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大玩偶
(The Sandwich Man)
侯孝賢《兒子的大玩偶》
曾壯祥《小琪的那頂帽子》
萬仁《蘋果的滋味》
1983|Color|Taiwan|100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18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第20屆金馬獎入圍
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童星獎
改編自黃春明的小說,三個不同背景導演(侯孝賢:本土導演、曾壯祥:香港、萬仁:留美)說了三個故事,三個台灣的故事,對台灣社會的變遷從不同角度做了不同的詮釋。那些故事掀開了台灣新電影的布幕,也見證了那個時代的歷史。
「兒子的大玩偶」描述一名三明治人(sandwich man)坤樹,前後掛著戲院的廣告看板,畫著小丑裝宣傳電影。為了兒子努力工作,整部片步調慢慢的,但韻味很長。在黃春明的原著中,故事的結尾坤樹為了兒子重新抹臉上妝,說話還有點顫然;而在侯孝賢的結尾裡的坤樹也說了話,但多了一抹笑,侯孝賢用凝鏡(freeze shot)帶出一抹坤樹長長地、斜斜地笑。那一抹笑這樣睨人一眼,讓人心頭濕濕的。
「小琪的那頂帽子」是控訴意味最濃厚的一段,並對外強勢國家文化的侵略表達了無可奈何的憤怒。故事分成雙線在進行,節奏與鏡頭都較兒子的大玩偶快速許多,不過這段故事雖然緊湊,但在我看來,許多地方尚有交待不清之處,屬於電影美感的韻味亦是稍微少了一些。
「蘋果的滋味」這段講的主題與小琪的那頂帽子相似,用了畫面、語言等各種方式對比了強勢的美國與此時的台灣。說著台語、國語、英語的人透過重重翻譯來溝通,這樣的對比顯得有趣且強烈。在交雜的語言當中,有著一個啞女的角色,就像是失語的被殖民角色,只能沉默。
(撰文: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