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Tom Hanks)、最佳電影導演(Robert Zemeckis)、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編劇
★1995年Amanda Awards最佳年度外語片
★1995年金球獎最佳電影導演(Robert Zemeckis)
《阿甘正傳》(Forrest Gump)改編自同名小說,導演為羅伯齊密克,主角為湯姆‧漢克。劇情與小說皆以阿甘作為主角,開展故事情節,但兩者仍有所不同。
回歸到電影來說,電影描寫阿甘傻憨、重感情、埋頭苦幹,而卻能不自覺地一再成功的傳奇故事。羅伯齊密克將時事,化作為戲謔的元素,於電影的整體呈現上,成為引起觀影者會心一笑的賣點。而阿甘、歷史場景與社會脈動那唯妙唯肖的結合,我粗略分為二個層面觀看之,其一:電影特技的成功,也就是電腦工業技術高度發展的效應。因其帶來幾可亂真的「歷史造假」,在假假真真與真真假假(電影與歷史)之間,我們已然迷路其中,於是在笑的同時也是思考探索的時刻。其二:時代無意識的流動。我之所以說羅伯齊密克讓時代無意識的流動,並不是認為他簡化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我認為他有意模糊歷史;反差、矛盾,拒絕單一價值觀,是我認為羅伯齊密克有意的「平衡報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次阿甘著軍人服,無意間被拱到反戰的場合演講,當我們以為可以聽到阿甘正經的發言時,麥克風卻意外無聲。等到麥克風有聲音時,阿甘已發言完畢。於是,我們仍不知道主角如何看待他所經歷的「大時代」,羅伯齊密克留下空白,有意讓觀影者自行填補。然而,阿甘到底說了什麼呢?我們仍然無從得知,但或許會因為這樣的無知,促使我們思考。
電影以阿甘等公車時,和路人訴說自己的故事開始。我們從電影之中,看不出導演如何思考單親家庭、戰爭、反戰等社會議題。卻看到阿甘在無意間,一次又一次的達成美國夢,電影中阿甘的聆聽者信或不信皆有之,而我以為傳奇迷人之處,就在於它過度的不可思議,讓人在信與不信間猶疑。而又當我們相信阿甘以奇遇創造奇蹟時,又會不合宜的發現,這驚天傳奇,竟發生在一個甘草人物(阿甘)上。與之對比的電影人物是阿甘的青梅竹馬──珍妮,美麗而聰慧。然而,她作夢,卻夢與願違。她玩樂墮落卻也反戰,有思想卻也遊戲人間。阿甘愛她,她卻與阿甘若即若離。羅伯齊密克造化了兩個才智不同的人的人生,就一般眼光看來,阿甘的人生成功度大勝珍妮。但對阿甘來說,他真的贏了嗎?也許他沒想過這嚴肅的人生規劃問題,那麼,這些無意間得到的光榮,真的是阿甘想要的嗎?其實,阿甘知道他最想要的是什麼,但他最想要的──他從未真正握住。
電影中,現在、過去、現在、過去不時交錯之,敘事觀點置換繁複,但流暢。最後,再回到順敘的說故事觀點。羅伯齊密克似乎參透人生的無常。最後,他讓結局留下希望與絕望。透露出不能自已掌握人生的無奈,阿甘母親所說的:「人生有如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將嚐到哪種味道。」成為貫穿全電影的重點。這經典名句,也因此流傳。我以為阿甘作了一場又一場幾乎不屬於他的美國夢,而這夢如此真切地發生在他的身上。所以啊!人生真的有如一盒巧克力,那你準備好吃你那一盒巧克力了嗎?或許,這是羅伯齊密克《阿甘正傳》對我們的提問。
(撰文:白依璇)
影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