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推廣活動
【集章活動】
每次觀影時請攜帶科幻影展手冊於集章處蓋章。
集滿4個章
可於播映地點領取無印良品文具 一份,兌完為止,每人限兌一次。
集滿6個章
可獲抽大獎機會,請於影展最終場11/22時攜帶手冊至影展播映處,領取抽獎券,本中心將於該場次播映結束時進行抽獎。
大獎包括:
“二○○一:太空漫遊”(台灣商務出版)原著小說2本
「大人的科學:新型針孔式星象儀」(市價1700元)
*未攜帶手冊蓋章者,請領取夜貓子電影院貼紙1枚,作為下次補章之用,遺失恕不補發。
【FACEBOOK週週抽好禮】
歡迎加入「清大夜貓子粉絲專頁」,11月1日起每週六 將張貼觀影相關問題1題,請觀眾按讚分享至自己的FB並回答問題,隔週一凌晨12點截止後,本中心將抽出2名幸運觀眾,11月4日起共3個週二 中午前公佈獲獎名單,並寄FB訊息通知得獎者,影展期間可於播映時領取無印良品文具組合 。
獎品請於影展放映地點兌換,影展結束終止兌換。主辦單位得視影展需求保留活動辦法更正之權力,最新訊息請參考清大夜貓子電影院粉絲專頁。
科幻影展策展人的話 遠離-世界
本影展專題講座時間為11月18日
◎ 劉瑞華清大經濟系系主任
人類仰望星空可以有無限想像,不論中外文明都相信,這個世界的命運和遙遠的太空與星球有著奇妙的關連。當1959年人造衛星拍攝的第一張地球照片,傳到世人的眼前,太空與星球的形象已經不再只是想像。1969年人類登陸月球,更打破許多神話傳奇。太空裡的星球上,沒有嫦娥、織女,也沒有宙斯、波西登。可是,神話破滅之後,世界之外到底有什麼?
探索太空,不僅是科學家的興趣,科幻電影也費盡心思,想讓觀眾看見、聽見這個世界之外的世界。真實的太空探險前進一尺,科幻影像的創作要往前進不只一丈。不過,真實比虛構更難以想像。沒有真實畫面的年代,科幻想像曾經毫無根據,當真實一旦呈現,如何逼真就成為電影的創作者與工業技術極大的挑戰,電影的進步也明顯的走進這個方向。
人為什麼離開世界?為什麼飛向太空?為什麼探索其他星球?人類航向大海的時代,或許還存著征服未知世界的野心。展開太空探險的時候,天文知識已經讓人類體認孤獨與空虛,不過征服者的慾望總可以找到發揮的空間。冷戰時期,太空計畫成為美蘇競賽的場域,甚至激發出利用太空科技進行「星戰」的想法。然而,冷戰結束,「星戰計畫」其實是個騙局。當太空不再是競技場,人類還需要積極的向外探索嗎?其實,人類還有更重要的理由,必須為了科學知識,探索太空。
科學家提出過很明確的證據相信,地球與太陽最終都會死亡,當那世界末日來臨時,人類與其他物種的生命如何延續,科學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移民外星。因此,人類科學進步的速度,不再是彼此之間輸贏的競爭,而是一場生命永恆的挑戰。人的未來將決定於離開這個世界、生活於另個世界的知識與能力,雖然那是極其遙遠將來的問題,但其實是從人類文明起始就開始的考驗。
享受科幻電影聲光特效的觀眾未必在乎人類的未來,不過還是有不少科幻電影並未背棄科學的使命,願意在畫面與議題上,讓觀眾們思考探索太空的現實與推測。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今年的「科幻影展」,用「太空漫遊」為主題,挑選八部影片,從多元的角度,表現人類在太空中的科學與人文議題。
從2006年以來,藝術中心致力於推廣「科幻電影」,希望這個已經成為好萊塢大型製片主流的電影類型,能夠在影像刺激之外,能夠讓觀眾發現科學幻想的核心價值。今年,將以近年來在技術與議題上都獲得極高評價的「地心引力」開始,以二十幾年前拍攝的「2001太空漫遊」閉幕,不僅可以看見技術的推陳出新,也能看見創作者們不變的堅持,歡迎大家繼續支持藝術中心帶給觀眾好電影的堅持。
阿波羅13號 Apollo 13
阿波羅13號 Apollo 13/朗霍華 Ron Howard/1995/彩色/140min
播映時間│ 11.18(二) 20:30
播映 地點 │ 清大合勤演藝廳
本場次節目規劃 19:00 影展專題講座。20:30電影播映
★ 199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剪輯獎
★ 1996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混音獎
撰文: 尼吉
阿波羅計畫(Project Apollo)從1961年至1972年停止之際,共包含了11次載人任務,是前為止最龐大的月球探測計畫,也是美蘇冷戰背景下展開的太空競賽之一。就在69年阿波羅11號發射,阿姆斯壯登陸月球,並說出經典名句:「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被視為競賽中的勝利指標之後,耗資龐大的阿波羅計畫,其持續的必要性受到質疑了懷疑。
《阿波羅13》正是歷史設定於在美國開始要將結束探測計畫之時,意外成為引起世界關注的太空救援行動。由太空人吉姆(湯姆漢克Tom Hanks 飾)帶領的阿波羅13,發射後兩天,太空艙爆炸,飛行船嚴重受損,三名太空人被迫放棄登月計劃,搭乘登月艙作為救生艇,登月艙裡氧氣、水和電極度缺乏,在地勤中心協助下跟時間賽跑,要讓登月艇順利返回地球。
吉姆曾以哥倫布為喻,以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誕生,描繪廣袤無邊的太空探索。,曾經因為航海技術的躍進,引起觸發的大發現,在科技的持續進步下,延伸至太空中。,而科技和災難在未知航道上,扮演因果相關的循環關係,「船難」發生後救生艇上的生存問題係系用一切最基本的演算和人類智力((不可思議的空氣過濾器))盡力解決。而太空探索的恐懼,則在無法即刻救援、幾乎完全隔絕於處於未知中更顯憂慮深邃。在,太空中,科技是否能克服人類在太空中現實的想像既定印象?,《阿波羅13》給了一個困難重重但樂觀答案,;但又或者多慮如我,在太空爆炸與廢棄的太空垃圾中之間,我便想起人類探索新世界之初,對未知環境承受力造成無以法計量的太空垃圾的空間汙染問題。
預告片
VIDEO
遺落戰境 Oblivion
遺落戰境 Oblivion / 約瑟夫柯金斯基Joseph Kosinski / 2013 /彩色/ 126min
播映時間 │ 11.01(六) 19:30
播映地點 │ 清大合勤演藝廳
撰文:鄭尼吉
天際浩瀚,太空漫遊令人神往,除了知識上的探索,積極在太空中尋找人類未來一直是科學家的探索要點。事實上,2003年在美國已召開過太空移民會議,將重點集中在最有希望移民的火星,荷蘭則構想在2024年啟動有去無回的移民計畫,企圖以轉播在火星上的生活實境秀填補資金缺口。
如此巨大的移民計畫,乃源自於能源耗竭或星球毀滅的焦慮。《遺落戰境》最初是想尋找夢奇地,只不過,移民外星不只是人類願望,對外星生物來說,地球何嘗不是另一個適合的「外星」?星際間發生資源爭奪,地球成了戰場,末日過後,地球僅存少數人駐守,多數人已移民至外星球。傑克哈伯(Tom Cruise飾)是少數留守的維修技師,等待兩周任務結束後,上級便會准許撤站。就在某一天,時常出現在傑克夢中的陌生女子,跟著一艘太空船墜毀在無人區,迫使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身分。
《遺落戰境》從整體來說,集合了各種科幻的子議題──諸如烏托邦、複製人等。看過塔可夫斯基《飛向太空》的觀眾,對於傑克在湖邊小屋裡,訪客互相指涉身分的場景,一定不覺陌生。此時太空探險的Solaris,被代換成被遺棄的地球(Earth),星際間,誰才是闖入場?在資源有限的問題在此更被凸顯出來。另外,相較於上一部《創:光速戰記》著重在銳利的聲光效果,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Joseph Kosinski在《遺落戰境》劇本上補足了《創》較弱的部分,使得《遺》對我們這些「地球人」來說,像極了在歷史角落挖掘遺跡。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視為傑克哈伯的外星探險日誌。
預告片
VIDEO
地心引力 Gravity
地心引力Gravity/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 2013 /彩色/ 91min
播映時間 │ 10.28(二)19:30
播映 地點 │ 清大合勤演藝廳
« 2014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影片剪輯、視覺效果、原創音樂、攝影、混音
撰文:馬懷碩
《地心引力》在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中10項提名,總共7項獲獎。初次出任務的Ryan斯通博士(桑德拉·布洛克飾演)與資深太空人馬特Kowalski(喬治克隆尼飾演),在外太空的任務中遭遇事故,兩人與地球的通訊中斷,陷入無處可躲的絕境,只能靠著自己的力量回到地球。
《地心引力》的劇情簡單易懂,兩位演員各自展現了獨特的魅力,喬治克隆尼的聲音穩定又有磁性,而珊卓布拉克在堅強與脆弱之間來回擺盪,身為人類的渺小與寂寞,在無邊的宇宙無處遁形。每一次的掙扎都是對生命的反抗,讓人想起異形Ⅰ的雪歌妮薇佛──一個經典的女英雄在珊卓布拉克身上再次展現。
請一定要仔細聆聽 Steven Price 為《地心引力》所寫的配樂,他帶領觀眾在失重的空間中飄浮。緊湊的節奏中,隨著喬治克隆尼播放的一首鄉村歌曲〈Angels Are Hard to Find〉,我們在遙遠無聲的太空裡找回土地上人與人之間的連繫。影評人藍祖蔚稱讚《地心引力》的聲音功力:「聲音讓她(珊卓布拉克)不孤單,但是聲音卻也讓觀眾格外感受她的孤單,聲音的雙重矛盾性,成了《地心引力》最不凡的寂寞書寫。」
本片導演艾方索柯朗曾於訪問中說,這部作品就像是「情歌space」。在太空中看見我們的藍色星球,看見太陽升起,看見什麼是生命,以及面對生命,人類會做什麼樣的抉擇。在科幻電影裡故事中隱喻往往是真實的,我們看到火,我們看到繭,用時間或物像的變動象徵命運無常。美好的電影不解釋生命的出口,但會帶領我們不斷思索。
無重力的畫面中,導演使用許多3D特效,這些創造與突破讓我們目瞪口呆的同時,也被電影的可能性所深深吸引。《地心引力》作為2013年視覺上最絢麗的一部科幻電影,被選為今年科幻影展開幕片,你沒有任何理由錯過。
預告片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