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30, 2011

【剪接師陳博文】影展





剪接師陳博文影展
Film editing teacher Chen, Bo-Wen film festival










剪接師陳博文榮獲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持續在電影剪接領域投注生命熱情,嫻熟於電影、動畫、紀錄片等剪接製作。剪接對他而言是一種美感的創造,再造電影靈魂。本影展邀請陳博文本人與蕭菊貞等知名導演舉辦專題講座,並請台北電影節策展人游惠貞老師主持。

*影展片單與藝術中心春夏褶頁略有出入,敬請見諒




陳博文師傅談剪接

先說一個小故事,有個算命師幫一位小姐算婚姻,斷言她會嫁給「拿剪刀的」,她的母親以為這表示她會嫁給理髮師或者裁縫師,不料最後她嫁給了電影剪接師!這故事是從剪接大師陳博文那兒聽來的,用以佐證世人對電影剪接這個行業的不理解。實則剪接師並非愛德華剪刀手,他的工作跟剪刀毫無關係!他是電影節奏的掌控者,是去蕪存菁的過濾者,是讓電影成為獨門藝術的魔法師。
陳博文師傅擔任剪接師已三十多年,剪接過的電影超過200部,對他而言,電影剪輯是個「發揮創意,再造電影」的過程。他最知名的幾部剪接作品,包括楊德昌導演的《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魏德聖的《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蕭菊貞的《紅葉傳奇》、《銀簪子》等。藝術中心這學期特別規劃了剪接大師陳博文專題,邀請陳師傅從他的剪接作品中,挑選出八部,再佐以兩場講座,希望帶領大家認識電影剪接的藝術。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陳師傅與楊德昌導演合作的開端,當年這部影片得到金馬獎各項大獎提名,卻獨漏最佳剪接一項,陳師傅心裡很清楚,不是他剪得不好,而是能理解剪接精粹的人真的太少了。
《一一》楊德昌導演在坎城影展贏得最佳導演獎的遺作,兩位重量級電影人攜手合作的故事,是台灣電影史上必須記上一筆的大事。
《紅葉傳奇》是陳師傅所剪的第一部紀錄片,他說:「我並不知道什麼才算是紀錄片,也沒有當它是一部紀錄片來處理,心裡只想著要剪出一部好看的電影。」此片為蕭菊貞導演贏得一座最佳紀錄片金馬獎。
《跳舞時代》使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四十多首日據時代末期的流行音樂,如何讓這些影音史料靈活生動地呈現出來,是陳師傅最大的考驗。
《暗戀桃花源》由同名舞台劇改編成電影,陳師傅的課題是,如何將劇場語言轉化成電影語言,不致於變成只是舞台劇的影像記錄,同時還要掌握舞台劇原有的節奏,不因為鏡頭變化而失去原劇的情緒張力。
《一年之初》的戲劇結構繁複,五條線敘述五組角色的故事,紛雜中自有其層次和秩序,巧妙呼應,最後回歸原點。
《松鼠自殺事件》—吳米森是個想法自由而前衛的導演,陳師傅花許多時間理解導演的想法,再以他認為觀眾可以理解的方式剪接,等於扮演了觀眾與導演之間的橋樑。
《黑暗之光》—陳師傅說:「我很少遇到劇本大改的導演,張作驥就是其中一位。」這部影片大量啟用盲人演員和非職業演員,原先預寫的劇本於是得視情況做調整,如何裁剪素人演員的表現,讓戲看來恰到好處,是剪接師的一大考驗。
《夜奔》--陳師傅認為,這是一部成績嚴重被低估的電影,它的故事背景正好與 同年推出的《霸王別姬》相似,又同樣有京戲的情節,因此完全被忽略了。影片開頭男主角在紐約拉琴,記憶回到年輕時的北京,光是這段四分多鐘跨越時空的鋪陳,便可看出剪接師的功力。

(撰文:游惠貞 老師)



2011年 5月:
05.14(六) 19:00~20:30 專題講座-陳博文、蕭菊貞
05.25(三) 19:00~20:30 專題講座-陳博文







五月份的影展,夜貓子想帶領觀眾從不同的視野看電影。
一部好的電影,是哪些人一同努力的成果?我們首先想到的會是演技精湛的演員、掌鏡功夫得宜的導演或是創意無限的編劇。這群人,我們耳熟能詳,他們是在電影結束後首先出現在演職員表上的名字。然而,列中還有更多的名字總是在觀眾散席的同時,匆匆離去地混亂中被忽略。「陳博文」就是其中之一。
陳博文,一個陌生的名字,卻應該是每位電影愛好者最為熟悉的人。他是一名電影剪接師,自他手中剪接過的片超過四百部,其中好幾部甚至是每個電影人能夠朗朗上口的經典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暗戀桃花源》(Secret Love in Peach Blossom Land),甚至是在2008年紅透半邊天的《海角七號》(Cape No. 7)等等。這些電影獲獎無數,卻常獨獨遺漏了剪輯的功勞。是什麼樣的心境,讓他在從副導演到即將通往「陳導演」的道路上,來了個跌破眾人眼鏡的急轉彎──從頭學剪接!
「『導演』是無中生有,『剪接師』是舉一反三。」
這是陳博文之於兩者的註解,簡短而精闢。文學透過文字說故事,完成一個優美動人的故事,而以影像敘事的電影,同樣也需要運用如同文學的敘事技巧將影像串成完整、好看的電影。至於如何將40萬呎的膠捲底,濃縮為一個半小時的精華成品,正是剪接師再創性的展現。是的,「剪接」是門藝術,從組織鏡頭,以及調和長、短鏡頭之間的連接,達到創造視覺的流暢和美感,讓觀眾沉浸在電影劇情的享受和滿足。分鏡、串聯、順暢、轉場的種種技術,僅是「匠師」的層面,必須擁有視覺與聽覺的美感,才能從最原始的素材中剪接出一部引人入勝的精采故事。
五月的「剪接師陳博文影展」中,夜貓子為觀眾選出九部經典好片,從1991年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至2002年《跳舞時代》(Viva Tonal- The Dance Age)。這些電影並非出自同一個導演的成果,亦不是某位電影巨星的系列電影,而是透過一名剪接師的雙手,讓它們在彼此之間有了連結。
影展一開始,即以1986年轟動一時的舞台劇《暗戀桃花源》揭開序幕。該如何將一幕幕的舞台劇化為一部劇情流暢的電影,劇情的流暢度、節奏及情緒,在在都是後製工作者所要面臨的挑戰。透過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演形式轉化,開啟觀眾了解剪接藝術的大門。接著觀眾將在更多影片中發現陳博文對電影的用心與美學展現,例如,《一一》(A One and a Two)一片中,陳博文藉以平行交叉剪接的手法,讓父親對初戀情人的回憶與女兒的愛情相互交錯,賦予人物和故事另一層意義和深度。不僅如此,陳博文對於拍攝的手法、角度迥異於劇情片的紀錄片亦有所接觸,在記錄片中要如何將真相完整的呈現並從中傳達感動是剪接師的另一項挑戰。2003年的《跳舞時代》是他首次接觸的紀錄片,陳博文成功地為臺灣留下一段珍貴的歷史風華。
在一個安靜的斗室裡,獨自面對剪接機的陳博文,並不眷戀螢光幕亦不渴望掌聲,只是用心地將一寸寸的素材化為一部部深入人心的好電影。這一次,我們不只欣賞導演的原創性,更能一窺陳博文在剪接室裡的電影再創藝術。


(撰文:近言)




2011年 5月 播映場次:
播映時間:晚上8:30


05.07(六)
暗戀桃花源The Peach Blossom Land (1992) 107min
賴聲川Sheng-chuan Lai


05.10(二)
松鼠自殺事件Amour-Legende (2006) 118min
吳米森Mi-sen Wu


05.14(六)
一年之初Do Over (2006) 113min
鄭有傑Yu-Chieh Cheng


05.17(二)
黑暗之光Darkness & Light (2000) 102min
張作驥 Tso-Chi Chang


05.21(六)
夜奔Feeling By Night (2000) 119min
徐立功&尹祺Li-Kong Hsu& Yin Chi


05.24(二)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1991) 237min
楊德昌Edward Yang


05.25(三)
紅葉傳奇The Red Leaf Legend (1999) 70min
蕭菊貞Chu-Chen Hsiao


05.28(六)
跳舞時代Viva Tonal (2003) 104min
郭珍弟&簡偉斯 Chen-Ti Kuo & Wei-Ssu Chien


05.31(二)
一一Yi Yi (2000) 173min
楊德昌Edward Yang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http://nightcats.blogspot.com/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六晚上8:3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自由入場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停車資訊:請於現場服務台出示停車票卡索取20元抵用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