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3, 2011

暗戀桃花源



暗戀桃花源
(The Peach Blossom Land)

賴聲川
1992/Color/台灣/1hr45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5/7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暗戀桃花源起初是舞台劇,由喜劇「暗戀」和悲劇「桃花源」交織而成的作品,全劇共分成十四幕,是為台灣劇場重要劇作,並與老舍《茶館》、曹禺《雷雨》並列為百年華文戲劇經典作品。此劇在1992改編為電影版本,成功擷取了舞台劇和電影的特色與優勢,又別是一番風味。

整部電影最大的特色是戲中戲,演員既是在演舞台劇,又是在拍電影;主軸圍繞在「暗戀」劇團與「桃花源」劇團因管理員的疏忽導致場地糾紛,使兩方人馬排戲系互相干擾。「暗戀」的時空背景為民國初年,講的是一對戀人因著時局動盪而分離;「桃花源」則定位在晉朝,將陶淵明《桃花源記》加以改編而成喜劇,時空的錯亂也增添了不少趣味。

不同與舞台劇的呈現方式,舞台劇看的是整個大舞台,電影卻多聚焦在人物的表情和一些演戲時看不見的東西,如報紙標題、某錄音帶的空夾。
而幕後對談和準備是舞台劇較難呈現的,但電影卻有轉場優勢,省去了冗長的換景場佈的時間,;然而在桃花源部份的舞蹈和誇張的肢體動作,則是這部電影可惜之處,沒有辦法全方位享受舞蹈的美感。

片中的經典畫面在於兩劇團將舞台分成兩區各自排演,不但時空嚴重錯亂,某方的台詞常常有意無意替另一邊答話,把原本悲劇取向的暗戀搞得比喜劇還好笑。平時舞台劇最顧慮道具的破綻以及真實程度,但此時每個道具的瑕疵以及不協調都成了笑點─包括缺了一塊的桃花樹佈景、桃花源中的路燈、醫院病房中的落英繽紛等。

導演巧妙的三個元素互向呼應:1.大時代下邂逅的情侶,在三四十年碰面早已各自成家時的惆悵2.與武陵人覓得桃花源,卻逃不掉現實老婆偷人的苦楚3.電影中一再攪亂,不斷尋找(1)劉子冀卻苦無音訊的女子。
三個角色似乎意味著人生中每個人所追求的理想,卻在現實和時間的無垠中妥協了。但卻始終為記憶所牽絆─同樣的場景、人物一直在腦海中浮現,就像舞台劇一樣,一幕接著一幕。最終只有觀戲的人的可以走出當中的情緒,而我們身為自己生活中的演員,卻要永遠的奮鬥、妥協,與不斷回憶了。

註1:劉子冀典故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冀,高尚士也,聞之,欣然歸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撰文:謝明豪)


影片片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