表蔡明亮電影難看,反之他的電影是值得一再重覆回味的,而每一次觀看都能獲得新的感受。且雖說是連續劇般的系列作品,當你單一單一把他的作品,拆解。它,依然完整,飽滿猶如一顆渾圓的珍珠。我說他的電影像一顆珍珠,但實際上蔡明亮的電影作品們更是一條珍珠項鍊。有一條軸線貫穿了這些珍珠,進而又形成了一條珍珠項鍊,且這鍊子好似永遠串不完……

《青少年哪吒》就是蔡明亮的第一顆珍珠,李康生就是串珍珠項鍊的軸線。於是,我十分期待這次蔡明亮與李康生在夜貓子電影院將如何進行對談,甚而他倆之間的應對進退,乃至於互動,都使我好奇。一個導演與一個演員的相依相生,我想莫過於此。台灣影壇再也找不到近似於他們的例子了,於是且看他們如何給予我們關於電影、導演、演員交織的一個特別夜晚。又,小康,蔡明亮電影永遠的主角,如何在蔡明亮首部電影《青少年哪吒》粉墨登場。

小康,李康生,是《青少年哪吒》中的哪吒。阿澤,小康的鏡像。一座城市所扛不起的青春,淹沒了四個青少年的狂飆時光,每一個人都在這個城市當中載浮,或沉。於是,我以「倘若我在水中」來形容電影人物的語境。阿澤和小康的譟動,都被這個到底漏水的城市給淹沒了,但這水到底意味著什麼?

蔡明亮電影時常出現水,這水究竟是這城市的哭泣,還是這城市過於飽滿到匱乏?我想兩者皆是的。小康,不愛讀書的孩子。阿澤,血氣方剛的「七逃人」。兩個人都不是真正的壞人,卻被社會排除在外。究竟不正常的是他們,還是這個世界給予的孤獨?一個被規範的孤獨感,排除了他們。

情節與對話,在蔡明亮電影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一種被遺棄的時空,所創造出來的一種氛圍。小康被說是哪吒,調皮不喜讀書,在阿澤欺侮父親與他後,決心報仇,用他的方式。但他得到了快樂嗎?換來的是,辜負父母的期望,家庭對他不諒解。阿澤,遊戲人間後才發現原來他無處可去。小康曾在復仇成功後,接近阿澤,這段互動的安排,讓我覺得蔡明亮似乎有開始在埋下性別議題的種子,因為這讓人意識到兩人之間的互相吸引,不一定因為性,不一定因為愛,更不一定是愛情。這邊的兩人,就是像兩條磁鐵相斥又相吸,被一種不安於室的青春,互相牽制著。雖說,《青少年哪吒》還尚未觸及到性愛/性別/身體/愛情議題上的討論,但我認為聰明如蔡明亮,他已然埋下了往後電影中伏筆。

我不以為蔡明亮樂觀或悲觀,因為我總覺得他並不絕然地去二分任何一種情緒的表達,我也不以為任何一種情緒能夠概括蔡明亮電影。從《青少年哪吒》開始,他就已經在訴說人/人、人/城之間的共構。然而,這個共構不是完美的縫合,導致於間隙百出,讓這城給水都吐了出來。那倘若我們如小康、阿澤都在水中,是否也早已也被這消化不良的城市,隨水一併吐了出來呢?











(撰文:白依璇)


影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