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1, 2011

河豚


憑《河豚》電影票根至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可享餐點9折優惠,或免費咖啡一杯。(特映會不在此優惠活動內)


劇情介紹
電影《河豚》劇情描述,剛失戀的小尊(潘之敏 飾)將前男友的河豚上網拍賣成交後,便帶著河豚赴鄉間面交買家棒球教練(吳慷仁 飾)。沒想到,棒球教練的老婆剛跟別人跑了,使這對飽受情傷的男女,初次相見、便在河豚面前上演了「乾柴烈火」…。有趣的是,隨著拍攝進行,潘之敏與這些「搭檔」的感情也日益加深,不僅分別為這六隻河豚各起了暱稱小名,甚至還為他們寫詩,其中一隻叫「黑寶」的河豚和潘之敏感情最為交好、戲份也最多;而每當這些小演員搞「膨脹」(不乖或想自衛),只要潘之敏出馬安慰、河豚便服服貼貼,潘之敏還因此被劇組戲稱為最「夠力」的演員指導!這部有潘之敏和河豚不少對手戲的電影《河豚》,是今年暑期浪漫與激情兼具的獨特國片,將於8月5日全台上映!

河豚‧快活映畫

Saturday, July 16, 2011

揮灑烈愛



揮灑烈愛
(Frida)

茱莉.泰摩 (Julie Taymor)
2002/Color/U.S.A. &France& Mexico/123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7/19 (二)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2003 奧斯卡 最佳化妝、最佳原創音樂
★2003 金球獎 最佳原創音樂




在極度苦痛與熱切中作畫的芙烈達‧卡蘿

著手書寫這篇影評前,我一直思考該從哪個角度切入談我所觀看的《揮灑烈愛》。是該放在「小三影展」的框架下,來談芙烈達與狄亞哥轟轟烈烈的愛情,還是用「道德」的判定,討論兩人奇特伴侶關係下的孰對孰錯?或是更大的框架去談《揮灑烈愛》裡頭的兩條主線「革命與戀愛」──社會主義裡所牽涉共產黨黨員的集體信仰;自由意志,芙烈達與狄亞哥不受道德束縛的性關係,難道挑戰的不是一種曖昧的身體意志?還是搬出更學理的分析:女性主義、後殖民理論呢?而「革命與戀愛」這個主題,也不禁令我想起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與台灣第一位社會主義革命女鬥士謝雪紅的故事,有哪些作品再現過、或是如何再現這樣的愛情與革命呢?我想會是個蠻有趣的觀察點。但最後,我想這部電影對我個人而言,最重要的主旨還是芙烈達‧卡羅,這位畫家的生命「意志」,她受苦痛折磨的身體、愛情與信仰,如何交織在她的畫作裡。

《揮灑烈愛》精湛之處,我想首要來自於隨著卡蘿的生命經歷,一幅幅卡蘿的畫經過電影媒材的特殊處理,生動且精準地與畫面結合,讓自傳電影不再平板枯燥,充滿了視覺的刺激。再來搭配著充滿拉丁美洲獨特風情的音樂,直接抓緊你的聽覺;最後,導演茱莉.泰摩(Julie Taymor)處理卡蘿的故事,不會只偏重戀愛的瘋狂、八卦式的獵奇、情慾的挖掘,還有由小歷史所輻奏出的大歷史,透過墨西哥的知識份子與藝術家,我們看見了那個時代社會主義的革命浪潮如何席捲拉丁美洲;而卡蘿又是如何透過兩次美國經驗,觀看家鄉墨西哥與美國。《揮灑烈愛》透過卡蘿呈現出「愛」的多種面向。

看完電影後,記得不要錯過卡蘿的畫,卡蘿的一生與畫緊密結合。對所有的創作者而言,「創造」是一件必須聚精會神的工程,但因為身體的傷殘與病痛,使卡蘿必須更用力的審視自己的內心,穿越那些殘痛所帶來的心理扭曲、自卑、自溺、自大、與怨恨,如何透過個人強烈的意志,轉換成細膩的筆觸。我們可以發現他作品裡的線條複雜、扭曲且鍾愛盤根錯節的表現形式,尤其表現在自畫像與靜物畫上,比如〈想起死亡〉(1943)、〈靜物畫〉(1942)、〈椰子〉(1951)、〈靜物畫〉(1952)、〈生命之果實〉(1953)、〈靜物畫〉(1952)、〈編有髮辮的自畫像〉(1941),等等。我在想,自畫像與靜物畫比起其他主題,更需要的是細膩的「觀察」,畫自己的同時也在剖析自己,繪畫已變成一種精神的來源,也像是另一種心理手術,她透過繪畫療癒自己,因此在她的畫裡我們可以看到滿滿的情緒張力。
  
我特別喜歡電影裡某個橋段,1938年當蘇聯共產黨革命家托洛茨基流亡海外,暫居狄亞哥與卡蘿家時,幾個共產黨革命分子在院子裡談論卡蘿的畫作,狄亞哥提到紐約想要跟卡蘿買兩幅畫到紐約美術館展出,卡蘿卻不賣,卻賣了兩幅畫給家附近的流浪漢和瘸子;這時卡蘿說:「我認為我的畫就是要給他們才有意義。」


(撰文:林柳君)




影片片段:


Tuesday, July 12, 2011

安琪狂想曲


安琪狂想曲
(He loves me, He loves me not)

萊提西亞哥隆巴妮 (Laetitia Colombani)
2002/Color/France/95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7/16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依稀記得《艾蜜莉異想世界》裡,奧黛莉的天真無邪和古靈精怪,總令人為之美麗所深深吸引。這部《安琪狂想曲》使奧黛莉的特色淋漓盡致地展露無疑:甜美、慧黠、清新,只是看完後會讓人備感悚然,因為有人比你﹝妳﹞對愛情更瘋狂!
花叢中,安琪﹝藝術大學學生﹞選了一朵玫瑰請花店老闆寄送給路易克﹝心臟科醫師﹞,雖然安琪深知路易克已經結婚,但她仍無怨無悔地想在生日前一刻表達她的愛。「可是,他會為了妳拋棄妻子嗎?」,「你那麼多男人,你不會了解的。我若不相信他,我還有什麼?」,路易克的老婆懷孕了,安琪的好友表示這樣的疑慮-可能路易克會因此返回到妻子身旁,對安琪置之不理。但愛情就是信任彼此,安琪相信路易克是愛她而非他的妻子,加上路易克計畫了兩人普羅旺斯之旅,安琪滿心期待,訂了機票、試穿婚紗…。與路易克的甜蜜旅行就要啟程了,可是機場仍不見伊人的身影,安琪失望、憤怒、撕毀了婚紗,但她仍愛他,願意為他殺除任何想傷害他的人,就算路易克不給任何承諾、屢次爽約、還有家室,但安琪不在乎,只因為兩人相愛勝過所有。
下一秒,由路易克的視角來重述整個故事,無緣由收到玫瑰花、畫作、告白信件…等等,接連引起老婆懷疑,更導致兩人的分居。對於路易克而言,這是莫名且惱人的騷擾,想抓出始作俑者,卻使得他疑心與焦慮越來越嚴重,是推拿醫師同事?還是女病人?最後受不了崩潰地看見黑影就開槍,誤認其中一位女病人就是嫌犯,並甩了她巴掌,路易克成了被告,幾日後,此位女病人竟傳出因扭打造成心臟病死亡,路易克嫌疑最大而被押扣入警車。事件在幾經波折-回想起信紙上寫了:「沒有你,我什麼都沒有」、寄到家裡的鑰匙可以開啟鄰居的家門……,路易克終於了解到,是那位住在隔壁女孩,只因為當時的自己無故地送了她一支玫瑰花,引起這個女孩的無限幻思後,而釀成這些不幸的禍患。
電影的前半段總不禁令人同情安琪的遇人不淑:男人可以擁有明媒正娶的妻子,還要另個無身分地位的女人為他付出一切,在在的行為皆令人唾棄、不恥,反觀安琪對愛情的堅毅不搖,令人慨然涕下全世界女人們為愛而不顧一切;可鏡頭來到後半段,回想起安琪的一切犧牲和包容,反而讓人錯愕前半段所發生的一切:路易克妻子的流產、普羅旺斯之旅是怎麼一回事、還有女病人的死亡……等等,是愛情把人變傻了?還是為愛什麼都可以做?另外一方面,這部片令人驚訝於導演的別出心裁,把原本誤以為的肥皂劇,設計成既震撼駭人又脫俗、不同於一般的單一視角,讓人深刻感受一事兩面不能只端看一方的說法。


(撰文:謝莉蘋)




影片片段:


Tuesday, July 5, 2011

紅氣球之戀



紅氣球之戀
(Enduring Love)

羅傑.米契爾 (Roger Michell)
2004/Color/UK/100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7/9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2004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 特別殊榮
★2005 英國帝國雜誌獎 年度最佳場景
★2005 英國影評人協會 年度最佳男演員
★2007 聖約地影展 最佳外國演員




《紅氣球之戀》(Enduring Love)──羅傑.米契爾(Roger Michell)鏡頭下的異色事件

《紅氣球之戀》(Enduring Love)改編自英國當代備受矚目的作家伊恩.麥克伊旺(Ian McEwan,1948-)的作品《愛無可忍》(Enduring Love),此作品曾獲1997年詹姆斯‧泰德‧布來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台灣由王文倩譯,台北:天培文化,於2006年3月出版。

一個寧靜閒暇的午後,在倫敦郊區的自然生態保留區內,森林、草原、陽光、微風與一對戀人組成了閒適的浪漫時刻。鏡頭在一陣風速的引導下,一個巨大的紅色熱氣球進入了我們眼簾,似乎準備開始打斷先前寧靜的時刻。忽然男主角跑了起來,四面八方也有幾個人參與了進來,他們全都跑向那巨大的紅氣球,裡頭有位驚慌失措的小男孩,外頭緊拉著繩索的是他焦急的外公。六名陌生男子一湧而上,唯一目的是拉下熱氣球搭救在裡頭的小男孩。但就在大夥拉住熱氣球,稍稍安心的那一刻,鏡頭帶向遠方樹林的騷動、即將襲上眾人背脊不安的速度感,另一陣強風來臨,就在那一秒稍稍鬆手的六個人毫無選擇地再度抓緊熱氣球,畫面似乎真空了,他們都被帶上了天空。也在幾秒後,不知由誰開始陸續鬆手,最後只剩家庭醫師一人掙扎於繩索上,失去其他人向下拉沉重量的熱氣球,越升越高,家庭醫師錯過鬆手的一秒,眾人眼見他於高空中墜落。

這是《紅氣球之戀》開場,最令人屏息的那場突如其來的紅氣球事件,吸引了觀影者的眼光,也由這場「死亡」引發了後續的故事。我將它稱之為「偶發事件」,之所以稱為「偶發事件」來自於每一位參與者是被迫參與了這一事件,而故事接下來的發展,圍繞著男主角一名生物學教授Joey(丹尼爾克雷格 Daniel Craign飾)所展開。「偶發事件」所帶來的「死亡」讓他久久無法釋懷,事件搭救者之一的Jade(萊斯.伊凡斯Rhys Ifans飾)開始不斷闖入他的生活,似乎時時提醒著他的罪責。故事的後續發展,演變成Jade對Joey激情的「愛」,Jade認為每件事都有其意義,是紅氣球這個意外事件將他們勾連在一起。故事至後演變成Jade對Joey幾近神經質、偏執、詭詐的求愛方式,似乎導演設計著這樣的橋段,為了挑戰男主角Joey所傾向的達爾文主義,認為人與生物無異,「愛」最後其實只為了做愛、生殖與繁衍後代。我認為這樣的挑戰是十分有趣的,電影進入「愛」的討論,看似「正常」的「愛的形式」:異性之愛、夫妻之愛、寬容之愛,被Jade所代表的神之愛、啟示之愛、同性之愛、激情之愛所挑戰著。唯一可惜之處,在電影的後半段,焦點完全導向了Jade的神經質,不知是導演為了忠於原著(伊恩.麥克伊旺的原著中有對「克雷杭波症候群」又稱為「激情精神病」(les psychoses passionelles)或「純粹色情狂」的探討),或是過分拘泥於描寫這樣特殊的精神疾病,我認為這讓一開始衝擊觀者的那場「紅氣球事件」,顯得浪費了。本來紅氣球事件的轉折,可由偶發事件的「獨特性」轉變成具有「普同性」,去討論本來是善意「搭救」的一群人,卻因某些原因搭救失敗導致死亡的衝擊,開始探討人在人生某些時刻是否因無心或好意,導致某種後果後,開始「被指控」有罪,或「自認」有罪,那這樣的「罪的意識」如何「贖罪」。但在羅傑.米契爾的鏡頭下,我反而變得像是在觀看一場異色的電影,電影的最後我的思考反而只剩下「該不該原諒Jade這種方式的求愛呢?」

其實蠻多電影也討論過「罪的意識」,比如說《告白》(2010)、《贖罪》(2008),而罪與愛通常雙生,可以看《令人厭惡的松子的一生》(2006)。至於伊恩.麥克伊旺的原著《愛無可忍》,我只看了小說開頭對那場偶發事件的描寫,可以看到麥克伊旺描寫的筆力頗為深厚,在文字描寫視角上常可感受到他對數學、生物學、病理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對於「克雷杭波症候群」的探討,應該有更為細膩的處理,對於「罪的意識」的探討也較有思辨性,我想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原著來瞧瞧囉。


(撰文:林柳君)




影片片段:


Saturday, July 2, 2011

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

王家衛 (Wong Kar-Wai)
2000/Color/HK/98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7/5 (二)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2002 阿根廷影展 最佳外語片
★2000 亞太影展 最佳攝影、最佳剪輯
★2000 坎城影展 最佳男主角、最佳技術獎




《花樣年華》放在小三影展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小三不一定要搶別人的另一半,像周先生和陳太太這樣曖昧的情感,也是一種婚外情,當然是小三。然而觀看這部電影,鬱悶、憐惜的感覺讓我們不在定義上打轉。

1962年的香港一棟上海人聚居的大樓,周慕雲(梁朝偉飾)和他太太、陳太太/蘇麗珍(張曼玉飾)和她先生差不多時間搬進去。故事就從一碗雲吞麵開始。周先生坐在麵攤吃著雲吞麵的落寞背影,陳太太提著從麵攤買回來的雲吞麵穿梭在窄巷和狹長的樓梯間,孤寂無聊。原來,兩人的另一半恰巧外遇在一起,都經常不在家。周和陳總是在狹窄的空間裡錯身而過,兩個寂寞的心那麼貼近,終於相互依伴起來。那大樓的居住空間是開放的、吵雜的,顧太太打麻將打到天亮,無法忍受的陳太太躲進周先生的房間裡,吃東西、打盹、閒談,沒做什麼地共處一室,卻那麼讓陳太太感覺安心,安心到可以安穩地睡了一覺。王家衛不用裸露、煽情的鏡頭,只要像這樣在暗室裡點上一盞亮澄澄的燈,就足以詮釋相依伴的情感了。

王家衛好懂曖昧,六○年代的懷舊氛圍,在服裝、陳設、音樂、室內燈光、場景設計之中,相當細膩地營造出來。你有沒有發現陳太太打字用的那台答答響的打字機,還有她總共穿過26件六○年代風格的旗袍,還有周璇的音樂?他們沒有說過一句關於愛的隻字片語,卻在帶著矜持和壓抑的懷舊氛圍裡,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那個年代那樣的曖昧情感。

起先,「他們是怎麼開始的?」陳太太問。後來,陳太太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這樣開始的。」王家衛不直接告訴觀眾他們的情感到底怎麼回事,而是很巧妙地用戲中戲的方式烘托出來內心的想法。陳和周藉由演練可能的情況來試探彼此,先是陳把周當成陳先生,質問他是否外遇,肯定的回答讓陳哭了,發現自己遭到先生背叛原來那麼難堪,也發現自己對眼前這個男人的依賴。明明心靠近了,卻時而近時而刻意遠離,深怕流洩的情感被對方察覺,但豈能藏得住?他們不斷告訴自己、告訴對方:「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的。」然而情感綿綿密密悄悄滋長,問不清確定的開始,他們是這樣開始的,原來他們的太太和先生是這樣開始的。如果周和陳其實也「像他們一樣」,婚姻的意義頓時被抽離,長久的承諾原來會在莫名其妙之間崩毀,那麼,這一段,究竟要放手去愛嗎?

陳聽到顧太太提醒她出門玩玩要有分寸時,排山倒海而來的道德感壓抑在胸口,終於撥出電話給周說要少點見面。最後一次演練時,蘇對周說:「你不要再來找我了。」周說:「好吧,不再找你了,你好好守著你的丈夫吧。」陳鬆開手讓周離開,一指一指鬆開,那麼依依不捨,卻還是倒在周懷裡哭到不能自己。難道是因為害怕世俗的撻伐嗎?還是另有原因?

身為觀眾的你,能認同他們的婚外情嗎?你認為他們該不該、能不能、會不會在一起?王家衛一步一步留著線索,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在從前,當一個人心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會跑到深山裡,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將秘密告訴那個洞,再用泥土封起來。這秘密就永遠沒有人知道。」周的朋友告訴過周這個傳說。片尾,去了新加坡的周,對著石洞像在說秘密。陳和周的秘密,也許永遠藏在彼此的記憶裡,最是美好。


(撰文:陳若怡)




影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