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0, 2011
愛的綑綁
愛的綑綁
(Undo)
岩井俊二 (Shunji Iwai)
1994/Color/日本/47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9/3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1995年 日本專業電影獎 最佳演員、最佳新人導演
小公寓的小空間無法養大狗,所以養了兩隻小烏龜;烏龜無法帶出門溜,所以龜殼上鑽了一個大洞,鍊子穿過去,人家遛狗,他們溜烏龜。一切看似簡單安逸,小夫妻兩人閒情逸致地生活在一個空間中,偶爾聊聊天、親親嘴,只是有這麼一天接吻變得不一樣了,原來妻子把牙套拿掉,但丈夫不習慣沒金屬的觸感,於是接吻沒牙套成了妻子心中的疙瘩。
隨著日子的繁忙,丈夫終日專注於寫作工作,兩人的互動越趨減少,冷漠和隔閡慢慢在兩人之間形成一道圍牆。然而愛呢?丈夫的忙碌更顯妻子的無所事事,親密少了、說話少了、心靈的聯繫越來越稀薄。無法溝通、無事可做,但還有些什麼能抒發,於是妻子開始不斷地用線捆綁一樣又一樣的物品,先是寵物烏龜、還有蘋果、剪刀、甚至最後都把自己都綁住了,可是這一切並不是故意的,是反射性的、無意識的。對愛情的渴望和關懷,透過不自覺的行為表現了強烈的需求,醫生診斷這是一種名為「強迫性緊縛症候群」,丈夫無能為力,看著妻子把家裡綑綁成線段交織的混亂,於是狠下心應著妻子的要求,在牆角一處,白線一絲一縷緊纏妻子,然而還是不斷地聽到妻子說著:「牢牢把我綁緊吧」。痛心疾首、累了、睡著了,醒來卻發現,牆角人不見,而白線緊捆的卻是自己。
導演岩井俊二以文明心理病來描繪工業化社會後的人際關係,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賺錢生活的壓力,人與人間開始變得漠視、冷淡,甚至和親人間的互動少得可憐,於是憂鬱症、躁鬱症、精神病…等等的文明病接連出現,
(撰文:謝莉蘋)
煙花
煙花
(Fireworks, Should We See It from Side or the Bottom?)
岩井俊二 (Shunji Iwai)
1993/Color/日本/49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9/3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還記得那個總是在走廊上掀女生裙子,讓女生追著跑的男孩,心裡卻很喜歡那個女生?相信這些是每個人小學時代心中的共同回憶吧!能夠成功描寫小學生的戀愛故事的電影作品並不多見,而岩井俊二的《煙花》可說是具代表性的地位,他用極短的片長作了極完整的詮釋,觀賞後會有種閱讀了極短篇小說一樣,完整性是很高的。岩井擅長描寫青春戀愛的故事,年紀大部分設定在中學,而《煙花》這部早期作品則將年紀設定在小學,既為其作品的原型,也是青春之前更懵懂、更單純的愛戀。
很多人在小時候也許都曾經將愛慕放在心中,不敢告訴對方,在長大以後,是否曾經悵惘過:如果當初說出來了,會不會有美麗的故事出現?兩個小男主角典道、祐介都很喜歡班上的女生阿薺,有次阿薺邀請祐介去看煙花,這突然其來的邀約讓祐介又驚又喜,沒想到隔日同學們相約去燈塔,為了不想被同學嘲笑失約的祐介,故意跟典道說阿薺是醜八怪。這不正是小男孩害羞的心情嗎?祐介沒有赴約,典道心想:如果是他被邀約,一定不會爽約,那麼事情會怎麼發展呢?岩井特意發展出另一條敘事線,這次讓典道赴約,滿足了觀眾對於另一種可能性結局的想像,同時也是讓每個帶有些許憂愁遺憾的青春記事給予重來一次的機會。
有一幕典道與阿薺在泳池裡開心地玩水,背後是以皎潔的月亮來呈現逆光,阿薺臉上細微牽動的笑容十分清楚,潤濕的頭髮,眨眼、別過臉閃避水花,一絲一毫的變化在逆光下變得更加動人。這一幕搭配《Forever Friends》配樂,由Remedios編寫、主唱,僅以單純的木吉他伴奏,絃音輕盈乾淨,搭配主唱低吟般的咬字,有種淡淡的悵惘,唱出少男少女的細膩心情。
煙花的綻放那麼絢爛、那麼短暫,是否也映照了你心底深處那段純純愛戀的曾經呢?
(撰文:陳若怡)
影片片段:
Saturday, August 27, 2011
岩井俊二影展
岩井俊二
Shunji Iwai film festival
逆光、青春、愛情,是岩井俊二電影的共同點。青春的愛,純真、耽溺、徬徨,透過乾淨的鏡頭、藝術而唯美的映像,逆著光,映照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刻骨銘心的愛戀。
有日本映像作家之稱的岩井俊二(Shunji Iwai),不只是一位電影導演,更是一位編劇、作家、紀錄片導演和作曲家。多才多藝的他,自學生時代,就已經愛上電影、美術和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大學畢業後,進入了日本的電視行業。這段期間,拍攝大量的廣告和mv,對他日後電影的影像風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月影展匯集了岩井俊二最富盛名的作品。1995第一部長篇電影《情書》,挖掘少年時的隱蔽戀情,清新的敘事手法,獲得許多人的共鳴,掀起強大的亞洲熱潮,在這部電影處女作之前的數部電視短片如《煙火》、《愛的捆綁》均獲得了極高評價,而錄像短篇《夢旅人》還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新聞審查員獎的肯定。接著,《燕尾蝶》有別於《情書》的清新,這部由多國演員一同合作、中英日語交雜的電影,隱喻日本都市社會的價值變遷,並被譽為岩井俊二最具有震撼力的電影。《四月物語》由導演獨自花費8個月時間剪輯整理,描述到遠地念書的女孩初次踏入一個新環境,如何適應和同學、鄰居的相處。在睽違兩年後,岩井俊二就對於時下日本青少年的觀察,針對教育、偶像崇拜、霸凌等問題,推出頗受爭議的《青春電幻物語》;有岩井俊二第一部喜劇之稱《花與愛麗絲》,前身是岩井為一個零食所拍攝的廣告短片,導演將它們串起來加以延伸,並且親自參與配樂製作,獲得很大的迴響。此外,我們特別挑選了岩井俊二向市川昆導演致敬的作品《市川崑物語》,有別於一般的紀錄片,除了了解導演的一生,還特別拍出在現場指導的導演,穿著他最喜歡的米老鼠拖鞋,以及許多兩人的對話,讓觀眾能看見市川崑導演的個人特色和精神。
岩井俊二關注於探討青春的課題,在青春裡難以啟齒的晦澀愛情,可能是像《煙火》裡,初次面對愛情,懵懂且不知所措,《四月物語》將單戀化為生命的動力;或是難以排解的無助徬惶,如《愛的捆綁》害怕被忽視而渴望被束縛,又如《青春電幻物語》,只能在音樂和虛擬的世界裡找到慰藉;抑或是面對殘酷的現實社會,對於人性的試煉,像《燕尾蝶》對於都市的社會結構和人因追求財富而付出了代價,或是像《夢旅人》,忽視對於精神異化的人給予尊重和關心。在這些導演用心刻劃的故事中,即使是晦澀、徬惶或殘酷的世界,依然可以在電影裡感受到剛剛好的溫度,例如洗鍊精湛的逆光攝影美學,繽紛但純粹的色調,巧妙運用的配樂,美好的初戀情懷和少男少女純真的笑容,有如《愛與愛麗絲》裡,那些翩翩起舞的芭蕾少女一般。我想這是一種經過洗鍊後的人生經驗,得以在這些故事中看到一種昇華過的高度,一種青春耽溺中的美麗。
假如你曾駐足並沉溺於某一個青春的片刻,被你所遺忘,九月份的岩井俊二影展,歡迎大家一起來夜貓子看電影,去尋找那塊失落已久的青春往事和刻骨銘心的愛戀。
(撰文者:許禾逸)
2011年 9月播映場次:
播映時間:晚上8:30
09.03(六)
.愛的捆綁Undo(1994)&煙花Uchiage hanabi(1993)96min
09.06(二)
.情書Love Letter(1995)116min
09.10(六)
.夢旅人Picnic(1996)72min
09.13(二)
.四月物語April Story(1998)67min
09.17(六)
.青春電幻物語All About Lily Chou-Chou(2001)146min
09.20(二)
.花與愛麗絲Hana and Alice(2004)135min
09.24(六)
.燕尾蝶Swallowtail(1996)146min
09.27(二)
.市川崑物語Filmful Life(2006)83min
2011年 9月播映場次:
播映時間:晚上8:30
09.03(六)
.愛的捆綁Undo(1994)&煙花Uchiage hanabi(1993)96min
09.06(二)
.情書Love Letter(1995)116min
09.10(六)
.夢旅人Picnic(1996)72min
09.13(二)
.四月物語April Story(1998)67min
09.17(六)
.青春電幻物語All About Lily Chou-Chou(2001)146min
09.20(二)
.花與愛麗絲Hana and Alice(2004)135min
09.24(六)
.燕尾蝶Swallowtail(1996)146min
09.27(二)
.市川崑物語Filmful Life(2006)83min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http://nightcats.blogspot.com/
最新資訊:清大夜貓子電影院粉絲團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六晚上8:3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自由入場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停車資訊:請於現場服務台出示停車票卡索取20元抵用卷。
今天暫時停止
今天暫時停止
(Groundhog Day)
哈洛.雷米斯 (Harold Ramis)
1993/Color/USA/101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8/30 (二)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1993 英國喜劇獎 最佳喜劇片
★1994 英國金像獎 最佳原著劇本
★1994 土星獎 最佳女演員
★1994 BMI電影與電視獎 BMI音樂獎
★1994 倫敦影評人協會 年度最佳劇本
「我每天都重複的在過同一天。」
時間停止前進了?這該是多麼荒謬的一件事。
自小到大我們接收到的訊息從來就是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光一去不復返。它怎麼會就突然暫停了呢?
《今天暫時停止》講述主角菲爾被卡在時間的縫隙中,從困惑、焦躁、墮落、放棄到接受,最後從這個似時間詛咒當中超脫的故事。
電影似乎是在玩弄現實與幻想間的關係。利用剪接手法,以「今天暫時停止」為軸線,不僅於時間上讓他停留在同一天──2月2日土撥鼠節;也利用大風雪使交通阻塞這一點,讓主角困在小鎮裡──蘇達維尼市。並由此開展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你在兩個小時不到的電影裡會看見菲爾如何跌跌撞撞地經歷過,由不斷到來的「今天」所成就的大半生(有人做過統計,認為菲爾在劇中經歷了約莫十年的歲月,但也有人覺得更長)。你以為主角菲爾只是掉入了一個奇幻的夢境,總有一天會從夢境中醒來。但如果,這個夢境才是生命的真相呢?
在電影中,不斷重複著的一天,在本質上看來和我們每天一成不變、大同小異的生活並無差別。我想這也是電影所想傳達的。可怕的是,你所認為的夢境正是真真切切的現實。當然你也可以說,其實菲爾的「今天」從來沒有停止過,即使每個人每天的「例行公事」是一樣的,卻會因為菲爾的介入,變的有一點點不同。這樣看來,真正令「今天」停止的,是我們對於生命的熱情。
「當生命只剩下一天,你會怎麼過?」
這個問題或許不陌生,菲爾也在電影中向他的工作夥伴──麗塔提出了相同的疑問。如果是你,你該怎麼回答?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全部,內容卻盡是冷漠與疏離,如此空虛的日子是不是太寂寞了?時間像跳針的唱盤,不斷的重複撥放,卻沒人察覺時間的異樣,僅於菲爾的記憶上留下了痕跡。就此角度而言,菲爾彷彿一個幽靈般存在著。因為菲爾根本「死」不了,他試遍了所有的自殺方法,隔天醒來卻仍舊毫髮無傷。菲爾甚至告訴麗塔:「你知道嗎?我就是上帝。」因為上帝不死。
這樣看來,整部電影似乎充斥著悲劇色彩。但,妙的是,它以類似喜劇的手法呈現了這種荒謬感,而且不免俗地提供了一個自我救贖的方法。當菲爾意識到自己處境的現實後,終於了解,唯有把握現在,活在當下,才能真正成為時間的主人。
「今天」變的無限美好,在不斷重複的日子裡,他瞧見了不同的生命之光。
與其毫無目的、庸庸碌碌的走完漫長一生,不如活在當下的一秒一刻;即使只有短暫的一天,生命的滋味也像久旱逢甘霖般,那樣甜美,那樣動人。
(撰文:張雁婷)
影片片段:
Tuesday, August 23, 2011
怵目驚魂28天
怵目驚魂28天
(Donnie Darko)
李察凱利(Richard Kelly)
2001/Color/USA/133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8/27(六)因蘇格貓底停電一天,取消播映乙次,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2001 加泰隆國際影展 最佳劇本
★2001 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 最佳劇本
★2001 日舞影展 觀眾票選獎(最佳影片)
一位被潛意識操控的青年、一本介紹玄妙時空之旅理論書、神秘死亡婆婆充滿暗示的話語、空洞且僵化的心理輔導教育、充斥暴力與情色的校園生活、一個宣稱世界將在28天後進入末日的預言。看完這部電影後,第一反應一定是:「到底在演些什麼?」不過當你在說出這句話時,無形中展露了Richard Kelly 導演兼編劇不凡的功力。一個會說故事的人,絕不是把故事講的鉅細靡遺,而是留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讓觀眾將電影中的每塊拼圖拼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電影含括的層面相當廣泛。就科幻片的角度,影片中透過男主角和物理老師的對話,提供了時空旅行的理論來支持,並借給主角一本從哲學角度探討時空旅行的書籍。整部電影也遵循著書中的脈絡,每過一天就翻閱一章,內容皆是詰屈聱牙的抽象文字;最後亦透過電影倒敘的手法,詮釋了時空旅行的概念。有趣的地方是,物理老師所代表的是科學理性對時空的解釋,也是一般科幻片大家較能理解的說法,但主角自身經歷卻結合了潛意識和一些幻覺;在他精神恍惚時出現的巨型魔鬼兔子,慫恿他去破壞水管、縱火,並展示些超自然的現象,然而現實中某次萬聖節又真實遇到了性格完全不同的本尊。虛虛實實、現在與過去,哪一個才是真實存在,正是哲學和心理學上試圖探索的時空旅行。
另外這部電影也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諷刺美國學校制式空洞的心理教育。老師將人的情感切成愛與恐懼,要學生將生活中每樣行為用這樣的二分法來歸類;「專業」的心理諮商演講員,教會每個學生如何克服恐懼邁向成功,然而空有一套說詞和理論,卻根本不可能辦到,凸顯部份心理學專業人士自以為客觀且科學的去分析每個人的行為並提供一套理論,卻完全忽略人是感情的動物,以及事物的各種可能性。但弔詭的是,當主角的情感與行為到達極端的狀況時,面對命運的操控、魔鬼兔子的糾纏、女主角的愛、家人的愛,似乎又脫離不了這種簡單的二分法和那些空洞的理論。
這部片成功之處在於讓觀眾有一看再看的慾望,就像偵探不斷地尋找任何蛛絲馬跡,想釐清導演暗藏了哪些伏筆,這樣的電影不但有助於邏輯思考,可看性與藝術價值更是大大超過特效炫技的速食電影,目前被認為是一部另類經典作品。
(撰文:謝明豪)
影片片段:
Tuesday, August 16, 2011
有一天
有一天
(One Day)
侯季然 (Hou Chi-jan)
2010/Color/Germany/93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8/20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嘿,如果你已經知道了結局,還會重來一次嗎?
2009年,女孩在一艘船上,遇見男孩,男孩宣稱在這之後,他們會相遇然後相戀,而此時的現在,正是一場夢。2010年,男孩抽到要去金門的兵籤,在船上,他遇見女孩,止不住地哭泣,他要告訴她,夢醒之後,他們會相遇…。
平行時空是指時空旅行者若回到過去改變歷史,時間線便會出現分裂,從而展開另一段歷史。那如果時空旅行是一場「夢」呢?《有一天》在劇情上的設定,便是結合夢境與時空錯置,來討論對現實的影響力。相信不少人有這種經驗,到了未曾去過的某處後,覺得似曾相識,做出與夢中相同的事情。女主角欣穎不停作的便是這種「預知夢」,夢中的陌生人告訴她,之後會發生他們會相戀。當你被陌生人告知未來後,你會怎麼做?是不是可以避掉,或是,故意朝相反的方向走。《有一天》裡,命運似乎是註定不可改變的,女主角在K中想選不一樣的座位不也是想脫離命運的嘗試,而實際上則因有人先坐了,只能到命中註定的位子上。導演利用夢境與現實交叉的剪接,讓觀眾看到欣穎從好奇到心甘情願,引起共鳴而產生同理心,這種浪漫的「自投羅網」,軟化了悲愴的性質,減低了強烈宿命性的悲觀氛圍,每一個選擇都可產生新的結果,在「我可選擇」的情況下,命運就成了主動承受,並非無可避免的被動接受,一波一波的漣漪效應,也驗證了夢境對現實,來回互相產生的推動力。
這場「夢」不僅一個人作,而是三個人同時的夢境(說不定也包含那匹落單的馬)。《有一天》讓這場夢相隔了一年,也切出了兩段時空。在多重現實的裡論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獨立的宇宙裡,只有意識是唯一的現實。對2009年的欣穎來說,這才只是個還沒有確定的開始。而對2010年的阿聰,已經是經歷了整趟愛情到分離,再見到女孩,情緒上的傷感對過去的欣穎來說,是無法理解的。夢醒之後,兩段時空不再交集,這樣情感上的時差,最後變成推動劇情輪迴的因素,看似分裂而出的時間線中,歷史會一再重覆,他們將相遇、相戀、分離後再相遇。
除了劇情結構上的趣味,《有一天》還能有真實能打動人的感情,那樣狹小的K書中心,情愫滋長的小情小愛,到外島當兵的離鄉氣息,甚至是已逝的麥可傑克森,導演抒情的調性,鄉愁式的標示著過往的回憶與日子,藉著共同擁有的經驗,去追憶曾經歷過的失去。我相信,片中的魔幻元素是連結虛實的橋梁,也是給觀眾的一種慰藉,它給失去的事物一種保護障,一種永不褪色的存在,將曾經當下的心情重新還原。
螢幕暗下來後,請不要急著走,讓我們一起聽完蘇慧倫重唱的《有一天》吧…。
(撰文:鄭雯芳)
影片片段:
Saturday, August 13, 2011
時時刻刻
時時刻刻
(The Hours)
史帝芬.德奧瑞(Stephen Daldry)
2002/Color/US&UK/114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8/16 (二)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2003 奧斯卡 最佳女演員
★2003 柏林影展 最佳導演、銀熊獎(最佳女主角)
★2003 金球獎 最佳戲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
改編自麥可.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的普立茲小說獎的同名得獎作品《時時刻刻》(The Hours),故事主軸由三位生活於不同時代的女性生命當中,短短一天的零碎片刻所交織而成。她們的生命乍看沒有關聯,但是當看到影片最終,卻會組成一幅震撼人的生命景貌。
這三位女性分別是1920年代的英國著名小說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她飽受精神疾病所苦而移居鄉下,這一天,她正在撰寫小說《戴洛威夫人》(Mrs. Dalloway);第二位是1950年代,懷孕的家庭主婦蘿拉.布朗,她喜歡閱讀《戴洛威夫人》,而這一天,是她先生的生日;以及2000年代的女同志編輯克勞麗莎,他病入膏肓的詩人朋友理查,因為她的名字與戴洛威夫人相同,因而總暱稱她為戴洛威夫人,而這一天,她正在為理查榮獲詩人終身榮譽獎籌備宴會幫他慶祝,這恰恰好與吳爾芙小說筆下的戴洛威夫人的生命旅程相似。
戴洛威夫人的幽靈頻繁地現身在電影之中,無論是創造她的人,或者受她影響或者隱喻的人,都無法逃脫她的陰影,雖然不曾讀過原著,但就我從電影的觀察,戴洛威夫人就是那些深陷於瑣碎生活中女性的縮影——從不曾為自己而活,她們生命總是去成全別人的生命,尤其是男人的生命。她們被稱為戴洛威夫人(Mrs. Dalloway),而不是自己的名姓,自己的身影,消遁在別人的陰影之下。
《時時刻刻》裡的時光雖然橫渡了八十餘年(1920年代、1950年代、21世紀),故事場景也橫跨大西洋(英國、美國),但是未來的女性,還是很難逃出戴洛威夫人巨大的陰影,她們都步履於她的足跡之中,成為一個個沒有臉孔的戴洛威夫人們。電影的開頭,透過將三位女性的晨間梳洗過程的巧妙剪接,或許暗示著這三個看似迥異的女性,其實經歷的是相同的生活,可以輕易被相互取代以及替換。不過,《時時刻刻》終歸不是去哀嘆此般的現狀,而是講述片中的三位女性角色,如何在這一天中,最終擺脫戴洛威夫人龐大的陰影,艱辛地脫離自己飽受限制的生命。當然,會面對這樣生命困局的不僅僅只有女性,只是在社會的歷史脈絡裡,女性所受到的社會束縛總比男性來的多。
對我來講《時時刻刻》最深刻的部份,莫過於當理查講到:「我還是得去面對宴會之後的時光,不是嗎?我指的是,宴會之後的時光,以及時光之後的時光。」在生活裡,可能會用各式各樣的手段去矇住自己的眼睛,假裝自己在生活著,而逃避生命的責任。但是時光仍在流動著,每一次的欺矇,只是延後了認真面對生命的時間。電影中,吳爾芙在寫給丈夫的信中,也寫道:「你無法透過逃避時間獲得平靜。」誰都無法逃離時間的限制,逃避時間的洪流,只是讓自己更晚做出反應,而被沖的更遠,更難以回頭。
《時時刻刻》吟誦著生命與時間的流動,也追悼著蹉跎歲月。
(撰文:余韋達)
影片片段:
Saturday, August 6, 2011
海灘的一天
海灘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楊德昌
1983/Color/中華民國/166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8/9 (二)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1983 亞太影展 最佳攝影獎
第一幕從黃昏海灘上嬉戲的人群背影開始,這場戲就註定不是單純地只想講一件事。
故事由林佳莉與青青這兩位久未碰面朋友的對談內容所引導,佳莉是青青年輕時男朋友的妹妹。核心主線記述著佳莉在大學畢業後,從被家庭庇護中的年輕女孩轉變成為今日獨立自主新女性的過程。穿插著生命過程裡遭遇的不同事件,與不同人物的邂逅,以至於心境輾轉的不同階段。整部電影所概括的就只是兩人聊天的一個午後的時光,而給觀眾經歷的卻是兩人闊別後長達十三年的人生起伏。
長達近三個小時的影片,伴隨著臺灣社會的五◯年代至八◯年代,由農業社會、父權為主的傳統式家族主義轉變而為經濟起飛、人口往大都市集中,家庭的組成元素也逐漸濃縮至小家庭、甚至只有單親或一個人的自處環境。
在這部有很大一部份講述現代人愛情生活的電影中,引領臺灣新浪潮電影世代的楊德昌導演,用的不是瓊瑤式那誇張對白與濫情橋段,取而代之的是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扮演角色的知性及深化探討。傳統中的中國女性,在歷經長時代的男尊女卑思想與日劇時代父權至上觀念的侷限下,如何從農業轉向工業的大環境裡、走出家庭,選擇自我的生活與工作,在《海灘的一天》中也表現了屬於這一個臺灣世代的中國女性位處社會轉型期的自我成長及獨立。
但楊德昌導演要講的故事不單單只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還有在面對家族親友壓力下女性的自主意識抬頭;面對長輩為自己安排好婚姻時,人生中的愛情與親情拉鋸;以及一個堅忍女性想要維持住心中那個對於幸福人生的小小想望時,面對強留已出走的愛情、或是鬆手讓兩人自由的智慧抉擇。藉由不同時間點、不同片段的故事串接,緊湊的生活與平凡人生裡的衝擊,在在都寫實了一個新時代臺灣女性,在大環境時空下,不可超越的宿命性。
在電影裡,不論是導演或誰的巧思,有幾幕場景是我特別喜愛的。
在家中,佳莉與哥哥佳森的對談光景裡,兩人對於父親為兒女安排婚事的截然不同反應,以及對於被定型了的苦乏生活所抱持的不同態度,在兩人娓娓道來的對談時空裡,時間似乎像是靜止了一般。沒有那摻和在平日生活裡的鬱悶,也沒有擾人心情的俗事煩身,靜謐的小小的一張桌子兩張椅子的空間裡,包容進了兄妹二人所承受的家族、時代的壓力。在電影結束後的回味裡,是令我回味再三的氛圍。
在片中佳莉描述的那個「帶著輕微的幸福,走回家的路上,充滿希望的清晨」景象,在多年婚姻爭吵的疲憊之後,唯獨那個清晨令人再度全身注滿了重生的勇氣。佳莉走過街道,清晨的陽光從行道樹的間縫洩下,路上的車稀少緩慢,而佳莉步伐自信中帶著些許輕快。只有短暫幾秒的時間,但彷彿跟著劇中人物走了一遭那段不悅生活的我也得到了救贖。
片末,整個故事並沒有明確的結局。佳莉的醫生父親所經營的診所,接續被哥哥佳森所繼承,隨著時代的推移,家庭診所漸漸式微。佳森與佳莉的談話中,佳森說道,過去太相信自己了,沒想到時間淘汰了自己,以及那間診所。被時代所牽制的醫療診所已經走不出新的道路,新社會下的女性則需要去信賴自己,去做選擇。兩相對比間的一起一落,正對上了轉折世代的交接矛盾。
生活總都是平凡的。那偶爾來的小滿足,是建立在人格由純粹理想邁向成熟的過程中,才能夠體會到的抽象。處在這個環境下的我們,不管選擇的是什麼樣的生活、追求的是什麼樣的人生,都該問問,「自己真的快樂嗎?」
(撰文:林伯謙)
Tuesday, August 2, 2011
機遇之歌
機遇之歌
(Blind Chance)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1981/彩色/波蘭/122mins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8/6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1981 波蘭影展 最佳演員、金獅獎
在極度苦痛與熱切中作畫的芙烈達‧卡蘿
《時空影展》是本月夜貓子的主題,圍繞著時空的故事在古今中外可說是不勝枚舉,其中以「機遇」作為主題近代最著名的應該就屬1999年湯姆提克威(Tom Tykwe)的《蘿拉快跑》(Run, Lola, Run),而1981年由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所導的《機遇之歌》則可說是《蘿拉快跑》的前傳。
故事中的主角威提從小就依循著父親的期許以醫學院為目標,長期在外唸書的他卻也因此而沒有趕上父親臨死前的最後一面,當父親透過話筒告訴他他再也沒有義務時,威提一直以來賴以為生的價值觀瞬間崩解,他不知道甚麼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於是,他選擇來到車站,打算去其他地方開始他的新生。
在車站,威提因為「機遇」的不同而有了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如果威提順利的趕上火車,他就會在車上遇見一位老共產黨員──維納,從此踏上了他的共產黨之路,與一個有著截然不同觀念的女孩戀愛;要是威提因為鐵路警察的阻擋而沒有順利趕上火車,一氣之下襲警的他便會遇見反對黨的夥伴,在宣揚自由思想的同時成為上帝虔誠的信徒,與一名猶太裔的女人交往;倘若威提在火車站既沒有趕上火車也沒有襲警,那麼他將走上另一條路,成為一個從頭到尾都沒有選邊站的中間份子,平順地和醫學院的女同學結婚生子。
雖然威提的人生從車站開始出現三條分歧,然而最終卻會在機場合而為一:身為共產黨員的威提因為與女友產生誤會,想要飛向巴黎卻遇上罷工,阻擾了他的路;被貼上反對黨標籤的威提想去巴黎傳教,卻也因為身上的標籤而無法獲得護照;中間份子的威提則是為了趕赴巴黎主持會議坐上飛機,可飛機卻在藍天中爆炸殞落。巴黎對於威提來說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不管是哪一種人生他都無法達到,這也許正代表著機遇對人所開的玩笑,以及表達人無法與宿命對抗的一種消極態度。
本片是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經典作品《十誡》前所創作的作品,《機遇之歌》卻是部備受爭議的電影。1981年拍攝結束時因為牽涉到共產黨與反對黨的敏感話題還一度被波蘭當局禁播,直到1987年才得以上映。仔細探究其中的內容,真的會發現一些細節,例如威提在第三段人生中要搭上飛機的前一刻,導演讓反對黨份子也與威提坐上同一架客機,最後飛機在上空爆炸是否也暗示著共產黨的運作?這些充滿爭議的小細節就留待各位來到夜貓子電影院中仔細尋找了。
導演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巧妙的將故事的開頭與結尾都設在同一個場景,然而從第一個點移動到第二個點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路徑。這就像場RPG遊戲一樣,主人翁在遇見不同的事件與不同人有著不同的談話,每一句對白都是選擇,最後這些對白會累積成不同的結局。人生就是由許多種不同的選擇所組成,只是不同的是我們無法像導演一樣,可以看盡自己的人生會有哪些種結局,唯有靠機遇譜成一首首各具特色的人生之歌。
(撰文:曹妤安)
Monday, August 1, 2011
時空影展
時空影展
Now And Then… film_festival
時間為縱軸,空間為橫軸,而在時空之內如繁星閃爍的,是人生。
生命無可避免的會遭到時空的力量而改變、消逝。
但電影作為一種時空之術,嘗試著時空的可能。它不僅讓世界的某個時刻凍結,使影中人的容顏永不衰老;也透過剪接與編劇的巧思,挑戰時空線性思維的侷限,讓時、空兩軸上不同的片刻,在電影之中被交織、揉和成嶄新的時空輿圖……
嘿,別急。
千萬別又毫無準備的就跳入時空的急流之中。
你明明知道,跳下去就不能回頭的。直到像你現在,暫時抵達一方陸地得以歇息。
才剛從前一個時空抵達這裡的你,不考慮先歇會兒嗎?
瞧,你的髮梢還帶著尚未被太陽曬乾的時間,正一滴,一滴,規律地流動著。先把過去或者未來的事情都拋到腦後,無論是悲傷、歡樂、憂愁或是怨恨,都暫且放在一邊吧。
在如此眾多的平行時空之中,你既然來到了這裡,看到了這段文字,為何不選擇把它讀完,讓我們意外(或是預料之中?)的相遇延長,然後再選擇是要離開,繼續你的旅程;或者留下來,一起欣賞在不同時空之中的電影人,怎麼樣沿著「時空」這個看似廣泛卻又與我們的生命密不可分的命題,呈現出各自獨特而迷人的視覺饗宴。
在《機運之歌》裡,導演奇士勞斯基呈現出一個在生命中看微不足道的轉捩點,如何影響命運未來的走向,傾訴著他對生命中那些無可名狀的宿命與機運的詮釋。在冥冥之中,生命就駛上一條沒有歸途的路,那有時往往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
在《蘿拉快跑》當中,與《機運之歌》一樣是透過影像的剪接,來挑戰正常時空中的直線思維,去檢驗與探索在命運當中,引領我們邁向迥異時空的時刻,但是不同的是,在《蘿拉快跑》當中,鏡頭對命運的轉折的觀照不僅限於主角,而是張開一張更大的網,把那些擦身而過的眾生帶入、揉合在敘事之中,彼此的生命相互共鳴,一如磁吸,前往各式道路。
而《王牌冤家》則透過科幻的設定,將過去記憶的回溯之流,以及當下生命無可迴避的前行並置,訴說著那些在時空流轉、世事變化當中,我們的生命是如何遭受時光的磨損,但是同時又隱隱然留存下一些不變的本質,它們持續在生命中影響,變化著我們。
當前幾部電影透過一部電影檢驗生命的旅途如何飽含不同發展的可能性,《時時刻刻》就是透過一部電影來探索在三個不同時空中,三個女性的生命,如何相互映襯、影響。透過影像微妙的處理,交織出一首生命的交響詩,而時鐘的分秒就是在樂音之下,默默去支撐生命結構的節奏。
《海灘的一天》當中,楊德昌導演跳脫出傳統的線性敘事結構,而是讓敘事來回穿梭於角色生命中的不同年華之間,使得在短短的三小時內,角色悠長生命的衝擊力更深刻而強勁。那些片刻一如點點繁星,在生命的星圖上,透過導演的巧思,組成一個閃亮的星座,在黑暗之中,發著光。
《有一天》同樣的也使用透過穿梭不同平行時空的剪接,先讓觀眾落入十里雲霧之中,弄不清楚這個當下,究竟位處於哪個時空。在過往有關時空旅行的電影裡,往往處理的是如何挽回過往的遺憾,或是扭轉重大事件的發展,但是在《有一天》當中,毋寧說是在探索生命的滋味,究竟是要短暫一如流星的幸福,還是永恆的日復一日?
《怵目驚魂28天》當中,一樣是在處理時空旅行,導演卻是透過懸疑式的情節安排,以及主角紛亂而帶點青春迷惘的生活,搭配著世界毀滅喪鐘的預言,譜成一幅奇異的圖像。《怵目驚魂28天》所嘗試去處理的,也是面對時空之時,我們從無法逃避的課題——「選擇」,當你早得知自己以及他人未來生命的走向,會因為自己的一個抉擇,而有重大的變化,你會怎麼去選擇?透過時空旅行的手法,《怵目驚魂28天》也把這個課題推到不同的境界。
而在《2046》中,過往的記憶,以及隨之而來的遺憾,也是時空引發的後遺症,正在每個人類的體內隱隱作痛,「每個去2046的人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因為在2046一切都不會改變。」在電影裡,過去/當下的相互穿插,也使得2046既作為一個時空的烏托邦,也是一個被記憶築起的牢籠。
《今天暫時停止》中,主角則是被電影中的造物主——導演,關在時空的牢籠之中。外界的時空在此一如跳針的唱盤一樣,在相同軌道中循環,無法前行到下一個音符。然而,主角的生命卻在重複的音符之中,兀自變奏出嶄新的生活。
在這次時空影展所選播的電影當中,就展演了如此繁雜的時空景貌,其實這也隱隱然在對真實的生命下註腳:我們對於過去的事情感到後悔、遺憾,希望有個方法可以挽回、彌補;我們對於未來的選擇感到疑惑、不安,期望有個指北針,能夠指引出最好、最理想的方向。我們的生命就是一條沒有指標的單向道,不能逆行,也無法同時走上兩條路,每一道在交錯於身上,時空所留下的痕跡,都是生存著的證明。
嘿,你願意留下來,選擇在這個時空裡與來自不同時空的電影交會嗎?
(撰文:韋達)
2011年 8月播映場次:
播映時間:晚上8:30
8.02(二)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 108min
米歇爾‧岡瑞Michel Gondry
與談人 謝莉蘋
8.06(六)
.機遇之歌Blind Chance (1981) 114min
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8.09(二)
.海灘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3) 166min
楊德昌Edward Yang
與談人 林柏謙
8.13(六)
.蘿拉快跑Run, Lola, Run (1998) 81min
湯姆提克威Tom Tykwe
8.16(二)
.時時刻刻The Hours (2002) 114min
史帝芬戴爾卓Stephen Daldry
與談人 余韋達
8.20(六)
.有一天One Day (2010) 93min
侯季然Hou Chi-jan
8.23(二)
.20462046 (2004) 130min
王家衛Wong Kar-Wai
與談人 陳冠文
8.27(六)
.怵目驚魂28天Donnie Darko (2001) 122min
李察凱利Richard Kelly (Ⅱ)
8.30(二)
.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 (1993) 101min
哈洛雷米斯Harold Ramis
與談人 張雁婷
*每週二場次均有電影播放與映後座談會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http://nightcats.blogspot.com/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六晚上8:3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自由入場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停車資訊:請於現場服務台出示停車票卡索取20元抵用卷。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