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8, 2008

胡金銓導演回顧影展

胡金銓導演回顧影展
King Hu Festival

胡金銓導演是將武俠電影推上國際影壇的第一人,其執導的《俠女》一片,曾榮獲1975年坎城影展「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為華語武俠片開啟新視界,也奠定其影像美學風格。胡金銓導演1932年生於北京,曾任電影廣告畫師、演員及編劇,1963年開始在李翰祥《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擔任副導演,1966年《大醉俠》首次將武俠想像搬上大銀幕,其武術動作場面深受中國京劇影響,開創胡氏武俠美學風貌;其後的《龍門客棧》推出後造成轟動,打破當時海內外票房記錄,獲金馬優等劇情片及最佳原創劇本大獎;隨著《龍門客棧》傲人的成績,胡金銓有機會籌拍《俠女》,拍攝期歷時三年,影片推出後於坎城影展大放異彩,使胡金銓導演躍身於國際影壇,並獲英國「國際電影指南」選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

清華大學藝術中心將在今年10月份推出胡金銓導演的回顧影展,特別蒐集到胡導演的8部作品,包括難得一見的《大醉俠》、《山中傳奇》和《迎春閣之風波》等代表作 (以上3部選以35厘米膠卷播映),並邀請知名演員石雋先生(現為胡金銓導演文藝基金會執行長),以及國家電影資料館前館長黃建業先生,台北電影節策展人游惠貞小姐等專家學者和我們談談胡金銓導演意境高瞻、風格獨具的武俠世界。


詳見胡金銓回顧影展官方網站




2008.10月播映場次:

清華大禮堂.索票免費入場
(持票者優先入場,演出前5分鐘全面開放。)

大醉俠 Come Drink with Me

10/05 (日) 14:00



山中傳奇 Legend of the Mountain

10/19 (日) 14:00



迎春閣之風波 The Fate of Lee Khan

10/25 (六) 19:00



以上三部特選由遠渡重洋難得的35 mm 膠卷放映!!!


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
(自由入場)

俠女 A Touch of Zen

10.07 (二) 20:30




大輪迴 The Wheel of Life

10.14 (二) 20:30




喜怒哀樂 Four Moods

10.18 (六) 20:30




天下第一 All the King's Men

10.21 (二) 20:30




龍門客棧 Dragon Inn

10.28 (二) 20:30






座談會:

清華大禮堂

【大醉俠】 映後講座
10.05 (日) 16:00

講者:國家電影資料館前館長─黃建業先生




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

【影談會】 何時再現武俠風華?
10.18 (六) 14:00

主持:清大藝術中心主任 劉瑞華先生
講者:胡金銓導演文藝基金會執行長─石雋先生、台北電影節策展人─游惠貞小姐




索票資訊

  1. 現場索票:
    9/26 起至各領票端點,9/29-10/3 中午12:00~13:00於清大小吃部前。
  2. 郵寄索票:
    請註明票數,附上回郵信封寄至清大藝術中心。

領票端點

  • 清大校門口收費亭、清大藝術中心、水木漫畫屋、水木書苑、蘇格貓底二手書屋、人社圖書分館



播映時間:詳見胡金銓回顧影展官方網站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自由入場、清華大學大禮堂‧索票優先入場
主 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停車資訊:請於校門口告知節目名稱,以公益活動單次入校二十元計。

Saturday, September 27, 2008

大路



大路
(La Strada / The Road)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54|B&W|Italian|108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30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54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
★1955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最佳導演、最佳製作
★1956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1956丹麥波迪電影獎 最佳歐洲影片
★1957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958西班牙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國影片
★1958日本藍絲帶獎 最佳外語片
★1958日本電影旬報賞 最佳外語片



潔索蜜娜(Gelsomina)與神崎直(Kanzaki Nao),後者是最近正播映的《詐欺遊戲》女主角(戸田恵里香Toda Erika飾),會把這兩個人聯想在一起或許很讓人意外吧,一個是智能不足、滑稽豐富的小丑;一個是單純的相信而不知世間醜惡充滿謊言的愚蠢女孩,兩個角色同樣都對照著劇中(社會中?)的人事物,直指人本性的核心:究竟我們該隨著心智年齡的成長,慢慢理解如何在狡詐殘酷的社會懂得保護自己,還是即使依然繼續相信也沒關係?

《大路》討論的當然不是這個,但比起藏帕諾的冷靜思緒、粗壯體魄與放蕩的人生態度,潔索蜜娜(Gelsomina)則顯得處處碰壁、軟弱無力,如同她所扮演的小丑,裝扮、動作極盡可笑、不協調,但她卻從不看輕死亡,為此感到詫異而驚恐,如果說,她極力的恢復正常與潛意識憎恨之間,有了刮磁、雜訊般的巨大裂縫,這同時亦象徵著個人與社會間始終有著格格不入的存在本質。究竟,在那之前之於外在環境所顯露的柔弱無能卻純有美麗幻想;以及之後的疑懼孤獨,似乎都放大其心靈毫無做作的真實。到底我們可憐了自己。

比起來,神崎直(Kanzaki Nao)則幸運得多,倒不全然是天才詐欺師秋山深一(Akiyama Sinichi)的幫忙,我反而更在乎她的「死正直」(這不無與命名有所關聯,甚至我懷疑根本就是「神奇直」!),不斷的為了讓所有的遊戲者能夠全身而退絞盡腦汁,這在其他參賽者看來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即便受到了傷害、背叛,她依然相信自己的相信,帶有救贖的活著。

然後,進入那永無止盡的第四回合。

(撰文:冠文)

影片片段: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開學民謠演唱會10/2 (四)


開學民謠演唱會
Folk Song Concert


2008/10/2 (四) 19: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女巫店駐店歌手 -- 五哥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阿瑪珂德



阿瑪珂德
(Amarcord / Amarcord)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73|Color|Italy|123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27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74義大利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 最佳導演、最佳影片
★1974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 銀絲帶獎 最佳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故事
★1975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974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獎
★1974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導演、最佳影片
★1975丹麥波迪電影獎 最佳歐洲影片
★1975法國電影評論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1975堪薩斯州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1975日本電影旬報賞 最佳外語片
★1976西班牙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每個人都有年少的時候,也不可避免會有一天驚覺它已經逝去了。如果能夠重現這段美好的時光,可以用什麼方式呢?

"Amarcord"在費里尼導演故鄉方言Romagnolo裡的意思是"I remember",本片為他回憶兒時家鄉的半自傳電影。片中的男主角和一般頑劣的年輕男生沒兩樣,和狐群狗黨一起行動,在學校捉弄老師,老是惹父母生氣,禱告時毫無誠意,滿腦子都是性幻想。然後就會有一個階段,他竟然無法消受自己朝思暮想的慾望,知道了什麼是失去,發現自己應該要長大了。

然而除了一般人都會經歷的青春與幻滅,費里尼的鏡頭下也記錄了專屬於一九三零年代義大利小鎮的風情,時序從春天的草木紛飛到冬天的靄靄白雪,場景有嘉年華會、人潮聚集的大街、主角家中、觀光客眾多的旅館、教堂、主角父親的工地、沙灘和暗黑的海水等等,以及極權統治下,當時不見得感受的到的荒誕:軍隊風光地在鎮上行軍,大家在墨索里尼的畫像前歡欣鼓舞,主角勞動階級的父親受陷害而被抓去拷問,鎮民為了能一睹國家新造的華船而興奮不已。

費里尼曾說:「一個人所能做的紀錄,永遠是,也只能是對他自己的紀錄」,本片看似隨機挑選的鎮民生活片段裡結合了個人回憶和大時代的氛圍,是導演呈現其寫實理念的重要代表作,他絕對私有的個人經歷讓畫面中滿是真摯的情感。此外,他一向戲謔、逗趣的對話內容和對豐滿女人的迷戀,在片中也一覽無遺,這部片讓我們一窺費里尼如何扛著攝影機作夢。

也許成長意味著拋開年少輕狂,離開習慣生活的地方,不過回憶裡一定保有像電影裡在冬日開屏的孔雀一樣美得令人屏息的事物。

(撰文:中嬿)

影片片段:


Saturday, September 20, 2008

愛情神話



愛情神話
(Fellini Satyricon / Fellini Satyricon)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69|Color|Italian|128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23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70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 銀絲帶獎 最佳電影藝術、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製作設計、最佳男配角
★1970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1971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有兩個人物最讓我注意。一個是華麗美少年,一個是雌雄同體的神人。他們從來就不是力量的象徵,卻是人們爭相崇拜、追索的美與聖潔的原型,在他們身上我們看不到的醜惡,但他們卻虛弱得一捏即碎,如同眾人貪婪競逐的華麗幻想,隨時於剎那間裂解消逝,但其周圍的人們卻是醜陋的,在慾望與渴求、奴役與妥協、憤怒與妒恨、淫樂與沉默間吶喊。

其中一幕,一個即將被殲滅的家庭,父母親為兒女送行,然後獨自尊嚴而悲涼地進行最後的饗宴,這個片段似乎很難被說明,它像是整部史詩的大敘述下的插曲,另一個高潮前的單調,乾淨得令人發抖,平乏無奇,沒有顏色、歌舞、訕笑,但他們正在逃亡、自縊,突兀而悽悽的移置在這充滿速度的時代。然後離開,同時死亡。

(撰文:冠文)

影片片段: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08

鬼迷茱麗葉



鬼迷茱麗葉
(Giulietta Degli Spiriti / Juliet of the Spirits)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65|Color|Italian|137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20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65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1966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1966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 銀絲帶獎 最佳電影藝術、最佳製作設計、最佳女配角
★1966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獎 最佳外語片
★1967堪薩斯州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導演


一九六五年上映的【鬼迷茱麗葉】是費里尼自述首部「真正的」彩色電影,並為他贏得一九六六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繼【八又二分之一】後,費里尼在本片延續強烈的奇幻場面,駁色雜錯的視覺風格,更讓人恍如置身斑斕的童話世界。

劇情從茱麗葉滿心期待結婚紀念日的慶祝,但丈夫不只忘記還帶一群友人回家。茱麗葉和友人玩起招靈,卻讓她陷入懷疑丈夫外遇的幻想。茱麗葉開始跳接的生活在現實、記憶、幻境中,周遭不斷出現服飾、體態怪誕而誇張的人物,如真似幻的穿梭與經過。詭譎多魅的遭遇,像茱麗葉過去生命隱而不宣的斑斕意識,如今放任地騷動、誘惑、迷喪著她的心志。茱麗葉是否能起而反抗走出這重重迷障呢?…….

一個生活情境¬-妻子懷疑丈夫外遇,在費里尼抽象的形式風格中展演開。而任誰都會注意到片中絢麗的服裝和飾物,彷彿跟隨茱麗葉在一場場異境中神往。「如果在表現上不完全肯定有把握拍彩色片,那麼不如拍黑白片。」費里尼在專文<誰迷茱麗葉>(出自:《虛構的筆記本:費里尼的塗鴉》),宣示他對色彩的重視,認為電影中「顏色」如何存在?作何表現?應是導演有把握的認知和自覺。曾說「夢境就是唯一現實」的費里尼,不只實現電影對「夢」這概念的具象化,更使其添染顏色,試圖超越一般人肉眼的設限底下對事物色彩的死板印象。影像背後往往被賦予不同的積極意義,「顏色」不只是影像的附著,更不只是攝影機下的自然真實,它有更多自身存在的無限可能。費里尼的關注和重視,提供觀影者對「顏色」存在方式的欣賞,讓人不只感染幻象的氣氛,而是從不同的角度思索顏色作為各式符號,在電影中流動的可能意義。

(撰文:小昱)

影片片段:


Friday, September 12, 2008

清大夜貓子2008年度徵人


清大夜貓子2008年度徵人
2008 NTHU LateNight Movie Member Annual Recruiting

你/妳的生活只有K書、考試、報告和實驗嗎?你/妳覺得生活裡少了些什麼,或者甚至覺得自己被剝奪了生活?

你/妳習慣從文學、藝術當中得到慰藉,尤其愛看電影,但是好萊塢片公式化的高潮迭起已經不能滿足你/妳?

還是你/妳早已看了很多主流和非主流的電影,而且期待能與別人分享?

畢業季後,部分夜貓子夥伴向人生的下一階段奔馳而去,我們需要新血來接棒,讓熱愛電影之火熊熊不滅,希望你/妳:

★認真負責
★重視精神上的收穫多於物質的犒賞
★不只是獨善其身
★喜歡影像、聲音與文字
★樂於學習與分享


如果你/妳認同且符合以上敘述,就是我們夜貓子非常歡迎的夥伴,接下來的報名方式如下:

  1. 推薦一部你/妳愛的電影。

  2. 選一部對自己影響重大的電影,寫篇關於這部電影的簡介與個人推薦的原因,字數不限,類型不限,不需要討好夜貓子故意找好電影,請單純的寫出你/妳為什麼愛的原因。
  3. 到藝術中心聊天面談15分鐘。

  4. 等待e-mail通知。

  5. 錄取後有一個月的適應期,適合這裡氣氛環境的人我們會請你留下來。

  6. 成為夜貓子的一份子,畢業後還是斷不了這裡的鄉愁。



有興趣的朋友請寫好電影簡介
e-mail到(wuyuhui03@gmail.com)
並和我們約個時間見面喔!


夜貓子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八又二分之一



八又二分之一
(Otto e Mezzo / Federico Fellini's 8 1/2)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63|B&W|Italian|138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16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63美國國家電影評論協會NBR獎 最佳外語片
★1963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YFCC獎 最佳外語片
★1963俄羅斯莫斯科國際影展大獎
★1964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 最佳外語片、最佳服裝設計
★1964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最佳電影藝術、最佳導演、最佳原創故事、最佳製作設計、最佳電影劇本、最佳女配角
★1964丹麥波迪電影獎 最佳歐洲電影
★1966日本電影旬報賞 最佳外語影片、最佳外語影片導演
★英國"視與聽"雜誌影史十大電影



【八又二分之一】是什麼?一般認為這是費里尼的電影編號,他的第一部導演作品是和Alberto Lattuada 亞伯托‧拉陶達合作導演的【賣藝春秋/Luci del varietà (1950)】,因此【八又二分之一】可以說是費里尼本人導演的第八又二分之一部作品。

費里尼電影裡的第一男主角、歐洲大情聖馬斯楚安尼在【甜蜜生活】裡飾演一位記者,到了【八又二分之一】時則變成一位苦思電影拍攝的導演。若【甜蜜生活】是將費里尼從新寫實主義帶往抽象主義的作品,那麼他的【八又二分之一】則是完全的抽象主義電影了。這部「電影中的電影」在許多人看來猶如天書,但無論如何費里尼都在電影裡展現了他天馬行空的夢境,並將這些夢想實現在一幕幕的影像裡。費里尼在【八又二分之一】裡徹底實現他對夢境的執著,以及他對馬戲團表演的迷戀。電影裡,馬斯楚安尼化身成導演的代言人,他要拍的電影就叫做【八又二分之一】。

電影一開始他被困在車陣中動彈不得,快要透不過氣時卻又突然從車內騰空飛起,當他以為要自由時又被主教的隨從,以墜風箏的方式將他拉入海面。這幕超現實的處理手法雖只在片頭出現短短幾分鐘,卻成為影史上著名的電影畫面,像是告訴觀眾導演面對創作瓶頸時的心境轉變。

我們很難定義【八又二分之一】的電影劇情主軸,彷彿是導演化身的馬斯楚安尼不斷在電影內重複「這不是我要拍的」、「這不是我想要的」,甚至是「我根本不知道該拍什麼」。而童年的回憶、對女人的幻想、對生活的迷惘則以片段的方式穿插在【八又二分之一】裡。

看過費里尼電影的人一定會發現,他很愛兩樣東西:胖女人和馬戲團。

他在自傳【夢是唯一的現實】裡提到他對女性的幻想,他認為食慾和性慾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會吃的女性特別讓他感到著迷。也因此他在選角、寫劇本時,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女性豐滿的乳房和臀部。因此在【八又二分之一】馬斯楚安尼那一場幻想生活裡,他被他從小到大遭遇過的、讓他感到印象深刻的每一個女人輪流照顧,甚至任意支配這群環肥燕瘦,我們可以看見幾位「胖」女人──無論是在胸圍或是臀圍──充分表達了導演對女性和慾望的幻想。當然,費里尼對女性地刻劃以現今的女權運動者來看可能會被標上物化女性,甚至沙文主義的標籤。但仔細觀察,會發現許多鏡頭下的女性是被費里尼刻意放大表現的,而肢體的背後也並沒有任何的汙辱或僭越。他只是用女性來表達社會對性的壓抑、性的崇拜、慾望背後的狂熱和禁忌,以及這之間的矛盾。

電影裡出現在片場的巨大鷹架、誇張的佈景,以及來自各地尋求電影角色的耀眼女星,彷彿告訴觀眾導演即將完成一部大場面、大製作、大卡司的電影,然而是演導演的馬斯楚安尼卻面臨被製作人拖著走、不斷想逃離片場的窘境。電影需要龐大的資金、野心和人力,但這巨大的成品背後卻不見得是導演本身想要的。導演想要的不見得是一個被制定好的角色和劇本,而一個未經演員訓練的水手即興所跳的舞蹈反而可能成為導演最鍾愛的鏡頭。

企圖逃離片場現實的後面,是小丑和馬戲團,呼喚大家團團圍著,彷彿舉辦節慶般跳舞唱歌,這種自由奔放、瘋狂的想像才是長久以來支撐費里尼拍片的信念和原則。

(撰文:mimibao)

影片片段:


Sunday, September 7, 2008

生活的甜蜜



生活的甜蜜
(La Dolce Vita / The Sweet Life)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60|B&W|Italian|174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9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60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
★1961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
★1961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故事、最佳製作設計
★1962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



《生活的甜蜜》是費里尼從新寫實主義轉往抽象主義的作品。幾乎是從此開始,人們開始摸不清費里尼的電影,只覺得他的電影落落長又喋喋不休,觀影時不知不覺就會睡著。《生活的甜蜜》雖然是他開始轉往抽象主義的里程碑,但這部電影卻誕生了不少影史上的經典:狗仔隊(paparazzi)的始祖、步入Trevi Fountain的安妮塔艾克伯格(Anita Ekberg)。

Paparazzi是狗仔隊的複數,單數為paparazzo,這個一點英美味道都沒有的「狗仔隊」英文正是來自《生活的甜蜜》裡那位總是跟在男主角旁邊,朝著名人亂拍照的記者的名字:Paparazzo。根據費里尼在導演訪談時的說法,會使用Paparazzo當那位記者的名字,是因為當時正在看喬治季辛(George Gissing)所寫的《愛奧尼亞海邊(the Ionian Sea,1901)》,裡面的旅店主人就叫做Paparazzo。因緣際會下費里尼使用這個名字當作男主角Marcello的採訪搭擋。因為這兩人的工作就是追逐名流巨星,拍攝他們的生活隱私,極盡所能地挖掘報導價值,和現在社會裡的狗仔隊毫無分別。因此後來CNN引用《生活的甜蜜》裡這位無所不拍的攝影師Paparazzo作為狗仔隊的代名詞。而由Marcello和Paparazzo的行徑,我們不難想像《生活的甜蜜》是以逸樂放浪的生活做為敘事基調。

電影裡,那位讓Marcello著迷不已的超級巨星Sylvia則是紅極一時的瑞典小姐安妮塔艾克伯格(Anita Ekberg)。這位美艷女星甫出場,壯觀的上圍就成為觀眾目不轉睛的焦點。雖然費里尼電影裡的第一女主角,也是他妻子的朱麗葉塔瑪西納是我見猶憐的嬌小女子,但是在不少費氏電影裡,我們卻可以發現「胖女人」的蹤跡。對費里尼而言,「吃」和「性」是一體兩面的,他曾說看見食慾旺盛的女人就覺得特別性感,而在撰寫劇本、選角或是拍攝時也會不自覺地多在女性的胸部或臀部作多描述。因此我們可以在不少費氏電影裡看見三圍皆壯碩的女人,這在《八又二分之一》裡觀眾可以看見齊聚一堂的費氏女子,其中不乏豐腴之輩。

雖然安妮塔艾克伯格(Anita Ekberg)在《生活的甜蜜》裡以豐滿的胸部給觀眾鮮明的第一印象,但真正永留影史的卻是她身著深色露肩晚禮服,嬌俏清純地步入羅馬Trevi Fountain戲水一幕。這朵清晨的出水芙蓉不但蠱惑了馬斯楚安尼飾演的Marcello,也蠱惑了無數影迷的心。1988年《新天堂樂園》裡的多多就看了這一部電影,而2003年《在托斯卡尼艷陽下》更安排一位老婦人,學著安妮塔艾特伯格緩緩步入泉水內。2004年初羅馬觀光局位了促進觀光,更使用雷射光線將當年這位豔星的入水倩影打在Trevi Fountain的牆面上,讓Trevi Fountain更添魅力。

除了paparazzo始祖和安妮塔艾特伯格的入水倩影,《甜蜜的生活》和後來的《八又二分之一》一樣,都有著導演自身的投射。在正式踏入電影圈前,費里尼曾擔任一陣子的記者,而費里尼本身也對廣告業有著莫名的迷戀,《生活的甜蜜》完成後兩年拍攝的《三艷嬉春(Boccaccio 70)》,則讓安妮塔艾特伯格化身成巨大的看板女郎(販賣的還是乳製品)。《生活的甜蜜》裡Marcello在經歷一連串的打擊後從記者轉往廣告業。

雖然費里尼電影裡對上流社會的生活描寫都是安逸浮華,有時甚至帶點誇張的幽默,但《生活的甜蜜》裡出現的不光是上流社會的逸樂,還包含著偏遠地區身分教養低的人民對於宗教的迷信和偏執,甚至有著前往貧民窟、在街頭和流鶯攀談的劇情。這讓《生活的甜蜜》在故事廣度上變得更複雜,不只是單純描述上流追星的生活八卦。當然,這種故事也讓《生活的甜蜜》飽受極大的議論,因為主人翁一心想追求的「生活的甜蜜」──無論是家庭、愛情還是宗教的安定──在歷經一連串挫折,特別是友人一家慘遭不幸導致理想破滅後,片尾給予主角的是瘋狂糜爛的性派對,一個徹底墮落的開始。生活真的甜蜜嗎?Marcello在將身心託付給惡魔徹底放蕩一回後是否真的找回自我,電影最後沒有明說,只給予一個清純女子的溫柔微笑做結,留給觀眾想像空間。

雖然《生活的甜蜜》的結局不似早期費里尼的作品那樣具有完整敘事結構,但卻給予觀眾更多的幻想空間。比較有趣的是,安諾艾美(Anouk Aimée)雖然和費里尼合作多次,但在《生活的甜蜜》和《八又二分之一》裡戲份都不算多,可是這位萬種風情的法籍女神在《生活的甜蜜》裡飾演馬斯楚安尼的有閒多金的情婦,在《八又二分之一》裡卻是飾演被馬斯楚安尼背叛多次、冷眼看待婚姻的妻子。無論這種角色錯位是巧合還是導演刻意,《生活的甜蜜》和《八又二分之一》都是費里尼生命中最具代表性的電影。

(撰文:mimibao)

影片片段:


Thursday, September 4, 2008

卡比莉亞之夜



卡比莉亞之夜
(Le Notti di Cabiria / Nights of Cabiria)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57|B&W|Italian|110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6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57坎城影展女主角獎,天主教人道主義精神獎
★1958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1958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製片、最佳女配角
★1959西班牙影評人協會CEC獎 最佳外語片



天真倔強的卡比莉亞,在追尋理想的美好生活中,一再遇到欺瞞與背棄。學會了多疑與防備,在心底憧憬著愛情幸福的卡比莉亞,仍然樂觀固執地試圖改變現狀。羅馬的夜晚,充斥著略為詭譎的氛圍,卡比莉亞與知名電影明星奇遇,經歷了一場美好的邂逅。然而過於美好的反差加上輒然中止的錯愕,使卡比莉亞更覺得空洞。在一段舞台表演裡,卡比莉亞被邀請參與催眠的演出。被催眠而拋開防衛的她緩緩地訴說了一段動人的真情告白。散場後,一位被感動的男士表示希望能與她再次相遇。而後,他們開始約會…

簡單的架構,卻有著迷人的風采。個性鮮明的女主角由導演費里尼的妻子瑪西納飾演,固執、純真而一再受傷害在這位表演天才詮釋之下,顯得相當自然。影片中一些對話與爭吵,反應著卡比莉亞天真孩子氣的一面。舉例來說,在與電影明星的相處中,卡比莉亞像孩子般遇到新奇事物的愉悅與炫耀就表達得一覽無遺。相對於卡比莉亞的純真,虛假顯得更加卑劣而無地自容,觀影者很容易就替卡比莉亞的遭遇感到不捨,期盼著她能得到幸福。最後費里尼給這部影片畫上的句點,是一種很美妙的祝福,令人十分動容,就請觀影者來體會吧。

(撰文:昱瑋)

影片片段:


Monday, September 1, 2008

後窗重映 就在9/4(四) 20:30



後窗
(Rear Window)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1954|USA|Color|112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4 (四) 20:30 (重映!)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攝影師Jeff因摔斷了腿而鎮日在家,整天閒著沒事就看看窗外,發現在自家後窗能看到鄰居的生活百態,有業務員、女舞者、作曲家、女雕刻家、單身女郎、一對新婚夫婦。享受著偷窺樂趣的Jeff,見到這其中一位鄰居行徑詭異,居然在自家準備鋸子繩索等奇怪器具,而基於好奇探究的心理,開始監看這位鄰居。經由數日的觀察,覺得這位鄰居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起初,他告訴警察好友Doyle,但是Doyle只認為是Jeff胡思亂想。Jeff於是與他的看護Stella跟女友Lisa一同要查出其背後的秘密。

本片是驚悚大師希區考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偷窺的議題本身就能引起大眾的好奇心,而優秀的演員與經典的運鏡配合上精采的劇本更是錦上添花。本片沒有華麗的場景特效等等那種用以掩蓋內容空乏的煙幕彈,撇開影片的任何對白,希區考克對《後窗》本身純粹的影像安排,就使得觀影者輕鬆融入情節。在拍攝中,以主觀鏡頭這種最能表達出第一人稱視野的手法來呈現,使觀影者也會意識到自己是在偷窺這部影片。

雖然主線是在描述Jeff觀察詭異鄰居的過程,然而在開頭與甚至在探查過程當中,可以看出希區考克在其中穿插著對於偷窺議題、鄰里關係、愛情與現實、婚姻、女性觀點等方面的見解。而其他鄰居生活之間的前後關係與在其中的隱喻,也是十分值得欣賞的支線。

(撰文:陳昱瑋)

影片片段:




費里尼觀影心得


費里尼,二十世紀中期義大利國寶級導演,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導演之一,絕非浪得虛名,他是影展比賽的常勝軍,然而電影藝術在費里尼的手中所獲得的表現與紀錄,則不是幾座獎項所可以涵蓋說明得了的,他超越任何的頒獎榮耀!

費里尼導演的片子總是給我一種極為兩極化或者各種雙重二元對立的感受,原本被我們劃分為相對的概念或者意念,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皆開始進行著奇妙卻又自然的混合。寫實中帶著極為精緻之藝術性與細膩的文學美感,我想是費里尼導演的片子最為世人所公認並稱道的電影成就與特質。

九月夜貓子電影院選播費里尼導演的作品八部作品,九月二號 《小牛(大陸又譯「流浪漢」)》(I Vitelloni / Vitelloni)、九月六號《卡比莉亞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 / Nights of Cabiria )、九月九號《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 / The Sweet Life )、九月十六號《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zzo / Federico Fellini's 8 1/2 )、九月二十號《鬼迷茱麗葉》(Giulietta Degli Spiriti / Juliet of the Spirits)、九月二十三號《愛情神話》(Fellini- Satyricon / Fellini Satyricon)、九月二十七號《阿瑪珂德》(Amarcord / Amarcord)、九月三十號《大路》(La Strada / The Road),作為開學季的觀影饗宴,我個人認為這簡直是一場校園電影的嘉年華會。

幾部片子看下來,不禁開始有種「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你會好奇推想,下一部又將讓人如何「哭笑不得」?這正是大導演費里尼先生厲害的地方,這一秒鐘你莞爾一笑,下一秒讓人陷在憐憫裡不知所措。我個人對於費里尼這種「玩弄」悲劇與喜劇於「鼓掌之上」的拍片與編導手法感到驚歎不已,在營造喜劇的對話情節的當下,呈現人的生活處境的現實困頓與限制,面對演員的喜感詮釋,作為看電影的你我反而處在笑不出來的蒼茫與迷惘裡。或許這可以說是希臘羅馬的戲劇傳統,能夠將悲劇與喜劇元素在瞬間交錯轉換,讓看戲的人的心情也急遽迭盪起伏。

生命的無常與現實是費里尼導演「一以貫之」的主題;貧窮的困窘、命運的擺弄、肉身慾望的出路、生命的意義、理想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則是他透過電影裡所想要跟著觀影者一起探索的疑問。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或許已經失去任何能夠引起共鳴省思的語言能量,我們則還是能夠在費里尼導演的片子裡找到一個新的註腳,那就是你可以在電影中找到你自己。他的電影寫實風格的力道在於讓你覺得自己是電影的一部份,甚至參與了演出而成了戲中的演員,你可以看到猥瑣自私的傢伙,或者受到貧窮所迫為情所困別無選擇又想要自由的掙扎,紈袴子弟遊手好閒,不負責任的享樂主義,拈花惹草沾腥偷情的現代唐璜,還是迷惘困惑尋尋覓覓的年少,都可以在費里尼的編劇和演員的詮釋表演中看到自己。戲劇圖像不再僅僅是一面反映人生的鏡子,電影之奇幻與寫實的藝術表現形式,不正是這點讓人狂愛?!

即便是嘻笑的圖像,也透顯出悲愴的意象;我怕看電影裡的悲劇,卻無法抗拒費里尼!

撰文:蘇格貓底咖啡屋店長 貓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