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1, 2008

小牛



小牛
(I Vitelloni / Vitelloni)

費里尼 (Federico Fellini)
1953|B&W|Italian|107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9/2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53威尼斯影展銀獅獎 (金獅獎從缺)
★1954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最佳導演、最佳製片、最佳男配角
★1958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電影結束了嗎?" 甫偷情結束的法斯特問。
"結束了"散場電影院門口,守候多時的妻子說。
"真是可惜" 主角死了嗎?
"不,他結婚了"


然而眼前兩位年輕人的婚姻卻似天平擺盪
死亡或許比起婚姻更乾脆。


1953年的費里尼將自己的原形滲入電影之中成就了《小牛》(後來在《八又二分之一》、《羅馬》皆有更深入的,對自我的刻寫)。故事始於義大利某偏遠海邊小鎮,一群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各司其職(無所事事又各司其職的原因是彼此興趣迥異也各懷鬼胎,能耐的相異演化成眾人遊手好閒的神話)。成天遊走街頭的他們看著同伴鬧劇開演--風流成性的法斯特。從逃避責任到結婚又四處拈花惹草。這群同伴也各有故事,支線越來越廣。海灘、空曠清晨、狂歡節、古董店、電影院、火車、深夜的街燈暗巷、年邁的母親形象、私奔、童稚笑顏。每個臉孔都有少年費里尼眼中的荒謬與慈祥。

一群人各自背負命運(阿貝德的姊姊私奔、歐波特懷才不遇、莫拉德心細卻陷於沈默,還要為死黨法斯特開脫一次又一次的荒唐行徑)於是老大不小的一群人,正當有所作為的年歲,卻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窮極無聊地閒晃生活。

費里尼一向喜歡戲謔式、漫畫式的對話交流。喜歡馬戲團甚深的他,習慣把人物性格安排地類似劇團嬉鬧。將場面調度推陳出新地冒出。直到鏡頭失控前才又回歸心理面。慢火熬煮出精神的苦痛後,成就寧靜地美好。

看過劇情不難理解本片又譯作《流浪漢》,其實IVITELLONI的意大利文譯作「小牛」,代表一種青黃不接的年紀與姿態。過渡的心理以及壯志未展的情懷,充斥費里尼年少的歲月。結尾的火車把離開的意涵銜接上告別青春。搭上車的莫拉德根本說不出要去哪裡。可是他清楚自己必須告別這個小鎮,這個費里尼搭成的華麗青春布景。

《小牛》是費里尼第一部引起國際矚目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他和Nino Rota第一次合作,自此後Nino Rota成了費里尼電影的御用作曲家,直到1979年逝世。

(撰文:陳建宏)

影片片段:


費里尼影展

費里尼影展
Federico Fellini Festival

扛著攝影機夢遊的人

夢是我們最私密的倉庫,慾望以各種狀態被小心翼翼儲藏。這世界上,祇有兩種人會試圖把夢從意識裡粹煉出來,再經由獨特的語言與大家一同分享,一種叫瘋子,一種叫藝術家。他呢?

他是費里尼,一個扛著攝影機夢遊的人。

出身於一九二0年代義大利北方的中產階級家庭,費里尼自小就是一個愛幻想的男孩子。童年時期對馬戲團表演的迷戀,使他日後也自然成為另一種形式的「表演者」。先後嘗試過創作漫畫及廣播編劇,二十二歲那年他認識了羅塞里尼, 一名被稱為當時影壇新寫實浪潮舵手的知名導演。藉由參與拍攝羅塞里尼執導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一片,費里尼間接預告了觀眾,一場由他引領的視覺革命就要開始了。

於一九五三年拍攝的《小牛》(I Vitelloni)為費里尼在國際影壇上打開了知名度,不僅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的肯定(當屆金獅獎從缺),也奠定了他日後作品的基礎風格。接踵登場的《大路》(la strada),是公認費里尼早期中最經典的電影。在人生漫長的路上,個體就像是孤獨的直線,即便一度交集後,仍不免漸行漸遠的命運,等在前方的祇有遺憾,及更加漫長的孤獨─這等的母題在此片及之後的作品中不斷地被溫習。拍攝此片的同一年,費里尼也因抑鬱症開始接受當代心理學大師榮格的治療。

自佛洛依德學派出走後自立門戶的榮格,其所執理論對費里尼個人及作品都造成相當深刻的影響。傳世鉅作《八又二分之一》(Otto e Mezzo)本身即是一場夢的華麗饗宴。從主角在牆上見到自己的虛像,到翱翔天空及掉落海中的畫面等,種種可能性交融錯綜,夢境與現實的界線漸被消弭無形。在費里尼的鏡頭下,是真是偽已不再那麼重要。《八》之前的《卡利比亞之夜》(Le Notti di Cabiria)和《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 ),以至後期的《愛情神話》中(Fellini Satyricon),都能輕易觀察到榮格學派重要理論的體現,如雙重自我、原型、假面的概念等。

《鬼迷茱麗葉》(Giulietta Degli Spiriti)被稱為女性版的《八又二分之一》,是費里尼的第一部彩色片。在黑白世界中悲淒寂寥的基調之上,更添加了幾分魔幻和懸疑。其妻茱麗葉塔對角色的完美詮釋,讓這部片成了夫婦兩人一導一演合作多年以來,最耀眼的結晶。中後期的《阿瑪珂德》(Amarcord),在費里尼故鄉方言中是「回憶」的意思,即便他本人不願正式承認,其用意已不證自明。這部自傳意味濃厚的電影,不僅代表了費里尼對過往年少的一個凝望,也在現實世界中為他抱回第四座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獎座。

「夢是唯一的真實」是《費里尼對話錄》一書的標題,也是他人生態度的最忠實描述。「對我來說,人並沒有改變多少,我們仍和三、四千年前的人做相同的夢,對生活仍有相同的恐懼。我喜歡害怕的感覺,這種感官經驗隱藏著某種精細的快樂。任何令我害怕的事物永遠吸引我…」費里尼這樣說。聽了這席話,也許我們可以稍微瞭解他跟他的作品一點點,還有那不敢直視的自己。

與另外兩位大導演伯格曼及塔可夫斯基並稱為「三位一體」的費里尼,於一九九三年辭世時,不僅義大利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典禮,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特地鑄造了費里尼的勛章供世人景仰。這樣一個在藝術上完成高度成就的電影導演,其實不過就跟你我一樣,是個愛做夢的人。

(撰文︰徐珮芬)




2008.9月播映場次:

9/02 (二) 小牛 I Vitelloni / Vitelloni
9/06 (六) 卡比莉亞之夜 Le Notti di Cabiria / Nights of Cabiria
9/09 (二) 生活的甜蜜 La Dolce Vita / The Sweet Life
9/13 (六) 慶祝中秋佳節暫停乙次 Suspend for Mid-Autumn Festival
9/16 (二) 八又二分之一 Otto e Mezzo / Federico Fellini's 8 1/2
9/20 (六) 鬼迷茱麗葉 Giulietta Degli Spiriti / Juliet of the Spirits
9/23 (二) 愛情神話 Fellini- Satyricon / Fellini Satyricon
9/27 (六) 阿瑪珂德 Amarcord / Amarcord
9/30 (二) 大路 La Strada / The Road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http://nightcats.blogspot.com/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晚上8:3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自由入場
主 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停車資訊:請於校門口告知節目名稱,以公益活動單次入校二十元計。

Tuesday, August 26, 2008

驚魂記



驚魂記
(Psycho)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1960|USA|B&W|109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30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提到希區考克,大家想到他的代表作,一定就是這部經典之作──「驚魂記。」驚魂記早已成為精神分析與電影上的鉅作。無論是劇情、畫面、剪接或是配樂,手法都無懈可擊。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經典橋段就是浴室謀殺。整部戲高潮的橋段僅僅45秒鐘,卻花費了七天拍攝,攝影機的移位更達到六十次之多。使用了快速的剪接手法,加上高亢的音效,當兇手銳利的刀揮向女主角,同時也揮向觀眾,造成一種亂刀斃命的恐怖效果。

在驚魂記上映後,希區考克曾經收到一封父親的來信,信中問他:「我的女兒在看完驚魂記後,就再也不敢淋浴了,該怎麼辦?」而希區考克幽默的回答:「那就只好乾洗了!」是怎麼樣恐怖的電影,1960播映後,造成許多婦女不敢單獨沐浴?是怎麼樣的電影,敢讓女主角電影還沒演到一半,就已經被殺害?又是怎麼樣的電影,在四十年後,仍然能讓每位觀眾毛骨悚然?

恐怖大師希區考克,就是有這種能力,直觸你的神經。

Psycho,翻成中文是精神病患者的意思。「精神病患一切所有的病態現象,都是人類所共有。」佛洛依德這麼說。精神病患是電影中的殺人狂,是希區考克,也是所有的我們。藉著雙重人格、戀母的變態殺人狂,希區考克對美麗但是犯了過錯的女主角以及每一個在看這部電影的觀眾施放巨大的恐懼網,無形地不斷地在每個人心中製造壓力。我們可以在每一個小細節感覺到兇手複雜而糾葛的內心情節。

另外,這部片的配樂是由電影配樂大師Bemard Hermann(伯納赫曼)操刀,緊湊高亢的管弦樂一出現就讓人頭皮發麻、神經緊張,驚魂記如此恐怖,伯納赫曼的配樂絕對功不可沒。驚魂記是如此經典的一部電影,絕對值得一看,讓我們一起觀賞這部電影,一起向希區考克與伯納赫曼致敬。

(撰文:光利)

影片片段:

Saturday, August 23, 2008




(The Birds)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1963|USA|Color|119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26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怎麼樣的電影,能夠精準挑起隱藏在你意識深處的焦慮和慌張?

迥異於一般災難片如隕石撞擊、怪獸來襲之流的誇張背景設定,這部片以「鳥」這種隨處可見,漫天啁啾的可愛動物作為母題。電話亭、閣樓、街道,這些場景也都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空間。透過平實的事物來撩撥觀眾繃緊的神經,是緊張大師過人才華的最佳示範。

在「鳥」中,我們依舊可以看見希區考克作品中愛用的女主角典型─風姿綽約的金髮女郎。Tippi’ Hedren漂亮的臉蛋在群鳥競啄的威脅之下扭曲,完美呈現了人心中最原始的情緒─恐懼,透過數量龐大的詭術效果(trick shot)及合成鏡頭,惘惘的威脅透過銀幕開始發散。這位導演喜歡在作品中現身的特殊傳統依然不變,稍稍留心的話,就可以在片頭發現他路人扮相的倩影。而片尾懸而不決的遠鏡頭,為這部作品劃下了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句點。空白的部份,由觀影者運用自己的思緒填滿,毋疑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刺激。

溽熱的夏夜晚上,不妨轉個彎走進蘇格貓底,坐下來和我們一起享受希區式無與倫比的懸疑。

(撰文:徐珮芬)

影片片段:




Tuesday, August 19, 2008

道歉啟事


道歉啟事

關於8/19(二)播映希區考克之「後窗」

八月十九日播映希區考克之「後窗」,影片播映到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時嚴重跳片,經更換播映機仍無法排除跳片問題,到四分之三時幾乎完全停格而無法再讀片播映。在絕望的心情下打開電燈做出令人遺憾的終止播映的宣布,本人在此向今(當)晚前來看電影的觀眾致上最大的歉意───對不起!

原本還非常興奮,因為我自己期待已久的五點一環繞音響也剛好在日前裝設完成,今(當)晚的「後窗」可以算是環繞音響的首映,沒想到館藏的公播片無法讓店裡兩台唱盤機順暢讀取並因之完成影片之播映,本人對所有前來看電影的大家感到非常抱歉,對不起大家!

夜貓子電影院再三個月就滿兩周歲,館藏片無法順暢讀取以致終止播映,今(當)晚倒是第一遭,本人與藝術中心將會針對發生過的問題進行檢討與改進,讓即便是公益無償以及非營利性的校園影展活動,在播映的螢幕與音響設備上媲美職業經營的水準,並在空間與活動流程的各項管理上更臻於完善和舒適。

謹再次對於今(當)晚的ㄘㄟˊ,向大家說聲:對不起!並請各位密切留意「後窗」的補映日期與時段,謝謝大家!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林群

北西北



北西北
(North by Northwest)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1959|USA|Color|136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23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男主角羅傑•索荷在偶然的情況下被黑道誤以為是政府所遣派的情報員凱普林,而受到黑道組織綁架、追殺。
當羅傑•索荷險象環生的從黑道手中逃出後,被警察指控酒後駕駛偷來的汽車但是因為他無法向警方證實自己所遭遇的險境,而被逼得走投無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為了讓自己不再陷入於莫名奇妙的追殺,因此羅傑•索荷開始展開了一連串驚險刺激的調查。

但卻在調查之初,就被誤認成謀殺聯合國官員的兇手,而開始了邊逃亡邊調查的緊張刺激的旅程。
羅傑•索荷根據其他線索上了開往芝加哥的火車,在火車上遇到女主角坎多,坎多主動幫他逃過了警察的搜查。女主角的美麗也吸引住他的目光,但他卻因此讓自己陷入更驚險的處境,最後才發現女主角的真實身分是…

在這部電影中,希區柯克沒有像他的早期電影一樣,讓影片只圍繞一個懸疑運轉,而是採用了層層推進的辦法置換懸念,又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幽默對白,把觀眾引入電影,頗讓人耳目一新。

這是希區考克的經典電影之一,劇本出自於Ernest Lehman之手,在影片中有許多經典鏡頭,例如﹕玉米田的飛機追殺、片尾洛許摩爾山的追逐場面,後來成為不少影片複製的物件﹔而Bernard Herrmann 的配樂也相當出色,在每個緊張的鏡頭搭配著氣氛緊張的配樂,更覺得驚險緊張、刺激萬分。

《北西北》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AFI百年百大驚悚電影第4名、AFI百年百大電影第55名、以及AFI百年各類型電影十大佳片懸疑類第7名。此片也因為它「文化上、歷史上、美學上」的重要價值,被選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

(撰文:文真)

影片片段:




回響熱烈,爵士二重奏就在本周末(8/23,24)與下周末(8/30)~~~

吉他與鋼琴的爵士二重奏 (加演場!)
THE JAZZ DUO CONCERT


8/23 (六) pm 2:30
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


● 吉他 GUITAR
─ Hope 葉賀璞
● 鋼琴 PIANO
─ Mike 曾增譯



還記得8/2在貓店的盛況嗎
http://www.kuan.cc/friend/2008/0802Socrates/
當時的演奏在這
http://mymedia.yam.com/hopeyeh



青聰爵士二重奏 featuring Hope (New!)


8/24 (日) pm 2:30
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


● 人聲 VOCAL
─ 吳青
● 吉他 GUITAR
─ Hope 葉賀璞
● 鋼琴 PIANO
─ 聰義

之前在迴廊咖啡的表演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vaduguras&book=3



爵士吉他二重奏 (New!)


8/30 (六) pm 2:30
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


● 吉他 GUITAR
─ Gin 林華勁
─ Mike 曾增譯


Gin & Hope Duo
http://mymedia.yam.com/m/2186818
華勁的爵士領域
http://www.wretch.cc/blog/Ginjazz



表演者簡介:

Mike 曾增譯

台灣新生代爵士音樂家,1980 生於新竹,2004畢業於台北關渡基督書院音樂系,主修鋼琴,師事周瓊薇教授;在學期間對爵士樂產生興趣而開始專研,並師事張凱雅老師,大學畢業後考取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Koninklijk Conservatorium Brussel)爵士音樂系,主修爵士鋼琴演奏,師事爵士鋼琴家Diederik Wissels。在此留學期間曾受邀參與外交部駐歐比利時代表辦事處「台灣之夜」演出(2007)、以及爵士豎笛家 John Ruocco 合作演出三重奏於伊莉莎白音樂廳(2008)。

Hope 葉賀璞

台灣新生代爵士音樂家,1979 生於新竹,2003畢業於清大電機系,在學期間加入吉他社,並且開始接觸爵士樂。2001年開始師事於爵士小提琴家謝啟彬老師,並於2004年考取全額獎學金參加第一屆台北夏季爵士研習營。2005年考取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Koninklijk Conservatorium Brussel)爵士音樂系,主修爵士吉他演奏,師事Fabien Degryse,目前活躍於台北以及布魯賽爾的 JAZZ PUB。

吳青

台灣新生代爵士音樂家,1978年生於台中,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現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自幼學習古典樂,後師事張凱雅老師學習爵士樂至今,曾與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合作,現與聰義共組青聰二重奏,於爐鍋咖啡演出

許聰義

台灣新生代爵士音樂家,1976年生於宜蘭,畢業於文化大學西樂系,主修鋼琴。自幼學習古典樂,後師事張凱雅老師學習爵士樂至今,現與聰義共組青聰二重奏,於爐鍋咖啡演出

林華勁

台灣新生代爵士音樂家,畢業於清大電機所,師事謝啟彬老師、Fabien Degryse老師,學習爵士吉他五年。於台北、新竹各咖啡廳有多次演出,曾任台大爵士愛樂社講師




註:部分圖片轉載自
[1] victe.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22.html
[2] http://www.wretch.cc/blog/Ginjazz

Saturday, August 16, 2008

後窗



後窗
(Rear Window)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1954|USA|Color|112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19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攝影師Jeff因摔斷了腿而鎮日在家,整天閒著沒事就看看窗外,發現在自家後窗能看到鄰居的生活百態,有業務員、女舞者、作曲家、女雕刻家、單身女郎、一對新婚夫婦。享受著偷窺樂趣的Jeff,見到這其中一位鄰居行徑詭異,居然在自家準備鋸子繩索等奇怪器具,而基於好奇探究的心理,開始監看這位鄰居。經由數日的觀察,覺得這位鄰居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起初,他告訴警察好友Doyle,但是Doyle只認為是Jeff胡思亂想。Jeff於是與他的看護Stella跟女友Lisa一同要查出其背後的秘密。

本片是驚悚大師希區考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偷窺的議題本身就能引起大眾的好奇心,而優秀的演員與經典的運鏡配合上精采的劇本更是錦上添花。本片沒有華麗的場景特效等等那種用以掩蓋內容空乏的煙幕彈,撇開影片的任何對白,希區考克對《後窗》本身純粹的影像安排,就使得觀影者輕鬆融入情節。在拍攝中,以主觀鏡頭這種最能表達出第一人稱視野的手法來呈現,使觀影者也會意識到自己是在偷窺這部影片。

雖然主線是在描述Jeff觀察詭異鄰居的過程,然而在開頭與甚至在探查過程當中,可以看出希區考克在其中穿插著對於偷窺議題、鄰里關係、愛情與現實、婚姻、女性觀點等方面的見解。而其他鄰居生活之間的前後關係與在其中的隱喻,也是十分值得欣賞的支線。

(撰文:昱瑋)

影片片段:




Tuesday, August 12, 2008

電話謀殺案



電話謀殺案
(Dial M for Murder)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1954|USA|Color|105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16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電話謀殺案>是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第三部彩色電影,1954年改編自費德裡克‧諾特(Frederick Knott)的同名舞台劇,也是希區考克少數幾部根據舞台劇改編而成的電影,本片亦曾經入選美國電影協會百大驚悚巨片。全片99%的場景集中在一棟公寓的小客廳,是一樁大家所知道的密室殺人事件,然而不同於一般猜猜兇手是誰的推理劇情,兇手、動機、計畫在一開始就呈現的很清楚,只是希區考克當然不可能平鋪直敘這個故事,每個轉折都超乎預期。

台詞是整部片的重點,快節奏又很有邏輯,即使是看似閒聊的對談也可能藏著破案的關鍵,感覺沒有任何一句話是多餘的,卻也不失趣味性,讓全片105分鐘沒有半點冷場,同時也刺激觀眾頭腦跟著運轉,不過大師厲害的地方就在,你總以為猜到了下一步,卻每次都猜錯。

(撰文:石峻瑋)

影片片段:




Sunday, August 10, 2008

美人計



美人計
(Notorious)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1946|USA|B&W|101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12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影片中由Cary Grant飾演的男主角是一位諜報特務,他對於任務盡忠職守,並且使命必達。直到一次的任務之中他認識了由Ingrid Bergman飾演的女主角,在命運的安排下,兩個原本生活沒有交集的人陷入了熱戀。然而,就在戀情才剛開始萌芽時,Bergman卻意外的成為了臥底。她必須秘密調查一個納粹餘黨的行動,甚至必須與其結婚融入他的生活之中。看著自己所愛的人被別人抱在懷裡,Grant卻只能將內心的激動壓抑,因為任務還在繼續著。兩人的感情因此生變,而且隨著女主角越發現納粹餘黨們所掩飾的真相,危機慢慢的襲向他們...

本片雖然年代久遠,但是獨特的劇情以及浪漫的情節仍然十分吸引人,是希區考克的電影中情侶必看的作品。法蘭奇.塔拉法特(Francois Truffant)在一次訪談中曾對希區考克說過一段話:「根據我個人淺薄的見解,在您所有的大作中,「美人計」應該是一部在螢幕總體的表現上,最能達成您心中願景的影片...無論是品質或整部影片卓越的成就,它也許是最能忠實呈現您個人獨特風格的曠世之作。」所以本片可說是希區考克的代表作之一。

(撰文:子龍)

影片片段:




Tuesday, August 5, 2008

火車怪客



火車怪客
(Strangers on the train)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1951|USA|B&W|101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09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你希望你老婆死掉吧?那你幫我殺掉我父親,我幫你殺掉你妻子,兩人均無動機,是完美的謀殺案。」

網球選手Guy Haines與一位素不相識的Bruno Anthony剛好搭上同一班火車的同一個包廂,Bruno在報上得知Guy可能要和他的妻子離婚,並與參議員的女兒在一起,竟然提出了交換殺人的條件,因為殺掉一個陌生人是查不出動機的。Bruno認為Guy恨不得殺了他老婆,不如自己去動手,並且Guy也必須殺掉自己那死腦筋的爸爸。想當然爾Guy根本不會接受這個交換,也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誰知道Bruno開始跟蹤Guy的妻子,並迅速下了毒手.....

Bruno完成「條件」之後,立刻聯絡Guy,要求他也去把自己的父親殺掉,Guy無法報警,因為他自己的確有殺害妻子的動機,若把事實說出,警方沒有理由相信交換殺人這個說法,但他當然無法那麼聽話Bruno的父親。因此Bruno開始跟蹤Guy、出席Guy參加的宴會、寄手槍給Guy......Guy會受不了Bruno的精神轟炸而犯罪嗎?
這是1951年的作品,並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AFI百年百大驚悚電影第32名。雖然交換殺人的題材並不少見,沒有鮮血四濺的刺激場面(取而代之的是無聲無息、突如其來的謀殺;片末該是歡樂的旋轉木馬的崩裂),以現今眼光看1951年的驚悚片也並不是那麼令人害怕,但是Farley Granger所飾演的Bruno,其偏執、詭譎、精神異常的態度與表情,仍然能夠折磨任何時代的觀眾。另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片中各種不同的女性,劇初被同情的放蕩妻子,聰明細心的女朋友,只懂得寵愛、極端保護孩子的母親,個性可愛又神經質的小妹,鮮明的個性都能讓你回味再三。

(撰文:shuyu)

影片片段:




希區考克影展預告片熱騰騰出爐!




影片剪輯:mimibao

Saturday, August 2, 2008

貴婦失蹤記



貴婦失蹤記
(The Lady Vanishes)

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1938|UK|B&W|97 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8/05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這或許是常見的題材,有個人失蹤了,我們得把他或她甚至是牠(《終棘警探》那隻客串的鵝?)從層層謎團中解開,猶如所有的偵探或者推理小說,在某個固定的空間發生了命案,其他人都有不在場證明,或者誰也逃不出這既大(一整輛火車)又小(它正在行駛)的絕對密室,與外界失去溝通聯繫的可能。這次的主角顯然並非只有一個,反倒藉著這單純的案件引出了背後更大的陰謀。

范德里卡,一個度假之地,因雪崩延誤了回程的火車。

偷情、記憶、邂逅、愛情、醜聞、槍戰、賄賂、謊言。這一連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一次次偶發事件中被搬演、抉擇、計畫著。但誰在乎真正背後那主導或主因整件事的政治、歷史性意義呢?我們極力地對自己的記憶提出疑問,就連我也不得不按筆記下可能的線索、說過的每一句話,蛛絲馬跡,甚至自我解釋、安撫,以為真的是醫學發達的重要發現:潛意識作祟。真實被嘲弄、拆解、拼貼、重組,我們如何還能相信誰的眼神、慇勤、話語,或者是自己?

而最令我著迷的,是那彼此各自隱藏著秘密或者焦慮,卻又共同面臨著相同事件的時空中,扭曲真實,事不關己。在決定說出的每一句話之前,早已顯露人工鑿跡,才是人與人之間無法迴避的面貌,我們依循自身過去(處境、理由、慾望),建構現在。當我們只能透過某一部份決定看見、聆聽與訴說什麼的同時,也決定了我們自己將會成為什麼。

(撰文:陳冠文)

影片片段:
預告片連結



吉他與鋼琴的爵士二重奏 8/2 (六)



吉他與鋼琴的爵士二重奏
THE JAZZ DUO CONCERT

08.02 (六) pm 2:00
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

● 鋼琴 PIANO
─ Mike 曾增譯

● 吉他 GUITAR
─ Hope 葉賀璞






Mike 曾增譯

台灣新生代爵士音樂家,1980 生於新竹,2004畢業於台北關渡基督書院音樂系,主修鋼琴,師事周瓊薇教授;在學期間對爵士樂產生興趣而開始專研,並師事張凱雅老師,大學畢業後考取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 (Koninklijk Conservatorium Brussel) 爵士音樂系,主修爵士鋼琴演奏,師事爵士鋼琴家 Diederik Wissels。在此留學期間曾受邀參與外交部駐歐比利時代表辦事處「台灣之夜」演出(2007)、以及爵士豎笛家 John Ruocco 合作演出三重奏於伊莉莎白音樂廳(2008)。

Hope 葉賀璞

台灣新生代爵士音樂家,1979 生於新竹,2003畢業於清大電機系,在學期間加入吉他社,並且開始接觸爵士樂。2001年開始師事於爵士小提琴家謝啟彬老師,並於2004年考取全額獎學金參加第一屆台北夏季爵士研習營。2005年考取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 (Koninklijk Conservatorium Brussel) 爵士音樂系,主修爵士吉他演奏,師事Fabien Degryse,目前活躍於台北以及布魯賽爾的 JAZZ 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