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0, 2019

流徙與復歸:從「浮城猛步.香港影展」重新感受香港電影的魔力


【浮城猛步.香港影展】專題文章

流徙與復歸:從「浮城猛步.香港影展」重新感受香港電影的魔力

文/詹正德   2019.10

  香港已故電影學者黃愛玲曾應北島之邀主編《今天》雜誌2012年冬季號第99期,該期主題就是〈回歸十五年:香港電影專輯〉,黃愛玲在〈編者的話〉中言道:「香港電影,有時候像水,放進不同的容器,就有不同的形狀;那個容器就是歷史。」

  黃愛玲的本意是不同歷史階段會有不同的香港電影呈現,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自然有所不同,回歸前與回歸後有所差異也屬必然,但歷史一直不停變動,我們看香港電影的觀點也會隨之變動,有時候回頭去看看過往為何會出現那樣的電影,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現在乃至於未來變動的各種可能。

  由清大藝術中心、亞太/文化研究中心及交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共同主辦的「浮城猛步.香港影展」精選了十部香港電影,橫跨1997前後各十年,雖然香港回歸已超過廿載,但在「反送中」事件已持續超過百日且仍未平息的今天,幾乎沒有人知道香港的未來將會如何,然而香港擁有獨特的歷史以及燦爛的過往,尤其呈現在電影銀幕上的,更是永遠也消失不了的香港。

「後九七」論述場的連枝:重讀「銀河映像」電影|林妏霜

【浮城猛步.香港影展】專題文章

「後九七」論述場的連枝:重讀「銀河映像」電影

文/林妏霜   2019.09

作者與類型電影「雙腳行走」的銀河映像


  在創建滿十年的時間脈絡裡,《銀河映像‧難以想像》(2005)這本由潘國靈主編,以銀河映像十大電影做為內容主軸來編撰的專書中【註1,論述者藉由杜琪峯在2003年的重新申明:「銀河映像對於要製作的電影種類有明確的方向。我們把我們的電影分為兩類:商業電影與個人化電影」,再次證成「一種遵守類型常規,另一種則自由偏離」這兩種銀河映像有意兼容共進的特性。

霧、林、城、人──阮智謙攝影展

浮城猛步.香港影展系列活動

霧、林、城、人
──阮智謙攝影展


清大展期|2019.10.14~10.31.清大旺宏館一樓穿堂
交大展期|2019.11.01~11.28.交大人社二館一樓大廳

// 場地為開放空間.自由觀賞 //



【浮城猛步.香港影展】香港記憶政治 系列講座


浮城猛步.香港影展
香港記憶政治 系列講座

本次講座是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所共同主辦之【浮城猛步.香港影展】系列活動之一,影展規畫了「香港記憶政治」講座四場,從電影放映出發,注入電影、文學和文化研究等討論面向,邀請香港文化人蒞臨傾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