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The Child
尚皮耶達頓(Jean-Pierre Dardenne)、盧克達頓(Luc Dardenne)
播映時間:7/23 (二) 20:30
播映地點:蘇格貓底咖啡屋
2005/color/France/95mins.
榮獲2005年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
走在街頭,我們眼裡收盡的總是那些光鮮亮麗的人事物,然而我們卻常常忽略了,這些光鮮亮麗週遭的一切,還存在著哪些需要我們去關心的?
達頓兄弟向來以寫實的拍攝手法來紀錄這些社會邊緣人物的故事,劇情看似簡單,但其描繪的細膩度實在令人印象深刻。《孩子》正描寫著一位二十歲的年輕人─布魯諾,他過著成天遊蕩、隨心所欲且任意揮霍的生活,偷竊就是他的工作,他相信,在他的生命中,沒有什麼是需要特別在意的,對他來說,錢,可以解決很多事情、買到很多東西,用光了即使沒了,再偷就有了,因此他不停地在街頭隨意搶劫,然後變賣、賺錢、花錢、再偷竊。任何東西,都能夠因為變賣而擁有價值。然而他的女朋友─索妮亞生下了孩子,一個新的生命闖入了他的生活。面對經濟壓力,貧窮成了他們生存的最大困境,他們必須住在收容所,領著失業救濟金維生,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愛情甜蜜的滋味,最終恐怕也將面對現實的殘酷,被無盡地磨損。為了生存下去,布魯諾不惜將任何東西拿來變現,他們的孩子─吉米,最後也成為了販賣品。被蒙在鼓裡的索妮亞發現吉米被賣掉後,感到非常地震驚與生氣,昏倒之下進入了醫院。此刻對布魯諾來說,可被視為一個打擊,一個慢慢打醒布魯諾的重擊。因為布魯諾發現到,他的所作所為,開始對自己愛的人造成強烈的影響,甚至是失去了他所愛的人。於是他試圖將吉米換回,然而他付出去的代價無法計算。這場嬰兒領養買賣的交易,如同黑洞般地吞噬著布魯諾的生命,被人威脅著要償還更多更多的金錢。為了還這筆鉅款,布魯諾只能繼續搶騙,甚至還拖累了14歲的少年。但是布魯諾漸漸地在這些經驗中學習「責任」兩個字,最後的他,勇敢地一肩扛起所有過錯應該承擔的代價。收尾畫面是最令人動容的一幕,布魯諾與索妮亞相擁哭泣的臉龐,即使不發一語,在他們的眼淚中早已訴說出那些心裡承受過的種種傷害、恐懼以及治癒的滄桑,令人糾心,卻因為經歷過而更加珍貴。
在《孩子》中,孩子其實是幾乎沒有露臉的一個角色,但他卻是引領著主角們故事的開端,一個孩子的負擔,讓人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殘酷。達頓兄弟運用了許多手持跟拍的攝影方式,像是一位旁觀者的角色來觀看這段社會邊緣人的故事,也因為透過這樣子的鏡頭視角,讓觀眾更能進入劇情中,一同窺看主角如何面對種種的生存考驗。電影中的場面,無一處是華麗繁榮的景象,更無任何音樂的搭配,反而充滿著陰暗冷漠的角落,這些都再再地記錄著一般觀眾較為陌生的低層環境,而更加真實地呈現此社會階層的世界。這部電影的題材其實很直白簡單,即描述著一位以偷竊為生的年輕人,當他面臨人生無法逃避的責任,他是如何從不懂事,到慢慢學習長大與承擔的過程。看似一下子就能講完的劇情,卻因為劇情架構的簡單,而更能深刻地去描繪那些人物角色的細節情感。錢,是最殘酷的東西,有錢可以做任何事情,沒錢連生存都有問題,而當布魯諾被洗劫一空時,人在最困境的那刻,無論什麼事情,只要能讓自己活下去,都願意去做。因此布魯諾願意低聲下氣地一再找索妮亞求原諒、懇請她給點錢讓他吃東西,願意冒著被關的危險去搶劫婦人的包包,這些都是人在最無助的剎那所做的行為。達頓兄弟以著平實、絲毫不加裝飾的敘述方式,將這段故事與心情轉變完整地刻劃給觀眾,如同每位在座的觀眾都親臨這些場面,不禁令人感同身受。
試著放下心中的任何想法或偏見,去細細品味這部電影,隨著達頓兄弟的電影風格,絕對能讓觀眾為此悸動,《孩子》實實在在地是一部寫實、無法言喻而令人動容的電影。
(撰文:Apri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