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9, 2009

光陰的故事


光陰的故事
(In Our Time)

楊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張毅
1982ColorTaiwan106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7/04 (六) 20:30
7/30 (四) 20:30 重映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關於光陰的幾個思考
─從健而不實到實而不健

如果哪一天,我們成了導演、編劇、小說家、廣告製作,被要求必須寫一個則故事,那題目叫:光陰,一個屬於自己的光陰,不是由他人口中代替建構、訴說,而是由自己親手打造,切身關於自己記憶的時候,你會如何搬挪、考究、截取、放大、感懷或者提問?材料有了(自己的腦袋),工具(紙、筆、橡皮擦、相簿、母親、師長、《追憶似水年華》、渣友、名人回憶錄數冊、攝影機、幾本歷史參考書、資金、膠卷、燈光設備)也有了,所有一切準備就緒,你將選擇哪個片段被公開?那涵攝了你個人獨特的生命歷程,足以表現你個人,同時又能映照時代的某個光譜,而不落俗套、老調常彈,所謂的光陰,放到自己身上,又會反射出何種光影呢?

這四則故事,各自以人生的四個階段拍攝而成,相較於過去的「健康」,他們反倒呈顯出了某種病態、自膩、滑稽與無助,個人的位置在成長階段被孤立出來,以放大的效果被觀者無可迴避的凝視著,若於當時,內心浮現的巨大羞赧、鄙夷來自於群體之外不可彰顯的個人被大剌剌地放置於螢幕之上,潛在的真實自我正在與社會成規的建制產生抗衡,緊接著是矛盾與掙扎,隨後泛起紅潮,流露出一絲涓涓快感,為如荒漠而沉悶的文化,注入色味紛雜的欲望之泉,濁黑表面所反照的倒影更為清晰鮮明。

某段屬於集體的個人敘事,它所深掘的是被「集體」壓抑下的「自我」,透過觀看,發現存在體內的真實,並以此將原有的他者刻板想像具體、血肉、複雜化。一種無止盡航向他者的過程。從單音走向眾聲,從靜謐、肅殺走向喧嘩、顛覆,與其說那是一部城市人民的成長史,倒不如說是同一時代下四個世代的橫切面,我們或許可以將故事倒回展讀,想像活在那世代最懵懂年紀的孩童如今已茁壯成三十歲數的精壯青年,他們此刻鎮日奔忙、焦慮、徬徨以至於精神貧乏模樣,是否有別於最後一則故事裡的成年上班族來得更「健康」而「幸福」?而這不正是看似線性、無能歸返的進步史觀下的台灣社會,一個更巨大且悲哀的輪迴與諷刺嗎?


(撰文:冠文)



3 comments:

said...

補充楊德昌的電影:
1982《光陰的故事》第二段〈指望〉
1983《海灘的一天》
1985《青梅竹馬》
1986《恐怖份子》
199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4《獨立時代》
1996《麻將》
2000《一一》

除了開幕片以外,《光陰》影展接下來還會放楊導的《海灘的一天》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部部經典,請勿錯過!

過路客 said...

有可能放「青梅竹馬」嗎?

記得是1985出國前在台北看的,當時沒什麼感覺,好像賣座也很差,沒幾天就下片了。後來在美國從台北辦事處借來學校放映,看得很感動,什麼叫做「台灣的感覺」,這部電影裡滿滿都是。楊德昌導演,侯孝賢、蔡琴主演,這樣的卡司也實在是絕無僅有。這幾年想買這部電影的DVD,卻怎麼也找不到。

夜貓 said...

這部《青梅竹馬》的公播版權取得不易,近期安排放映有些困難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