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30, 2009

光陰,原來的故事



光陰,原來的故事
光陰,那些尋不回的故事,原來還在那裡










每個人都有他的「光陰的故事」,不同的是有些發生在往事不能追憶之前。1982年,當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與張毅四個人合作完成「光陰的故事」這部電影時,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建好還不到四年,故事裡的光陰已經飛快的流逝,他們可能已經意識到,攝影機記下的故事可能是日後我們僅存的實境。今天,連「光陰的故事」都已經成為故事,轉述者零零落落的回憶,讓我們更懷念原來的經典。

好在「光陰的故事」不只一部,它開啟了臺灣電影新浪潮,一群年輕導演自信的將身邊的人物與故事化為影片,告訴熱情的觀眾,從城市到鄉村、從島內到海外。緊接著而來的「兒子的大玩偶」(侯孝賢、曾壯祥、萬仁,1983)把黃春明先生的小說裡活生生的小人物搬上了大銀幕。不論是原著或者改編劇本,這一波浪潮掀起了台灣電影驚人的原創力,一部接一部為台灣社會留下寫實印象。沒有懷舊的閒情逸致,大家都在忙著拍攝現實,拍新電影。

別以為「光陰的故事」是屬於特定族群的,哪個族群都只是現實社會的一部份,不管攝影機架在哪個角落,目的都是拍攝導演心中的真實。這些導演心中的真實不會在「中影文化城」裡面,日式房舍、違章建築、鄉間田埂才是他們所看到真實的生活空間,這些地方留下的畫面,不管你是怎樣長大的,或者如何過了一生,即使童年往事早已經遠離,都能或多或少從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經驗。

如果把「光陰的故事」當成「故事」來講,那就不可避免要在尋覓現實中編織想像。這些電影作者不時還要忙著為尖銳的寫實與新聞局爭辯,甚少刻意編織故事,即使在必須編織的時候,一些導演的誠實也令人感動。虞戡平導演在「搭錯車」(1983)裡讓幼年小琪講述啞叔抗戰時期如何受傷的故事,就直接用卡通畫面告訴觀眾,轉述的故事難免會淪為童話。

經歷了身邊事物快速變化,觀眾的記憶也許不再可靠,再看這些電影可以讓老觀眾重新找回一些逝去的光陰。習慣了童話式情節的新觀眾可能會認為這些電影是上一代編織的神話。不過,即使當成神話,我相信,這些電影留給觀眾的反思也會實實在在的發自心中。七月與八月讓我們一起來,從電影裡感受那些令人難忘的光陰與故事。

(撰文:劉瑞華)




2009.7月播映場次:
播映時間:晚上8:30

7/04 (六)
光陰的故事 In Our Time-- (1982) 106min

7/07 (二)
小畢的故事 Growing Up-- (1983) 100min

7/11 (六)
紅柿子 Red Persimmon-- (1996) 168min

7/14 (二)
童年往事 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1985) 138min

7/18 (六)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Reunion-- (1986) 103min

7/21 (二)
風櫃來的人 The Boys from Fengkuei-- (1983) 101min

7/25 (六)
戀戀風塵 Dust in the Wind-- (1986) 109min

7/28 (二)
我這樣過了一生 Kuei-mei, a Woman-- (1985) 152min


2009.8月播映場次:
播映時間:晚上8:30


8/01 (六)
香蕉天堂 Banana Paradise-- (1989) 116min

8/04 (二)
虞戡平導演影談會 *晚上7:00
搭錯車 Papa Can You Hear Me Sing?-- (1983) 90min


8/08 (六)
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Second Spring of Mr. Muo-- (1984) 114min

8/11 (二)
油麻菜籽 Ah Fei-- (1983) 110min

8/15 (六)
海灘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3) 104min

8/18 (二)
兒子的大玩偶 The Sandwich Man-- (1983) 100min

8/22 (六)
南國再見南國 Goodbye, South, Goodbye-- (1996) 124min

8/25 (二)
青少年哪吒 Rebels of the Neon God-- (1992) 106min

8/29 (六)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er Summer Day-- (1991) 118min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http://nightcats.blogspot.com/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六晚上8:3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自由入場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停車資訊:請於現場服務台出示停車票卡索取20元抵用卷。
協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