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3, 2011
超世紀諜殺案
超世紀諜殺案
(Soylent Green)
李察.費里沙 (Richard Fleischer)
1973/Color/USA/97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11/5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1974 阿沃利亞茲奇幻影展 首獎
★1974 星雲獎 最佳影片
★1975 土星獎 最佳科幻片
《超世紀諜殺案》改編自Harry Harrison1966年的科幻小說《Make Room! Make Room!》,預測的未來設定在1999年,描述能源短缺、人口過剩的美國紐約。電影則出品於1973年,是導演李察.費里沙(Richard Fleischer)對於2022年,也就是50年後的紐約所作的未來世界的想像。
因為工業過度開發,生態環境早已被破壞殆盡,加上人口過剩,生活空間侷促;人們已許久不曾見過真正的大自然,更遑論是真正的蔬菜、水果和肉品。這些珍貴的天然食物,只有階級地位高的人才吃得到。社會上謀殺案件接二連三發生,警方卻都無法破案。
這就是標準的反烏托邦世界,也是科幻文學的一種文體,在描繪人類隨著科技發達,資源短缺、道德淪喪、階級制度橫行的世界。
製造食物的soylent公司生產餅乾「soylent green」,標榜為高能量蔬果綜合食品。一名婦人在市場排了一整天,卻只領到半斤的soylent green,站在市場前大聲地咆哮,引發人民暴動。
既然生態環境都遭到破壞了,那麼soylent要用什麼原料來製成所謂的「高能量」食品?這個秘密只有老闆和員工知道內情。Simonthon身為soylent公司老闆,對於自己可怕的行徑感到良心不安,經常到教堂懺悔以消弭內心的痛苦。再反觀搶購soylent green的民眾渾然不知的情況,顯得十分可悲。
這部1973年出品的電影,恰恰反映1972年的第一次能源危機,所預測的未來正反映著部分的事實,事實有二:
1.人口過剩、生活空間侷促
經濟成長的生活景象是城市面積大量增加,綠地不斷萎縮,人口過剩使得居住空間十分侷促,當時的社會學家紛紛提出人口爆炸的預測,因此電影中貧窮的人們蜷縮在擁擠的空間裡睡覺,連伸展四肢的縫隙都沒有。
2.能源伴隨經濟成長正持續耗竭中
故事地點發生在美國紐約,暗喻已開發國家無止盡向世界各地略奪自然資源,經濟飛快發展,而過度開發的結果是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自然資源快速耗竭中。因此導演以一種能源必然持續耗竭的不可逆情形,作為主要的敘事線;而另一方面來看,電影中只有有錢有權的人才吃得到天然食品,意圖指出即使糧食不足,全世界的人類必須共同承受能源危機,但是已開發國家仍然能夠享受能源,深具諷刺意味。
如果導演所預測的不可逆直線進展成了事實,那麼世界會是什麼樣的荒涼景象?
不過世界終究沒有不可逆的發展,如同1972年舉行世界人類環境會議、1975年頒佈實施能源政策和節約法,人類為了經濟持續發展下去,節能措施是必然的選擇,成為一種抗衡的力量。因此導演當年對50年後的未來想像當然不會成真,而且只剩10年就是2022年了。
只不過可怕的是,其實在全球暖化之下,更多可能的浩劫,例如正負2度C的世界,正等待人類一個一個去面對……
(撰文:陳若怡)
影片片段: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