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5, 2009

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風雨無阻,颱風天照常放映!!

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Second Spring of Mr. Muospan)

李祐寧
1984|Color|Taiwan|114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8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 1984年第21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1984年第21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吳念真
★ 1984年第21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孫越)、最佳女主角(張純芳)、最佳男配角(陳震雷)入圍




最近「閩南語」抑或「台語」的名稱問題鬧得沸沸洋洋。在台灣這個三萬六千平方公里餘的小島裡,族群繁複多樣簡直嘆為觀止,又近三百多年來歷經荷蘭、西班牙、清政府、日本、國府至本土政權的統治,關於族群的愛恨情仇,早已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概括論之,每位台灣人的原鄉想像,隨之負載不同的記憶與包袱。

老莫就是這一歷史脈絡的中堅—民國三十八年隨著國民黨政府來台、參與反共剿匪、八二三砲戰、歷經生命無常血腥殺戮的退役老兵。或許經過多年的顛沛流離,他們都想穩定下來,於是仰賴政府給予他們的金錢補償,用商業交易的方式尋求生心理慰藉與傳宗接代—即便截至當時他們仍舊尚未有任何定居台灣的打算,彼岸才是他們真正魂牽夢縈的鄉土所在。

編劇將老莫的第二春設定為「原住民」,加上外省人與福佬人,本片就涵括了台灣傳統族群分類的四分之三(只有客家人缺席),這樣的設計頗令人玩味。吳念真已盡力將台灣族群分歧的特性分辨得極為清楚(如盡量讓各族群口說自己的族群語言),然不知是否因以老莫做為敘事主軸、或考量故事完整度之故,1984年,族群彼此之間的語言溝通已無任何阻礙,連原住民也能說出一口漂亮的國語(華語)。當玉梅開口與老莫對話之際,著實讓我驚訝了一下;我以為,類似這種敘述通婚障礙的故事,「語言」絕對是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難題,本片中反而著重較多情感層面的問題,不知道是我個人的刻板印象,還是某些觀念不知不覺被同一化了呢?

本片也能見到台灣新電影慣用的「長鏡頭」手法,開頭老莫尋訪老友若松的片段,應用類似舞台劇演出的概念,讓人物在定格畫面中活動進出,一直要到談到若松的新媳婦才跳換鏡頭。不過李祐寧倒是和其他導演不同,至少就本片看來,他並不太耽溺於影像美學,在敘事和影像的緊密配合下,他確實拍了一部紮實的好片。

僅將此片獻給甫過世不久的文英阿姨。
文英阿姨《熱帶魚》演出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jih_4Tr1GA
文英阿姨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感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IVLxFm7j5I

(撰文:欣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