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誰殺了甘迺迪



誰殺了甘迺迪
(JFK)

奧利佛.史東 Oliver Stone
1991/Color/USA/206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2/08 (二)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1992年奧斯卡獎最佳攝影(Robert Richardson)、最佳剪輯(Joe Hutshing、Pietro Scalia)
★1993年英國金像獎最佳剪輯(Joe Hutshing、Pietro Scalia)、最佳音響(Tod A. Maitland)
★1992年金球獎最佳導演




1991年12月20日,《誰殺了甘迺迪》在美國進行首映。Discovery頻道也針對甘迺迪被刺殺的事件製作了上下兩集的「甘迺迪之死」。其中有相當多的部分都有被集編劇、製片與導演一身的奧利佛史東在電影中所使用。

電影以大家所熟悉的黑白新聞畫面為開始,那是艾森豪總統於1961年一月十七日舉行的告別演說,在這裡,全劇的主旨已然出現;「……我們必須警惕軍事─工業聯合體……極不適當的權力惡性增長的可能性目前已經存在,並將繼續存在。我們決不能讓這一聯合體的勢力危害我們的自由或民主進程……只有警覺而明智的美國公民才能強迫龐大的工業和軍事的國防機構與我們和平的手段和目標恰當配合,以使安全和自由並駕齊驅,同獲成功。」

1963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達拉斯時間的中午十二點三十分,槍響驚起一群鴿子,美國史上最駭人聽聞的事件發生:總統甘迺迪遇刺!當主角吉姆蓋瑞森在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的同時,追查真兇的念頭悄然揚起。導演透過主角展開一連串追查兇手的旅程。儘管過程中主角一度被眾叛親離,但最後妻兒與下屬仍在關鍵時刻站回他的身邊。

導演藉由主角吉姆蓋瑞森與虛擬人物X先生的對話,還有假人模擬場景,使觀眾能夠很快了解整件事件的脈絡,這是相當巧妙的手法。另外巧妙運用許多後人補拍的黑白場景與紀錄片交錯,很容易使人相信影片中的所有影像資料都是真的;畢竟影像資訊遠比文字要為人接受的多。

記不記得在另一部電影「驚爆十三天」裡頭,有著對甘迺迪處境的一些描寫?古巴危機當時,白宮內部已經分裂成主戰的鷹派與主和的鴿派,總統甘迺迪立場偏向主和,自然成為許多人鷹派的眼中釘。

總統身邊的護衛臨時換人、附近大樓未淨空、總統座車保護太過簡陋、路線行經轉角、神奇子彈說等。諸多明顯的缺失到底需要多高的層級才能夠遮掩過去?當政府高層成為神祕恐怖分子,那麼誰來管理這些管理者?人民有沒有質疑國家情報或權力機構的權利?

照官方的說詞,真凶相當明確。激進派狂人李維奧斯華曾加入共黨,也有許多足以證明他就是兇手的資料,更別說他自己也已俯首認罪。然而,在正式審判之前,奧斯華在停車廠被槍殺了,而被訊問口供的他當時甚至沒有律師陪同,也無留下任何口供紀錄。

儘管華倫委員會事後出了數冊報告書解釋事件始末(即有名的「華倫報告」)。但這份檔案被鎖到2029,且要待所有當事人都過世之後才會被打開。一來死無對證,二來案件仍有許多疑點未釐清;誰殺了甘迺迪成為美國歷史上有名的無頭公案。

儘管這部片子引起許多歷史觀點與證據之爭,但史東向高層提出「陰謀論」的這份勇氣,依舊可嘉。

導演在片子結尾,打出這句話:「歷史只是序幕」。

亦即以史為戒,才不會重蹈覆轍。如果這位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之一,沒有被暗殺成功的話,整個近代史可能將就此改寫。

可惜,這世界上沒有如果。我們踩著前人的腳印,背負著後人的眼光,只能低首看看那些足跡上記錄的點點滴滴,而後抬首,昂首闊步且堅定地踏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正道。










(撰文:官鈺禪)


影片片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