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5, 2011

浩劫餘生



浩劫餘生
(Planet of the Apes)

法蘭克林‧雪福納 (Franklin J.Schaffner)
1968/Color/USA/112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11/8 (二)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1968 桂冠獎 最佳動作片
★1969 奧斯卡 最高榮譽獎
★1996 創世紀獎 經典影片





《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於1968年上映,導演為法蘭克林‧雪福納(Franklin J.Schaffner),改編自法國作家皮爾瑞‧布爾(Pierre Boulle)的原著小說,從1969年到1973年總共拍了四部續集。此外在2001年同樣的作品,又再度翻拍成電影《決戰猩球》;2011年的科幻電影大作《猩球崛起》則為這兩部電影的前傳。

這部電影除了作為科幻經典之外,還充滿許多令人省思的道理,其中包含種族歧視、政治、宗教、生物科技和核武器等多個層面。

《浩劫餘生》在結尾部份,也跟原作不同──電影的結尾是泰勒和諾娃終於從人猿中安全離去,然而在泰勒最後看到的畫面竟然是殘破的「自由女神」。暗示其實這並不是其他星球,正是因為人類的貪婪以及無知,導致毀滅的文明地球。由此看來中文片名似乎顯得更為貼切,浩劫餘生的「浩劫」,除了表示泰勒歷經諸多苦難後終於從人猿中逃離出來以外,「浩劫」更像是在形容人類破壞地球這件事情。

人猿的社會制度宛如人類的翻版,有國家組織、學者、科技、軍隊……甚至還有階級制度以及奴役「寵物」這種行為。人類在這個社會下,只是一種寵物,有時候還是拿來當標靶、研究對象,這種情況也和現在社會相映成趣──動物們不也正被人類拿來當成寵物,或是被科學家拿來成研究的活體實驗對象?

接近片尾的時候,主角泰勒把項圈綁在賽斯博士的脖子上,奇拉馬上表示,這樣對博士來說是種汙辱,在此之前,那些人猿也正是用這種手段去對待那些人類。這表示著往往我們認為某些事,別人對我做出來那是不對的,但我們卻常常對別人做出來,將心比心這種美德似乎在很多人身上早就已經看不見了。

此外,作者對於人類對動物所做出的無知行為提出指責,任何的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空間,人類卻會自以為是去控制或強迫動物去娛樂大眾。科幻電影中描述人類自食惡果的作品不勝枚舉,本片以「人類」和與人類相仿的「猩猩」作為主角,自有反諷意味。無論觀眾是否看過2011年的《猩球崛起》,實在有必要看過這部1968年的《浩劫餘生》,在特效不如現今的年代,去體會導演法蘭克林‧雪福納如何將文本轉拍成電影時,注入極為發人省思的意涵,而且可能比《猩球崛起》具備更廣更深的探討空間。


(撰文:吳宗祐)




影片片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