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5, 2011




(The Doors)

奧利佛.史東 Oliver Stone
1991/Color/USA/140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1/29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這是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進入90年代之後開始從歷史角度探討「美國」的作品之一。本片藉由「門」合唱團(The Doors)主唱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由Val Kilmer飾演))口述其一生及人際關係和心理活動,伸出更長的觸角向內、向外探究他令人視作傳奇的人生,並同時呈現60年代歌手和搖滾樂對美國社會及文化產生的巨大影響。

除了主唱吉姆莫里森,「門」合唱團團員尚有鍵盤手Ray Manzarek、吉他手Robby Krieger、鼓手John Densmore。60年代中期,「門」誕生於洛杉磯,但70年代初期即因吉姆莫里森因當眾手淫、猥褻、暴露等罪名官司纏身,旋即解散,並隨著他驟逝而成為搖滾史上的傳說。但「門」卻為美國搖滾樂文化烙下不可磨滅的記號。有人說:「披頭四為流行音樂引進聰明機智,滾石合唱團則直率坦承地揭露現實生活,但是吉姆莫里森和門則為搖滾樂提供嚴肅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莫里森天才般的敏銳使「門」成為第一個將文學和搖滾樂結合的樂團,本片也處處揭示莫里森的才華和近乎囈語的鬼魅詩句。

本片雖名為《門》,但是乍看之下更像莫里森的個人傳記。若說片商藉由這個片名消費「門」合唱團倒也無可厚非。但我認為這並不是莫里森的專屬故事,而是他以「門」的團員身分觸及周遭的生命態度,只是剛好身為該團主唱是他短暫人生中最發光發熱、最有影響力的時候罷了。

「巫術」和「巫」元素經常突然出現在莫里森和觀眾眼前。這或許和莫里森幼時和家人出遊,在沙漠中看見因車禍喪生、嘴角淌血的老太太那個既真實又像夢的記憶有關,從此也開啟他超乎常人的敏感和思維。但鬼魅般的「巫」由他童年的記憶,直到成名之後因嗑藥而恍惚的大半時間裡在幻覺中驚鴻一瞥、最後甚至「跟」著他上了舞台。「巫」的出現越來越頻繁、越來越不可預期,也越來越沉重。雜交、婚姻、變成祝禱儀式的演唱會以及祭文般的詩句,處處充斥古老神靈的魔力。最後,當莫里森自述其一生故事時,「巫」也在一旁默默地、沒有表情地看守著他。這也是本片雖然神秘色彩濃厚卻最魅惑人心的母題。

莫里森這個寂寞又孤高的人物,從懷才不遇到瞬間大紅大紫,因調適不良導致自我膨脹和盲目地自認為無所不能,造成他和社會、朋友和異性的關係轉變也是本片重點之一。原本就和父母相處不睦的莫里森出道初期在酒吧演唱中脫序唱出弒父姦母論調引發軒然大波,酒吧老闆勃然大怒,但卻有人說「這才是藝術」,並大受歡迎,從此開啟他離經叛道的演唱風格。「門」其他團員必須時時忍受他脫稿演出以及因嗑藥而拖累樂團名聲。旁人不斷對莫里斯洗腦他的重要性造成他的大頭症以及和團員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原本親如手足的團員卻漸漸變成陌路人,連歌曲賣給廣告商也因為找不到莫里森而直接下決定。團員解釋是為了「留下後路」。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是否為真已經不重要,指出的是背後若即若離的關係。而片中他和女友的關係也很有意思。兩人的愛情與其以「愛情」稱之,其實更接近動物式的本能和愛慾憎恨。他們幾次要置對方死地,但末了又激情相擁,無論是愛或恨,他們終究離不開彼此。

莫里森擁有迷惑人心的鬼魅力量,他的一言一行和歌曲都在挑逗大眾,輕易地便能誘使他們進入如儀式般的迷惑和近乎暴動的狂歡中。他自述自己「只是個聰明敏感的人,卻有著小丑的靈魂,老是在重要時刻造反」。別人崇拜地稱他作「蜥蜴王」或「黑皮褲魔鬼」,但他說自己其實只是個「假英雄」。他的死亡來得突然,但對他而言,「死亡」本身卻又美得像首詩,足以讓他好整以暇地迎接那天到來。身後和王爾德、莫札特為鄰,這似乎也經由奧利佛史東的鏡頭默默接受這號爭議人物曾經存在的意義了。莫里森的生命層次構築於性、暴力、音樂和現實與幻覺的游離,其一生便已足夠做為一部傳奇!










(撰文:吳依伶)


影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