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七月四日誕生



七月四日誕生
(Born on the Fourth July)

奧利佛.史東 Oliver Stone
1989/Color/USA/85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1/25 (二)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1990年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最佳剪輯(David Brenner、Joe Hutshing)
★1990年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電影導演
★1990年金球獎最佳導演、最佳電影類劇情片、最佳劇情片男主角(Tom Cruise)、最佳電影劇本(Oliver Stone、Ron Kovic)




美國電影導演和編劇,同時還是一名演員,奧立佛‧史東截至目前(2010年)為止共有十七部電影作品,幾乎都關乎政治、經濟或戰爭等題材。奧立佛‧史東曾經參加過越戰,其中三部作品被譽為「越戰三部曲」:《前進高棉》、《七月四日誕生》、《天與地》。

第二部曲《七月四日誕生》改編自美國大兵朗柯維克(Ron Kovic)的真實自傳─《Driven by Mon》,與當時已經炙手可熱的影星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合作,在片中不惜形象扮醜演出一個禿頭殘廢的越戰老兵,精湛的演技不僅讓他獲得金球獎最佳男演員、得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外,也讓整部片更有可看性。

故事的開頭由孩童拿著假槍玩戰爭扮演的遊戲帶出整部片的戰爭主題,出生於七月四日美國國慶寶寶的男主角──朗柯維克(Ron Kovic),是個標準的熱血青年,當美國總統甘迺迪在演講上慷慨激昂地說:「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什麼,要問你為國家做什麼?」,朗深受感動與鼓舞,正值熱血青年時期的朗毅然決然地投入越戰,原先以為這是個英雄式的選擇,卻在越南看到了一場推翻他前半生天真理想的戰爭。當他還處在迷惘中無法克服,一次中彈後的延誤就醫徹底斷送了他的下半身,胸部以下的癱瘓就跟越戰一樣顛覆了他的世界。

本部片的戰爭場面其實很短暫,只有十七分鐘,著墨最多的部份還是以朗癱瘓後的生活來強調越戰所帶來的後遺症。從他在越南受到的不良醫療到回美國後親朋好友憐憫的目光,甚至於在墨西哥找到一群跟他有相同遭遇的人一起墮落生活,在在充滿反戰思想。導演以一個老兵的角度去刻劃戰爭,讓我們跟著他從熱血、迷惘、絕望、憤世嫉俗到後來成為反戰的熱血份子,一步步的推展生動地紀錄了當時教忠教孝的社會風氣以及關於戰爭的一切,透過強烈的對比手法讓我們從中震撼,然後接著開始省思為什麼美國要出面打這場戰爭?為什麼同樣的一個社會對於越戰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究竟是誰迫使這些軍人的改變?

1959─1975年間的越戰對我們來說也許很熟悉,畢竟歷史課本上都有記載,然而卻很少有人是真正參與過這場戰爭、真正明白這場戰爭所留下的後遺症,《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歡迎你一起來體驗一個美國老兵對越戰的記憶。










(撰文:曹妤安)


影片片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