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3, 2009

征服錢海



征服錢海
(The Big Kahuna)

約翰 史旺貝克(John Swanbeck)
1999|Color|USA|90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4/25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從市面上可見的簡介推想,恐怕會以為這部電影講的是三個個性迥異的業務員如何合作以搶得公司生意的大訂單?其實不然,涉及真正的「談生意」的橋段可以說是沒有,遑論會看到過度浪漫的商業人士歷經挫敗而後成功的戲碼。

改編自舞台劇的「征服錢海」,幾乎所有的場景都在一個飯店的大套房內。從開始到結束,幾乎所有的情節都圍繞在這三位主角的對話上。真的就像在看一齣舞台劇,欣賞演員的表情語言動作,在狹小而單調的場景內感染他們各自表達的情緒。場景在室內,不見外面風景,時間也是在午後至深夜,加上獨立的三人,種種安排都讓人有種悶悶的感覺,也許導演也是想試圖用這種方式增加表達的說服力:三人各自的壓抑心理與抵擋外在衝突時會更加牢固地抓起心裡札根已久最直接的想法作為武器。

公司的業務老鳥賴瑞與菲爾,這次和一位新人巴伯一起出差,試圖談成對公司有史以來最大收益的訂單。賴端和菲爾深諳這一行的道理,談生意就是要先有吸引人的排場,抓住客戶的注意力,再藉機接近客戶,強力地推銷生意。

篤信基督教的新人巴伯,卻對這種作法無法苟同,認為這不是真誠的待人處世方式,甚至對前輩的私人行為都不認同:不該帶著邪念看妻子以外的女人、世界上不該販售情色雜誌、……。認為這都是「犯了罪」。任何現實營生的事都應次於對上帝的信仰。這種不入世的想法與作法和兩位前輩格格不入,巴伯變成了這次出差行動的阻礙。

意料之外,巴伯卻因為這種堅持而在招待客戶的派對上抓住了客戶的心。和客戶坦裎談論聖經與上帝,對生意業務一事支字未提。賴瑞得知後對巴伯怒不可遏,兩人激烈的衝突在這時成為電影的高潮,衝突過後,菲爾對巴伯一番談話為這部電影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賴瑞推銷生意(賣工業用潤滑油)與巴伯談論信仰、上帝,其間有什麼不同?如果不曾經歷過一些人生的起伏,做過一些多年後才令人後悔的事,學會在乎(真正重要的事)與不在乎(失去了又何妨的事),在處世上如何能夠真正地對別人感同身受地表現出真誠?就像菲爾所言,巴伯並沒有歷練過人生才有的個體獨特的個性,和他人大談信仰變成流於表面浮誇的正面形象,骨子裡缺少了因為經歷過風浪而雋刻在心的「世故的真誠」,成了名符其實的「推銷員」而不自知。

言談間菲爾則扮演揭露這種後悔萌發的可能性的角色,他當了這麼久的業務員,表露出他已經疲累目前的工作,想嘗試截然不同的工作型態,但是他不知道他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能不能轉業成功。也許真的換了工作後他會後悔,但他無法事先預料得準。

不是說賴瑞就比較高尚,但他卻是很誠實地想推展業務,可能看在別人眼裡手段也不見得高明,至少心裡的態度是一種沈澱後的執著。這種執著的誠實表現釀起和巴伯的衝突。在這整樁生意上,賴瑞不見得是對的,和巴伯的衝突也讓他退一步再次沈澱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態度。

衝突過後,也許三人合作失敗,生意沒談成。也許三人彼此會釋懷,生意又成功。無論怎麼走下去,電影會結束,但螢幕裡裡外外的人的個性不會在一夜之間形塑而成或改變。工作、生活、追求物質、維持生命云云,不過是一種營生,如何活出自己的個性與獨特的價值,卻是超越物質之外,讓你成為一個獨立個體可以為自己驕傲的原因。

「征服錢海」有別於一般商業電影中商場電影的情節。它藉由過程的純粹白描表現人性,其中的言談雋語值得人玩味,而使用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讓觀眾不必對結果陷入非黑即白框架式的期待,三位主角之間的互動變化才是真正的精華。

(撰文:景東)


影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