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8, 2019

日常景框:是枝裕和影展手冊

日常景框:是枝裕和影展手冊


【目錄】

場次表


序|陳若怡

是枝裕和與台灣的距離|詹正德
電影簡介
專題文章
新生.安藤櫻|王欣瑜
致 銀幕母親--電影、至親,以及樹木希林|張恆瑞
片刻永恆--《比海還深》與《橫山家之味》|白祐綸
成為怎樣的大人?--《比海還深》|張琳
日常走進是枝裕和電影|李諭樹
釀家家酒|林俐君
那些圍繞在男性周遭的故事|蕭淑文
是枝裕和電影中的批判與審判|王筱珺
「你也是容器嗎」--是枝裕和所觸及的生死|許子芸

手冊連結|https://bit.ly/2Jku4oq






  實在很喜歡是枝裕和,一如我鍾愛侯孝賢導演的電影。

  要從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找到他所崇敬的侯導電影的氣味,可以從詹正德的導讀文章〈是枝裕和與台灣的距離〉找到線索,《童年往事》的高雄鳳山,是是枝裕和的父親向他訴說過的台灣記憶,一個他當初未曾踏過的土地,卻在電影中尋到緊密的情感聯繫。情感聯繫並非外顯於影像風格的相似,詹正德從是枝裕和初次接觸侯導、請益拍攝經驗,介紹是枝裕和在拍攝手法上的嘗試,一步一步更有企圖地演繹核心議題,提供理解是枝裕和導演風格一種獨特的觀看方式。

  侯導對《幻之光》的意見,讓是枝裕和嘗試放下嚴謹的分鏡佈局,容許更多即興的變動空間,是枝裕和逐步作出調整,《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便是一部在即興與佈局間掌握得宜的佳作。是枝裕和與四個孩子一起相處一段時間,上戲前順著他們各自鮮明的個性給予不同的表演指導,不要求死記台詞,這樣一來,角色間彼此的互動便非常自然。這讓我想到侯導《最好的時光》第三段〈青春夢〉,角色的居所設定著意安排,張震是攝影師,一個人住在三重,舒淇的家是賣衣服的,住在靠近饒河夜市的後山埤,張震騎摩托車載舒淇都要經過高架橋。侯導讓演員先住在戲中的居所,慢慢增加場景的細節,自然地長出演員在場景中自己的生活氣味。

  這樣既密且鬆的佈局方式,對演員而言也是一種挑戰。王欣瑜的〈新生.安藤櫻〉一文以「新生」形容第一次參與是枝裕和電影演出的安藤櫻,她的演戲資歷並不淺,然而她的所有準備碰到了是枝裕和以後,只能以不作準備應對,那樣隨著時間前進慢慢長出角色樣貌的表演方式,是她未曾體驗過的,這次的拍攝經驗激發她揉和真實與表演之間迷人的魅力。

  手冊中其他專題文章,是由夜貓子電影院現任的工讀夥伴們所撰寫,大家自行擬定有興趣的題目,有些以單一部電影作深入探討,有些則從二至三部電影中找出共通的線索。確實,要從是枝裕和電影中找出幾個經常出現的母題並不難,但是對於是否能夠找到足以貫串所有作品的元素,恐怕要考慮比較久。這是因為是枝裕和不只是一位作者導演,同時也是一位職人導演。從接下JR九州新幹線的企畫案而拍成《奇蹟》之後,是枝裕和便放下「作者」的堅持,開始嘗試非原創劇本。接著《我的意外爸爸》是福山雅治主動對是枝裕和提出參演的意願,是枝裕和打算拍出觀眾們前所未見的福山雅治,讓他飾演父親,對角色表演有較多安排好的設定,回頭嘗試降低即興的作法。這樣兼具作者與職人風格的特質與創作企圖,是我特別欣賞是枝裕和的地方。

  是枝裕和說:「關於電影導演到底是作家還是職人,恐怕對導演自身來說也是意見分歧吧。至少我個人的認知是電影並非由自己的內在產生,而是經由和世界的相遇所誕生下來的東西。」(《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p.351)這段話也是我最初在策畫是枝裕和影展時,所QUOTE的摘要。這段話說明了他並非一再取用回憶的的導演,僅管他的電影充滿了個人成長的印記,但是從TV MAN UNION公司從事電視台拍攝紀錄片工作以來,他的目光便不曾自世界的變動中抽離。

  影展最終呈現的是在限制之中長出的樣貌,我們選映是枝裕和電影在台灣有版權代理的部分,因為預算與場地的限制,又再割捨了《下一站,天國!》和《我的意外爸爸》。但是我期待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在看過《小偷家族》之後去從《我的意外爸爸》思考血緣與時間孰輕孰重,看過《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之後再從《下一站,天國!》中去發現是枝裕和運用在電視台拍攝紀錄片手法與觀念。

  標題「日常景框」其實意欲映射的是觀影者的日常,如同主視覺設計的想法是用藍與綠兩色圍成框與矩形色塊,不取用任何一張劇照,那可以是和室、窗、海、梅樹、階梯……,讓觀影者自由想像。從是枝裕和所描寫的周轉往復的生命,那些生活的觸感,陪伴我們行過四季,看見自己內在的明亮與脆弱,憾恨與和解。最後我推薦閱讀宮本輝的小說,電影《幻之光》改編自其同名短篇小說,即使以《幻之光》作為處女作對是枝裕和來說是偶然的機緣,但是對早稻田大學文藝系畢業的他來說,我認為那真是美麗的命運安排。我在電影《幻之光》中感受到文學性,是枝裕和將宮本輝的小說中人的謐靜深邃的內在複雜性描繪得相當深刻。是枝裕和說他自己身體裡存在「電視DNA」,那麼我就用「文學DNA」來概括他的紀錄片、劇情片與文字,我想那應該是是枝裕和的創作繆思吧!



陳若怡
清大藝術中心藝術企劃,誤打誤撞從中文系、博物館的學習領域闖入電影的世界,自2010年起負責夜貓子電影院影展策劃。至今想起來都會微笑的策展經驗是2015年「此曾在.黃文英影像美術設計」專題影展,構思主題影展最痛苦的經驗是2016年「繆思影展」,籌備過程最多甘苦的是去年(2018)「浪與浪搖幌──邱剛健專題影展」。懶於看影評,喜歡從訪談或自傳來認識導演,最近看到感動不已的電影書是《凝望.時代: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



日常景框:是枝裕和影展
時間|2019.05.14-06.04 每週二、六19:30
地點|清大合勤演藝廳
手冊設計|Eg Chen

影展主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