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6, 2009

菲律賓浴血戰



菲律賓浴血戰
(They Were Expendable)

約翰 福特(John Ford)
1945|B&W|USA|135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5/19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約翰福特在二戰時期參與過的最知名的戰爭,一般而言認為是諾曼第戰役中的奧馬哈海灘登陸。但在他參戰的這段期間,約翰福特並未停止拍攝,他多次以軍方攝影師的名義紀錄了許多珍貴的戰爭畫面,在二戰期間還得過兩次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分別是《中途島戰役(The Battle of Midway)》和《十二月七日((December 7th))》。《中途島戰役》完成於1942年,是以美國海軍為名出品的「半紀錄片(semi-documentary)」,當時約翰福特正以美國海軍攝影師的名義停留在中途島,因此用他的彩色膠卷留下相當珍貴的戰爭歷史。而1943年的《十二月七日》由於是由美國空軍出品,一般被人認為是軍方「宣傳片(propaganda film)」,電影名稱「十二月七日」點出故事在講述1941年12月7日軍偷襲真珠港事件,為一部黑白紀錄片。而《菲律賓浴血戰》算是二戰結束前約翰福特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製片是他的老東家米高梅,但電影裡場景、武器、PT魚雷船,則全權由美國海軍支援。

戰後,退役的約翰福特再度回到西部電影,戰後的首部作品為《俠骨柔情》,這部電影的成功讓世人清楚知道戰爭結束了、而美國人的西部片之王回來了!但在這部電影之前,約翰福特則拍了一部讓他有點尷尬的《菲律賓浴血戰(They were expendable, 1945)》,這部電影改編自William L. White的書,William L. White的故事則是取材自二戰時期魚雷船分遣隊指揮官John D. Bulkeley等人的事蹟。事實上,無論是書本還是電影,裡面所描述的人物和情節都是虛構的,但因為故事雖沒指名道姓,卻巧妙地以形象描述安插了麥克阿瑟將軍的現身,以及實際和美國海軍借調數艘PT魚雷船進行電影拍攝,由於約翰福特本人的經歷加上栩栩如生的電影情節,使《菲律賓浴血戰》的故事在二戰剛結束的那段期間,一直被不少美國人視為真實發生過。

《菲律賓浴血戰》是少數描述美軍戰敗撤退的好萊塢電影。故事設定在1942年初,主人翁為兩位PT魚 雷艇的指揮官,兩人從一開始平靜的馬尼拉,到數次以快艇和日本船艦交鋒,最後喪失數位同袍,想留在菲律賓繼續奮鬥、替夥伴報仇,卻又不得不接受國家的強硬 命令,只能抱著遺憾回到美國。主要劇情連結了當年日本從珍珠港開始一連串的閃電攻擊,到美軍損傷慘重、以及麥克阿瑟將軍現身,替士兵打氣,卻又不得不聽從 小羅斯福總統的命令,率領部隊撤離菲律賓。片尾最後打上了麥克阿瑟將軍當年離開菲律賓前留下的名言:I shall return,除了替電影背景做了完善的收尾,交待了當年美軍苦守菲律賓、甚至多位軍人淪為俘虜的慘況,更呼應了1945年2月,麥克阿瑟將軍終於收復菲律賓的戰績。這種安排簡單卻又有效地把觀眾從調性哀傷的電影主題,再度喚至滿懷希望的未來。

電影裡的主人翁由Robert Montgomery和約翰偉恩主演,和約翰偉恩一貫的角色類型差不多,故事裡約翰偉恩飾演較為衝動熱血的軍官,對他而言同袍、尊嚴、勇氣遠比上級給予的命令來得重要;而Robert Montgomery相較之下較為冷靜,屬於會多方思量、不會刻意硬碰硬的指揮官。此外,這部電影由於安插了麥克阿瑟將軍的現身,使得象徵意義遠大於故事本身。電影裡,導演雖未指名道姓,但從旁人呼喚「將軍」,以及演員的打扮(特別是那副顯眼的雷朋墨鏡)、眷屬年齡來看,Robert Montgomery和約翰偉恩一行人進行的秘密任務,正是護送的麥克阿瑟將軍一家。
米高梅原本打著愛國電影、振奮士氣的企圖,找來約翰福特拍攝《菲律賓浴血戰》,但好巧不巧,電影製作到一半時原子彈投就投到長崎和廣島了,過沒多久日本就宣告投降,加上電影裡對麥克阿瑟將軍非指名道姓的「隱喻」,使得《菲律賓浴血戰》的立場變得尷尬。

因為拍攝美軍失守菲律賓、加上麥克阿瑟將軍「I shall return」的慷慨宣言,當戰爭打得正熱時應有振奮士氣的效果;但當戰爭已經結束,一切被一一掀出來探討追究時,包含當時的戰爭電影裡所有的一切都會被世人拿出來檢視,特別是影片裡有護送麥克阿瑟一家離開菲律賓Clark基地的情節,反而使這部原本拍來振奮士氣的電影顯得諷刺(註:失守菲律賓可說是麥克阿瑟軍旅生涯的首次失敗,因此棄守Clark基地成為他被世人反覆討論的尷尬點)。

當電影與政治、歷史碰觸時,不可免俗地會被世人反覆討論導演的政治角度,因此《菲律賓浴血戰》錯失適當的推出時間,使約翰福特一貫的愛國立場變得尷尬。約翰 福特甚至宣稱自己是被逼著拍這部電影的,實際上他根本不愛這部電影、甚至沒看過電影成品。儘管如此,《菲律賓浴血戰》還是成為當年全美票房Top 20之一,也因此片得到以影評起家的英國新浪潮導演林賽安德遜(Lindsay Anderson)的支持。林賽安德遜的風格偏重瑣碎細緻,和約翰福特的俐落的簡明風格恰為互補,兩人成為好友,至Lindsay Anderson晚年還以他犀利的文筆寫了一本【About John Ford】,剖析約翰福特的一生。

(撰文:mimibao)

影片片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