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9, 2008
電影,是他們找回人性的方法
電影,是他們找回人性的方法
清大藝術中心主任 劉瑞華
我初次看荷索、溫德斯與法斯賓達的電影,是1979年電影圖書館(國家電影資料館的前身)成立之後的事。即使我已經自以為看過不少艱澀的「藝術」電影,我的電影胃口還是被這三位德國新銳導演的作品翻攪的難以形容。之後,很長時間以來,我難以解釋為何會對《生命的表徵》、《恐懼吞噬心靈》這些痛苦的電影念念不忘。去年當我完整的看完了溫德斯的《尋找小津安二郎》,我發現,我記憶中並不只有痛苦。
溫德斯與法斯賓達都出生在二次大戰結束的那一年,荷索比他們大兩歲。他們所成長的環境裡,文化的氣氛是令年輕人非常困惑的,一方面繼承著曾經發動侵略戰爭的罪惡,另一方面背負了戰敗被否定的羞辱。即使大戰之前,德國威瑪時期有著輝煌的藝術文化,以及在電影方面有許多表現主義的傑作,經過戰爭的摧殘,都顯得虛弱與可疑。在這樣的陰影之下,他們並沒有自詡清醒、或者呼喊正義,而是用他們獨特的影像方法,承擔痛苦、找回人性。
荷索不停建構令人驚奇的故事,從挑戰中呈現難以想像卻可以理解的人性。為了讓電影中的人物故事讓人相信,荷索堅持使用實景、拒絕特效。他曾經錄下拍攝時的對話,證明《天譴》中主角近似瘋狂的反應,其實就是當時真實的狀態。相反地,法斯賓達則是從小人物的身上,看到簡單卻不凡的特質,電影在他混亂而短暫的生命中,表現了他最清醒的時刻。《恐懼吞噬心靈》裡平凡人物最基本的人性需要卻必須展現極大的勇氣,影片結束時的感覺可能讓你畢生難忘。
一直在流浪的溫德斯,在電影中經常把主角送上失去方向的旅途,去尋找自我。《巴黎,德州》裡每一個人都是寂寞、迷失的,而在《慾望之翼》中連天使都要從迷失中找回自己。這三位導演的電影經常根據著引人入勝的故事,卻很少用劇情滿足觀眾想要獲得的悲喜情緒。從他們的電影中,我開始發現,一般電影裡可以預期的感動是比較廉價與虛假的,他們的電影中所創造出的共鳴則是真實的,原因可能是他們在電影中所呈現給觀眾的是他們自己。
如果不是溫德斯自己拍攝了《尋找小津安二郎》紀錄片,我大概不會想到德國這三位導演與小津有什麼關係。小津在戰後日本創作的多部家庭倫理影片,怎麼想都與德國新銳導演的電影不同。在小津的電影中,不管家中留下了什麼戰爭的傷痕,家人們都有堅定的感情迎向未來。顯然這樣堅強的家庭價值對溫德斯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即使在上一輩的人身上也難得一見。戰後的德國導演只能羨慕追悼,繼續用電影找回他們渴望的人性。
德國電影三傑影展
德國電影三傑影展
New German Cinema Director Festival
法斯賓達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作品橫跨電影、電視與舞台,又寫影評寫自傳。作品不拘形式,題材無視情慾禁忌,大膽揭開人生卑微的一面及無國界性別之愛情觀。自1965年起至1982年去世為止,共完成43部作品,如《瑪麗‧布朗的婚姻》獲1979柏林影展銀熊獎,《過氣女伶》獲1982年柏林影展金熊獎。
共編導超過40部電影,出版十餘本散文,導演十多齣歌劇。影片大多在遠離現代文明的偏僻地區拍攝,主角大多是孤獨的狂人,以強烈美學風格處理人物的偏執與瘋狂,強調人力與天意的對抗,有如預言\寓言。他的電影表達出對弱勢族群和邊緣人物的悲憫,也嚴厲批判現代文明機制與大眾文化,創作力十足且充滿挑戰性。
溫德斯
Wim Wenders
戰後的德國新浪潮當中,溫德斯是受到高度注目的新導演之一。1982年以《事物的狀態》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1984年《巴黎.德州》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1987年《慾望之翼》再次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除了電影,溫德斯更涉入攝影、繪畫、音樂、寫作及出版等領域,自1986年至今,其攝影作品屢屢在世界各地巡迴展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攝影藝術家。
5/03 (六)《天譴》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
5/06 (二)《恐懼吞噬心靈》Fear Eats the Soul *
5/10 (六)《賈斯伯荷西之謎》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
5/13 (二)《史楚錫流浪記》Stroszek *
5/17 (六)《十三個月亮》In a Year of 13 Moons *
5/20 (二)《吸血鬼》Nosferatu the Vampyre *
5/24 (六)《瑪麗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
5/27 (二)《莉莉瑪蓮》Lili Marleen *
5/31 (六)《勞拉》Lola *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http://nightcats.blogspot.com/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晚上8:3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自由入場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停車資訊:請於校門口告知節目名稱,以公益活動單次入校二十元計。
New German Cinema Director Festival
法斯賓達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作品橫跨電影、電視與舞台,又寫影評寫自傳。作品不拘形式,題材無視情慾禁忌,大膽揭開人生卑微的一面及無國界性別之愛情觀。自1965年起至1982年去世為止,共完成43部作品,如《瑪麗‧布朗的婚姻》獲1979柏林影展銀熊獎,《過氣女伶》獲1982年柏林影展金熊獎。
《恐懼吞噬心靈》Fear Eats the Soul
《十三個月亮》In a Year of 13 Moons
《瑪麗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莉莉瑪蓮》Lili Marleen
《勞拉》Lola
《過氣女伶》Veronika Voss
《瑪麗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莉莉瑪蓮》Lili Marleen
《勞拉》Lola
《過氣女伶》Veronika Voss
荷索
Werner Herzog
Werner Herzog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天譴》
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賈斯伯荷西之謎》
Stroszek 《史楚錫流浪記》
Nosferatu the Vampyre 《吸血鬼》
Fitzcarraldo 《陸上行舟》
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賈斯伯荷西之謎》
Stroszek 《史楚錫流浪記》
Nosferatu the Vampyre 《吸血鬼》
Fitzcarraldo 《陸上行舟》
溫德斯
Wim Wenders
戰後的德國新浪潮當中,溫德斯是受到高度注目的新導演之一。1982年以《事物的狀態》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1984年《巴黎.德州》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1987年《慾望之翼》再次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除了電影,溫德斯更涉入攝影、繪畫、音樂、寫作及出版等領域,自1986年至今,其攝影作品屢屢在世界各地巡迴展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攝影藝術家。
《事物的狀態》The State of Things
《漢密特》Hammett
《巴黎,德州》Paris, Texas
《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
《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
《漢密特》Hammett
《巴黎,德州》Paris, Texas
《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
《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
播映場次:
五月
5/03 (六)《天譴》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
5/06 (二)《恐懼吞噬心靈》Fear Eats the Soul *
5/10 (六)《賈斯伯荷西之謎》The Enigma of Kaspar Hauser *
5/13 (二)《史楚錫流浪記》Stroszek *
5/17 (六)《十三個月亮》In a Year of 13 Moons *
5/20 (二)《吸血鬼》Nosferatu the Vampyre *
5/24 (六)《瑪麗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
5/27 (二)《莉莉瑪蓮》Lili Marleen *
5/31 (六)《勞拉》Lola *
六月
6/03 (二)《事物的狀態》The State of Things *
6/07 (六)《漢密特》Hammett *
6/10 (二)《過氣女伶》Veronika Voss *
6/14 (六) 清大畢業典禮暫停乙次
6/17 (二)《陸上行舟》Fitzcarraldo *
6/21 (六)《巴黎,德州》Paris, Texas *
6/24 (二)《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 *
6/28 (六)《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 *
*法斯賓達 R.W. Fassbinder
*韋納荷索 Werner Herzog
*溫德斯 Wim Wenders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http://nightcats.blogspot.com/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晚上8:3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自由入場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停車資訊:請於校門口告知節目名稱,以公益活動單次入校二十元計。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