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27, 2010

十二怒漢




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薛尼盧梅 Sidney Lumet
1957|B&W|USA|96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5/29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58年英國金像獎最佳外國男演員(Henry Fonda)
★1957年柏林影展金熊獎(Sidney Lumet)
★1958年意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帶獎最佳外語片導演(Sidney Lumet)




一名少年被控謀殺父親。有凶器,有證人,有動機,所有證據都顯示是他動的手。一切都指出他就是兇手,要被判死刑。然而投票結果,十二個陪審員中居然,有一個人不贊成。故事就圍繞在一間斗室裡的十二人而展開。

一開始,十一人都不能理解唯一不贊成的八號陪審員。有人說他趕時間,有人說這沒甚麼好爭的,有人直接說你是來亂的。然而他沉著地提出:「一個人的生死就操縱在我們手裡,難道這不值得我們花多一點時間嗎?」

其中一名陪審員為了省時間嫌麻煩,而隨便遷就無罪那一方。而無論是嫌疑犯或者是死者,討論出結果會關係到一條人命。並不是要塑造搶救無辜嫌疑犯就是正確的情境;就像八號陪審員所說:他不能確定,只是這案子疑點重重,需要去討論和解釋。你如果是對的,請你說服我。

開頭與結局的法院象徵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演員的走位動作,寓意指向性的鏡頭帶動,表現出各個陪審員不同意見的觀點。配合一些巧妙事件發生:電風扇故障、戶外的磅礡大雨。或利用陪審員間的對白,慢慢帶出每個人的背景,也意味著各種矇蔽理性的人性偏頗。

而其中少數對抗多數的辯論,挑戰的是看似公正的陪審團制度和不容置疑的法律。八號陪審員所展現出理性公正,代表的人道主義等精神,對照其他陪審員的枉顧人命關天、種族主義歧視等心理上的偏見所導致的極端行為、或者單單只是毫無定見的推論等,都現出人性的諸多弱點。

原本以為牢不可破的證據,一個個被推翻;原本贊成有罪的人,一個個動搖。最後驚訝的發現,原來換個角度看,這些根本不能算是證據。最終,陪審團也還是不知道少年到底有沒有罪,然而,正因為不確定,他們更不能判他有罪。









(撰文:趙柟)


影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