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陌生的孩子



陌生的孩子
(Changeling)

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2008/Color/USA/142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12/20 (二)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2009 土星獎 最佳女演員
★2009 金衛星獎 最佳女演員(戲劇類)
★2009 美國電影視覺效果工會獎 最佳繪圖背景、劇情影片最佳輔助視覺效果





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
單親媽媽克莉絲汀[安潔莉納裘莉飾]下班後發現兒子華特失蹤了。
雖然立刻通報洛杉磯當地警方,但五個月過去後華特仍是音訊全無。一天她接獲通知,警方發現了失蹤已久的華特。驚喜交加的她於是前往火車站,在團團記者包圍下期盼著與兒子重逢。怎料從車廂走出的卻是個陌生的孩子。在警方的強硬說服下,克莉絲汀只得配合著與「華特」於媒體之前演出母子重逢的感人戲碼,而風紀敗壞的紐約市警局則藉此大肆宣揚己方千里尋子的功績。
為何這個男孩口口聲聲喊自己媽媽?克莉絲汀不明白。從生活習慣到種種身體上的特徵都顯示他是另一個人,然而此時令她更擔憂的卻是兒子華特的生命安全。她訴諸警局希望繼續華特的協尋工作,卻換來對方息事寧人的冷淡態度。作為母親的她並沒有因而放棄,透過熱心的牧師、華特的老師與牙醫等人的協助作證,她轉向各家報社揭發警方的惡行。此舉著實令洛杉磯警局臉上無光,不堪名譽受損的警方終於忍無可忍,以出現幻覺等理由逕自將克莉絲汀移送精神病院。
在精神病院裡,克莉絲汀飽受折磨。她不斷被迫簽署一份替警方脫責的認錯聲明,若不屈從,院方便強制給予藥物治療。堅持自己的清白與對華特的不放棄,克莉絲汀硬是咬牙忍受種種非人道對待,同時她也發現在這裡亦有許多和她一樣,因為觸怒警局而被送進來的女人──「第十二條」下的受害者。
故事至此,我看到的是人民保母的腐敗以及渺小個人在龐大體制下毫無相搏之力的悲哀。
對於當今社會金玉其外的表象我是嗤之以鼻的,在這講求個人自由、民主法治的現代社會中,似乎人人有權發聲來對抗那些不公不義,但骨子裡的敗絮卻是個人自由以及法治的蕩然無存;為了成就某少部分人的利益,體制可以用任何的理由、手段來埋葬任何人。面對如此巨怪,尋常百姓還能倚賴什麼?我以為最直接有效的武器即是媒體,而如今唯新聞性是圖的功利媒體能否有這樣正面的發揮能卻令人質疑;更甚者,許多弱勢者連說話的機會也沒有,就直接被坑殺淪為無名的犧牲者。回到電影上,即便遭遇如此可憐,劇中的克莉絲汀仍是幸運的,身旁有許多支持者用盡各種管道、資源替她發聲,讓此事件受到矚目,進而獲得翻案的機會。
小人物對抗體制並成功平反的故事,自是激勵人心。不過並非所有故事都有這般美好結局,甚至有些故事我們從來也不會知道。司法體制下的受害者究竟有多少?置身事外的我們又是什麼立場?我想,諸如江國慶與邱和順之名終是被媒體消費的過往雲煙吧。


(撰文:陳冠長)




影片片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