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2, 2007
戰火下的浮蕩生靈
清大藝術中心十二月的戰爭電影系列選了幾部很特別的影片,這些電影的故事雖然都在戰爭環境中發生,焦點卻是在戰火中求生的亂世兒女。或許有人會稱之為「戰爭文藝片」,不過,觀眾們會發現那些蒼生對抗命運的奮鬥比戰爭英雄更偉大、更難忘。
「北非諜影」已經是不朽的經典,不須多做介紹,片中亂世的英雄與反英雄以及大時代的兒女情長,不斷被後來的電影模仿改編,卻沒有一部可以媲美原本的經典。
許多人知道的「禁忌的遊戲」乃是學習古典吉他的入門曲,這次有機會見識那盪氣迴腸的音樂背後,有一段讓人心痛的成熟童稚故事。除了電影一開始的十幾分鐘之外,絕大部分的情節看起來與戰爭毫無關係,卻被認為是影史上絕佳的一部詮釋戰爭的電影,你一定要自己來看才能瞭解,兩個小孩的遊戲,如何觸及了成人世界的禁忌。
日本導演市川昆有許多票房賣座的電影,而他的「野火」是真正贏得國際影壇尊敬的片子。片中的主角其實都是軍人,本片卻被選入「浮生」系列,因為市川昆讓觀眾看見「野火」中的日本軍人最根本的人性。戰後日本出品了許多戰爭題材的電影,市川昆的「野火」、「緬甸的豎琴」與小林正樹的「人間條件」是少數真正反省戰爭本質的電影。
蘇菲亞羅蘭在「烽火母女淚」裡的演出,我相信任何人看了都會無法忘懷,可惜看過這部老電影的國內觀眾並不多。導演狄西嘉建構了一個戰爭悲劇的完美結構,更是必須來觀賞這部電影的原因。從被戰爭搖撼的家庭中走避,母女兩人設法在鄉下的親戚間棲身,再來寄望貴族的權位與可以依靠的男人,最後卻連宗教的殿堂也無法保護稚弱的女孩受到蹂躪。最令我感動的是,影片結束前母女之間的愛與關懷才是這無法逃避的悲劇中最終的救贖。
「大街上的商店」是一部得到極高評價的電影,卻因為捷克電影長期受到冷落,在出版DVD之前很少人能有機會觀賞。戰火之下平凡人並非只有單純的受害的故事,征服者的暴力竟然帶給卑微的小人物前所未有的權力。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權力的誘惑帶來的人性扭曲與挑戰,而人性中最高貴的情操不是愛國主義式的暴力反抗,而是為了人性價值而抗拒誘惑。我對「大街上的商店」的評價更高於大家比較熟悉的「美麗人生」。
伯格曼的電影一向對男女之情有深刻的描繪,「羞恥」中相依為命的患難夫妻雖然生活在離群索居的環境,卻還是被捲入一場不明所以的戰爭中,兩人在戰火夾縫中的無助與懦弱,呈現了戰爭最深的恐懼與罪惡。這部片子裡你可以看到相當熟悉的伯格曼,卻也會發現伯格曼較少為人所見的一面。
「強尼上戰場」是一部奇特的電影,當年在台灣上映時的片名是「無語問蒼天」,看過的觀眾一定記憶深刻。導演就是原著小說的作者,這是他拍的唯一一部電影,知道劇情後的觀眾一定立刻明白為何他要將故事用畫面來呈現。作者的出發點雖然很清楚的是其反戰的立場,但是藉由主角回憶過往的遭遇以及如何拾起面對未來的勇氣,這部片子讓我們思考的問題更跨擴大及人生的意義。
曾經看過「戰火浮生錄」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這部電影,而且還會想再看一次。片中開場的舞蹈曲目至今仍是影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千萬不能遲到入場。史詩般的劇情呈現戰爭下藝術家們各種不同的命運,導演用跨世代悲歡離合的故事,表達了一種看待戰爭悲劇以及家庭親情的態度,也給當代人一個反省現實生活意義的啟示。
「戰火遺孤」雖然2001年才發行的片子,而且在台灣很容易找到DVD,可是似乎看過的人並不多,我們要鄭重推薦這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好電影。藉由兒童在戰爭陰影下的反應,這部電影呈現了許多層次的暴力恐怖,涵蓋了許多戰爭電影的重要元素。最後意外的結局,在童星們完美演出之下,會讓每位觀眾痛心不捨的不願意離開戲院。
撼人的砲火聲下,我們只能用耳語傳達和平。和平的耳語之所以能大過戰火之聲,乃是因為那是發自於人性。
Sunday, December 2, 2007
《悼亡》北島的詩
不是生者是死者
在末曰般殷紅的天空下
結伴而行
苦難引導著苦難
恨的盡頭是恨
泉水乾涸,大火連綿
回去的路更遠
不是上帝是孩子
在鋼盔與鋼盔撞擊的
聲音中祈禱
母親孕育了光明
黑暗孕育了母親
石頭滾動,鐘錶倒轉
日蝕已經出現
不是肉體是靈魂
每年一起再過一次生日
你們有同樣的年齡
愛為死者締造了
永久的聯盟
你們緊緊擁抱
在長長的死亡名單中
--
摘自《在天涯: 北島詩選》
Saturday, December 1, 2007
戰火浮生影展之浮生
12/1 (六)北非諜影Casablanca
12/4 (二)禁忌的遊戲Forbidden games
12/8 (六)野火Fires on the Plain
12/11 (二)烽火母女淚Two Women(La Ciociara)
12/15 (六)大街上的商店The Shop on Main Street
12/18 (二)羞恥Shame
12/22 (六)強尼上戰場Johnny Got His Gun
12/25 (二)戰火浮生錄Uns et les autres, Les
12/29 (六)戰火遺孤Edges of the lord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晚上9:0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購票方式:免票、免低消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清華電影小組、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Tuesday, November 6, 2007
小津安二郎影展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電影史上的重量級大師導演,被稱作最能代表日本精神的電影人。
1903年出生的他像天生的造影者,中學開始便一頭栽進電影,吸飽了西方養料,
拍過幾部短片之後便在銀幕上弄出圓融的光與影。他拍家庭制度經歷巨變的上一世紀
,但我們卻覺得那些故事彷彿說的都是今天的自己。在高度敏感、洞察的目光之中,
在簡潔美麗的畫面之下,笠智眾和原節子他們的感情與故事,會跨越地域與時間,令
人思潮疊起……
2007.11月播映場次:
11/3 (六)晚春Late Spring
11/6 (二)宗方姊妹The Munekata Sisters
11/10 (六)麥秋Early Summer
11/13 (二)茶泡飯之味Flavour of Green Tea Over Rice
11/17 (六)東京物語Tokyo Story
11/20 (二)秋刀魚之味An Autumn Afternoon
11/24 (六)彼岸花Equinox Flower
11/27 (二)秋日和Late Autumn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http://nightcats.blogspot.com/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晚上9:0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購票方式:免票、免低消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Tuesday, October 16, 2007
Monday, October 1, 2007
遠方的戰鼓,有多遠? - by 劉瑞華(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劉瑞華
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清華大學藝術中心的「夜貓子」電影院推出以來,都是以導演作為主題,遵循著「作者論」的方法,把好電影介紹給觀眾。自從去年舉辦過「經典科幻影展」之後,這學期我們嘗試將「類型」(genre)帶進「夜貓子」電影院,給觀眾另一種看電影的方式。我們這次選的電影類型是「戰爭」,分兩個系列在十月(戰火)與十二月(浮生)播映。
「戰爭片」應該是電影「類型」之中最普遍的一種,幾乎每個國家都少不了戰爭主題的電影。很明顯地,國家在戰爭中界定了敵我關係,許多戰爭電影自然成為國家掌握的工具,或者成為社會陶醉、感懷的媒介。然而,經過長久的洗鍊,好的戰爭片是以堅持於表達對人性的看法與主張而讓觀眾永遠記得。
在「搶救雷恩大兵」裡,醫務士與米勒上尉有一段對白談到戰爭帶來何種正面意義,他們引用了愛默生的文章:「戰爭教導感受、喚起意志展開行動、精鍊體能,在人與人對決的關鍵時刻,讓人進行敏捷與貼近的衝擊。」在愛默生的原文裡,這些教訓是來自歷史學者回顧,難道真能安慰那些在戰場上冒險與犧牲的靈魂嗎?最終,這一群人深入敵境,為了拯救一個人、一個家庭,也許才是他們在這場戰爭裡最重要的意義。
在眾多的戰爭電影中,我們選擇了一些值得回顧片子,其中有些是享有盛名的經典影片,也不乏一些難得一見的大師傑作。在清大藝術中心的網站上還有許多同學們先睹之後的感想影評與大家分享。隆隆的戰鼓可以打動觀眾澎湃的情緒,更重要的思考則在影片結束之後從我們的心靈裡蔓延開來。
心得:戰火影展[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 - by 貓哥
人在死亡的恐懼和血腥屠殺與陣亡的戰火經歷裡,邏輯與判斷能力混亂失調,無厘頭的對話,在生死縹緲沒有未來的虛無裡,信守日常的道德與倫理規範,成了孤立愚蠢的傻子。人變得冷酷,文明成為荒漠,瘋狂與健全已經喪失衡量判準。
殺人,自殺,上妓院,販售軍用品,謊報戰果,找替罪羔羊,及時行樂等等平日顯得荒誕違法的勾當行為,皆因人在戰場裡變得虛無頹廢之後,都有了合理化甚至不得不然的理由。
男主角欲以精神失常為理由聲請退役離開戰火生涯,不斷受到揮之不去隨時浮現的陰影夢魘所困擾,用裸體出席頒獎典禮,裸身爬樹若有所思,表達了對於戰爭之殘酷的沉痛與無奈的抗議,片裡的瘋狂者,竟然可能才是戰火世界裡唯一一個[正常人]!
電影所據的原著小說我看過,本片是少數影像表達超越文字敘述的佳作。
我會說原著是失敗的,幸虧演員與導演共同將[Catch-22]的人物的性格與故事的主軸關懷添上彩繪加上骨肉;真正讓[Catch-22]不朽的,是電影而不是原著小說。
戰火浮生影展之戰火
2007.10月【戰火】Soldier Play 播映場次:
10/2 (二) 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0/6 (六) 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0/9 (二) 伊凡的童年Ivan's Childhood
10/13 (六)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5.
10/16 (二) 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
10/20 (六) 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
10/23 (二)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0/27 (六) 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
10/30 (二) 奪寶大作戰Three Kings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晚上9:0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購票方式:免票、免低消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清華電影小組、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心得:戰火影展[奪寶大作戰] - by 師堯
伊拉克難民的真實苦難是本片的觀看重點,他們是國際孤兒,爹不疼,娘不愛,國內有惡魔獨裁者海珊,極權統治,清除異己毫不猶豫;國外有美國的虛偽正義,仗著拳頭大,四處興風作浪,殃及無辜,不過雙方的目標倒是一致,石油、財富、權利,美金,不要難民。
被戰爭破壞的家園,被戰火殘殺的親人,扭曲的一張張臉,無聲的哭泣,被無辜堆滿,他們不過想要平靜的過日子,願望一點也不奢侈,不困難,無奈兩個超級變態的大國就是「人」不從人願,費勁使壞。
影片由無厘頭開始到最後滿富情感的結束。本來腦袋空空的三個大兵也在尋寶過程裡逐漸成長,不一樣的種子悄悄在被消費「供給-需求」法則佔據的心中發芽,瞭解戰爭並不只是軍營裡的派對,無聊的巡邏,或是應付煩人的記者,戰爭在兩國大規模殺人武器的交鋒下,早已屍橫遍野,滿目瘡痍,婦女沒有牛奶餵嬰兒,孩童被無辜炸死。
影片最後,他們替寶藏做出了抉擇,無愧良心的最佳選擇。另外,本片由George Clooney主演,他挑片很龜毛,所以一般來說,只要他主演的電影都有一定口碑與水準,值得一看。
心得:戰火影展[越戰獵鹿人] - by 師堯
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描繪清楚卻相當困難,於是越戰獵鹿人用了長達三個小時的篇幅來告訴我們,「戰爭不只是戰爭」,戰爭的摧殘人性不只侷限在殺戮戰場上,它像是附骨之蛆,將無遠弗屆的被遺傳,被擴散,戰爭創傷,軍人離開戰場後因為戰時的人格扭曲所導致持續的精神傷害,不但會一輩子跟著人,更會找上他的親朋好友,帶來無限的遺憾與悲傷。
根據美國國防部調查,在美國愈是大的城市,所受到的越戰後遺症衝擊愈小;反之,小鄉鎮因為人際關係緊密,一旦有人戰死,鎮上人盡皆知,所受衝擊可想而知。越戰獵鹿人即以賓州的一個鋼鐵工業小鎮為背景,描述三個俄裔美籍青年入伍在即,前往越南前夕,他們一群朋友整日狂歡,聚會、派對、舞會與約定終身的婚禮,跳舞、歌唱、遊戲、打獵、酗酒作樂,導演安排超過一個鐘頭的大篇幅來鋪陳這群從沒離開過故鄉的年輕人如何面對命運未卜的未來與離別,他們酒酣耳熱的許下承諾,歡欣鼓舞的交換舞伴,遺忘不安,強顏歡笑的紓解離愁,無聲遺憾,少許期待,更多的無奈,當他們安靜下來體會到生命最需要的片刻寧靜時,聰明又殘忍的導演沒有給他們太多時間,他們必須馬上接受,原來他們將要飛到一個一萬兩千公里外的異世界,執行屠殺與被屠殺的命運。
越戰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是越戰(1965~1975)結束後第一部令人震撼的越戰電影,當年在美國推出時受到相當大的矚目,捧紅了年輕的勞勃狄尼諾、梅莉史翠普與克利斯多夫華肯,並在同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中,大放異彩,一舉囊括了五項大獎。影片中俄羅斯輪盤的殘酷,憂怨的木吉他獨奏,公鹿被窮追不捨的追殺下的哀傷眼睛,堪稱經典。
心得:戰火影展[現代啟示錄] - by 師堯
在菲律賓製造越南叢林,由越戰泥淖捕捉歐洲帝國入侵非洲大陸的黑暗之心,藉由人性被貪婪扭曲的強大影像,兩個相隔近百年的時代被這部電影超越時空的給聯結在一起,改編自康拉德寫於二十世紀初的中篇小說《黑暗之心》,地獄般的世界邊緣,絕望、黑暗、深不可測,唯有了無同情、奮不顧身的愛得以存活。
一個在越南打滾多年的特種部隊上尉Willard奉命沿湄公河而上,前往高棉叢林深處暗殺一個戰功彪炳的上校Kurtz,因為他被美國高層判定為瘋狂,具危險性,他不但背離命令,還在文明的邊緣自封為神,擁有神秘的國度,強大的游擊隊武力,就如同進入阿富汗搜索奧薩瑪‧賓拉登一樣,這是一個沒有目的地而且極端危險的任務,執行過程漫長壓抑,必須穿越魁梧、直入雲霄、一望無際的巨大叢林,瘋狂的異像在周圍若隱若現,未知的鬼火與原始詠嘆,像是叢林裡的紫色迷霧一樣美麗、恐怖。
Willard愈是閱讀Kurtz過去的傳說愈是被他遺世獨立的姿態吸引,一個如此頂尖的軍人、菁英為何淪落至此。隨著周圍瘋狂事件的陸續發生,Willard開始質疑,是否身陷越戰泥沼的自己才是變態、瘋子,而暗殺對象Kurtz卻是強烈的清醒者,清醒到足以不分種族、不分國籍的被擁戴為神明,於是暗殺任務逐漸轉變成朝聖之旅,面對每一個接近Kurtz的時刻,Willard愈是感到手足無措…。
假如你先閱讀過康拉德的文字再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原本艱澀的一切彷彿明白了起來,影像的語言結合文字的畫面,同樣的「把野蠻人通通幹掉」,同樣的「恐怖…恐怖…」,同樣的「我們遊蕩在史前時代,如同未知的世界。我們好似初創的人類,獲得一筆受詛咒的遺產,以深切的痛苦與過勞換來對詛咒的抑制。」,經過鏡頭與演員的完美詮釋,越戰的機關槍與荒謬本質的加持,影像與文字所呈現的效果就是不一樣,影像訴諸感官上的情感,震撼但是容易遺忘,文字透過個人經驗構築想像,迂迴但是深刻印象。
沒有一項媒體是完美的,通常小說改編電影失敗居多,因為礙於時間篇幅的限制,電影在最後製作往往被迫潦草成章,導致失敗,也許不是票房上的失敗,但是絕對是傷害電影藝術與書迷對影像期望的大失敗。《現代啟示錄》可以說是難得一見經典電影與經典小說並駕齊驅的例子,經過獨到的導演、攝影與劇本改編,影像開闢了另一天地,另一項寶貴資產。這部電影絕對值得大力推薦,尤其是「曾經」閱讀過《黑暗之心》的讀者。
題外話,這是一部充滿男性的電影,影片從頭到尾沒有一位需要被知道名字的女性腳色,不過導演在2001年時重新號召原班後製人馬,剪出了《現代啟示錄》全新版(Apocalypse Now Redux),採用了先進的染印著色膠片,以杜比數位技術重新灌錄音軌,增加很多1979年為了上院線忍痛剪掉的遺珠(豬)場景,使片長達到196分鐘,比當年版本多出了近一個小時,當然,也新增了有名字的女性腳色,是個法國女人。
最後假如對這個議題仍充滿興趣的觀眾還可以去找一部影片,德國導演荷索的《天譴》,敘述一批西班牙軍人為了尋找南美洲傳說中的黃金國,義無反顧的叛國、殺人、自相殘殺,同樣在巨大的叢林裡迷失,同樣飄緲的致命吸引力,同樣失去控制的黑暗之心,叫人發狂。
心得:戰火影展[奇愛博士] - by 師堯
劇情簡單的很,冷戰時期,美俄雙方緊張對立,突然,美國有一位將軍發神經,對俄國發出了無法轉圜的毀滅性攻擊,原因是他認為俄國共產黨長期在美國的白開水裡下毒,一瞬間,世界都瘋了,核子戰爭的荒謬本質以一種最黑色的幽默給發揮的淋漓盡致。
這部作品真很精采,歡笑不斷,荒唐到了極點,儘管是上了年紀的黑白片,現在看起來卻一點也不難過,流暢而且令人期待。不但在演員部分,你可以看到名演員Peter Sellers一人分飾三角,還有其他演員冷靜而且奮力的演出,劇本貼近人性的笑點,更是了不起,攝影、美術製造出多少影史上的經典畫面,最後核彈危機的終結,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當人類的武器從決鬥式的刀槍棍棒進化到半自動的槍砲彈藥,人類的生命開始變的輕盈,一顆拇指大小不到的子彈可以輕易的奪走人最寶貴的性命,扣一下板機連嬰兒都能斷人生死,武器進化到最後的階段就是大規模的毀滅性的原子彈、核子彈、氫彈、殺手衛星…,最聰明的人類替自己製造了世界末日的可能性,多麼荒謬的偉大發明,一顆按鈕就能毀滅全世界,毫無人性,簡直愚蠢到了極點,矛盾、可悲、可憐又荒謬的令人發笑。
於是頂著上帝光環的奇愛博士出現了,一個先知,帶來核災後的預言,替人類擘劃未來出路的納粹餘孽,要感受他的愛,你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心得:戰火影展[三不管地帶] - by 師堯
整部影片充滿「無奈」,一群迷路的波士尼亞軍人,兩個無法避開的敵人,一個躺在地雷上等死的傷兵,一群於事無補各懷鬼胎的路人、目擊者,離奇的遭遇,無奈的結合,悲劇的收場。全片很稀奇的沒有使用任何影像外的音樂,沒有要推波助瀾去感動觀眾的意圖,對於戰爭本質的冷靜觀察與批判,採取一種近乎無聲的手法,因為無聲更是令人感到擲地有聲,沉默的記錄人性的軟弱與脆弱,令人心酸。
片中著墨最多的除了戰豪裡的荒謬場景外,就是外界對於三不管地帶的要命態度,前線同胞躺在歐盟製造的地雷上搏命,後方長官與聯合國卻是一派悠閒,聽音樂的聽音樂,看報紙的看報紙,袖手旁觀的繼續下西洋棋,即使最後消息走漏到獵奇媒體的耳朵裡,在嗜血鏡頭的介入下,驅使愛面子的相關單位必須採取行動,但是忘不了仇恨的人終究脫離不了險境,人道救援也永遠救不了人心,徒留冠冕堂皇的虛假圓滿和殘忍的無奈結局。
本片編導為同一人,波士尼亞籍的Danis Tanovic,劇情寫來絲絲入扣,簡直像是一齣精心策劃的舞台劇,等待觀眾陷入情境,值得推薦給大家細細玩味。
心得:戰火影展[奪寶大作戰] - by 黃姵文
背景是在越戰過後,美國政府為了安慰自信心受創的美軍,便派遣其至科威特,處理伊拉克進軍科威特的是。順利簽訂完停戰協定,軍隊裡一片歡樂與祥和。就在這時,士兵意外的從一名伊拉克戰俘身上發現一張地圖。在和自己的同僚討論過後,他們一致決定不向上級報告發現地圖(藏寶圖)。但是經由管道,軍隊特約記者和蓋特上校(喬治克隆尼 飾)得知了這件消息。運用了一些方法,蓋特上校加入了這群士兵,以自身的經驗主導奪寶行動。
後來當然發生了很多事,從最原始的奪寶行動到後來的轉變,人心是最無法預測的東西。人天生就會為了自己的需要而決定行動,「人追尋的是什麼?是需要。」蓋特上校說了這句話。基本上,這些需要是建立在不影響自身利益的前提上。但事實上,人是可能因其他人的需要而行動的。人們既然可以為了他人的快樂而快樂,他人的悲傷而悲傷,當然也能感受到別人的痛苦。在面對別人的痛苦時,我們當然可以轉過身,因為痛苦的人太多了。除此之外,解救他人,說不定還得賠上自己。賠上自己所要付出的,是讓自己身邊的人痛苦,又救不到任何人。「不伸手也沒錯啊!」你想。但,還是會有人伸出手,因為即使只有一小群人得到幫助,但至少那一小群人得到了。不管一開始伸出手的原因是什麼,伸出了手,自己一定也會得到什麼,或許是物質,又或者是心靈。
這是我的心得,你或許看不懂,你可以看看這部片。看完的同時,你或許可以想想,你,會伸出手嗎?
心得:戰火影展[三不管地帶] - by 劉宛靈
簡介:
本片曾榮獲2001年金球獎最佳影片,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片中敘述1993南斯拉夫內戰時,一位波士尼亞士兵(崔奇)以及塞爾維亞菜鳥士兵(尼諾)陰錯陽差地被困在兩軍交戰中間的戰壕之中,而戰壕中還有一位崔奇的同袍(慈拉)因為身體壓著彈跳地雷而陷入進退維谷、動彈不得的局面。崔奇一方面為了解救同袍而傷腦筋,另外還和敵方的菜鳥士兵大玩勾心鬥角的遊戲。而聯合國的中立援救者又會如何處理這樣棘手的情況呢?在這樣的情節中,影片充分表現出對戰時高階政府和高級將領處事方式的暗諷,以及媒體在戰地所扮演的角色。整部片故事行進過程流暢簡潔,並無過於錯綜交錯的劇情,卻清楚地將戰時人性的不信任、荒謬、冷漠、仇恨等情感一筆一畫勾勒出來。崔奇和菜鳥尼諾的相處模式也在言行之中透出一股黑色幽默,為整部片添了一筆額外的色彩。片尾的處理更是將戰爭中諸多人性交織之下的無奈以無以言表的方式呈現,如同揮之不去的煙硝,嬝嬝直上青天…。
觀影心得:
本來一開始看到中文片名《三不管地帶》,還以為是像南韓和北韓中間的北緯三十八度線武裝地區之類的地方,結果竟是兩軍交戰的壕溝之中。而崔奇和菜鳥尼諾之間的互動也常令人哭笑不得。就如同著名戲劇《等待果陀》中的兩人,在無奈的等待中有著黑色幽默外加濃厚的荒謬感。不同的是,當崔奇和尼諾處於敵對關係,┌誰有武力┘這件事情就變得異常重要。當其中一方擁有槍枝,兩方的優劣關係馬上丕變,不論是爭論是哪一國引起戰爭,或者是由誰站出壕溝揮動衣服向己軍求援,只要一方┌亮槍┘,另一方就得服從。未料最後是由躺在地上,身體壓著地雷的波士尼亞兵慈拉,促使雙方的地位趨於平等:雙方手中都有了槍枝。
當人類只擁有發明武力的聰明,卻沒有絕對獨立的道德勇氣和智慧慈愛來控制這樣的力量,結果往往令人感到無比的笨拙以及愚蠢。
是的,笨拙與愚蠢。
就像給一個三歲小孩槍,叫他去搶,於是小孩變成不是人生父母養的,而是槍(武力)養大的。因為有了武力,憎恨、復仇、控制欲等等負面情緒如同脫疆的野馬,冤冤相報,一發不可收拾。當菜鳥在戰場起初本著禮儀請問對方姓名的時候,反倒被大家視為怪胎。可笑的是,壕溝當中,擁有最強大的武力的恐怕是躺在地上,身體壓著彈跳地雷的慈拉了吧?這樣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在這部片子中扮演了一個無奈的角色。他在不由自主的情況下被┌賦予┘了這樣敵我雙方都懼怕的┌強大武力┘,但是自己卻成了┌人肉炸彈┘,一動也不能動,連撇條的自由都被剝奪。
也因為有這樣的一個角色,讓整齣戲的深度更加深刻,更加寬廣。我們可以看見縱然有著聯合國部隊的救援,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心思,跟說不同語言的情況如出一轍,無法完全理解彼此的需求,即使理解,也因立場不同而無法照辦。無法溝通,溝通不良,各人為著自己的利益和立場努力奮鬥,卻交織不出一塊完整合一的圖,反而如同剪碎的破布,各人索取著自己需要的部分。我感到一股無奈的悲哀,這是何等悲哀的事情。
何謂中立?何謂救援?何者才是真相?
中立可以帶來和平嗎?救援可以救贖嗎?至於真相,甚麼是真相?媒體所言真的是真相嗎?
我相信,中庸不一定代表中立,救贖不一定要(自以為是的)犧牲,真相不一定永遠無法大白。而戰爭,人類的自相殘殺,形同自殺。當癌細胞滋生的時候,壞死的部分是有切除之必要,免得因貪戀小我反而犧牲大我。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又有誰是那一位真正有資格判斷,有權柄動刀的白袍醫生呢?
片子的結尾,落在彷彿被全世界遺忘的慈拉,原本的焦點人物慈拉,靜靜地躺在彈跳地雷之上,望著天空。
無語,問蒼天。
心得:戰火影展[伊凡的少年時光] - by 柏旻
籌拍《伊凡的少年時光》那段期間,塔可夫斯基逐漸沈浸在內省之中。這段日
子裡,他完成在蘇聯電家電影學院(VGIK)的學業,並且在一年前,拍攝了他的
畢業短片《壓路機與小提琴》。「完成《伊凡的少年時代》標示著生命中一段
週期循環的結束,」日後他寫道,「我將此一歷程視為『自決』。」[1]
現在看來,這部作品一點也不像是某種結束。電影開始幾分鐘後,巨大傾倒的房
屋鋪排開來,杳無人煙的戰場,荒涼有如外星世界。伊凡從房屋底下穿過,在長
長的沈默裡緩緩游過整片陷溺在大水中的樹林,隨著第二個上昇鏡頭,畫面逐漸
拉遠,一股強烈的孤寂感就這麼漫衍開來。「... 如果〔鏡頭〕再延長一些,一
種新的質感,一種強烈的專注力會從中發生。」[2] 電影或許標示著結束,但也預
示著導演美學風格的另一個開始。
電影情節明確地分成兩個部份。一邊是夢境,有陽光,森林,動物,少年與母親
;一邊是現實,二戰戰場上俄軍與德軍的對峙,已經到了決戰前夕。兩段情節的
差異也表現在影像風格上。如一般評論所指出[3],夢境裡有較多明亮的畫面,
和許多搖晃的,奔跑運動著的影像;相對地,戰場中較多低調陰暗,靜止的影像
,人物在巨大毀壞房舍,飛機構成的冷冽場景中,顯得出奇渺小。但在連接兩段
情節時,塔可夫斯基卻不採用加強這些對比的技巧。事實上,第一段夢境的結尾
,鏡頭搖晃的幅度逐漸加強有如陷入混亂,音樂旋律愈來愈高,已經預示了接下
來將敲醒夢境,回到現實中的聲響。再比如第二段夢境,一開始伊凡在營房裡沈
沈睡去,鏡頭緩緩地往下帶,不知不覺就進入夢中的井,這之間沒有意圖製造任
何對比。
對比與衝突,是二零年代以降,蘇聯電影蒙太奇的精髓。如果塔可夫斯基放棄了
製造對比,故事要怎麼說下去呢?
在故事上對立,但在情感上,兩段情節是連成一氣的。從愈來愈激烈而陷入恐慌
的(惡夢)夢境轉到冷酷令人害怕的現實,再從寂寞而自我封閉的現實轉到夢中
井底的意象,塔可夫斯基在這部電影中開啟的個人風格,就是這樣子,捨棄了故
事的與情節發展的邏輯,而以情感的詩意的邏輯來敍述。畫面上,廢墟般的戰場
,樹木與殘骸,失魂落魄往遠處跑去的中尉,撒了一地的蘋果,這些段落除了具
有敍事功能和隱喻的可能,或許更重要的,是提供詩意的聯想。我們不一定能充
份說明伊凡一家人在戰爭底下的遭遇,夢裡的小女孩是誰,電影裡面,又為什麼
會有馬跑出來吃蘋果,但貫串電影的情感是如此直接而生動,讓我們感覺到這故
事是一致的,種種對立的元素必須並置在一起感受。「整個世界是一場幻覺,而
在這個世界中,少年是其它人的幻覺。」[4] 在這些關於失,落,被剝奪,被毀棄
的感受之中,透過聯想,電影哀傷的基調就浮現出來了。
理解這一點,或許就能說明,《伊凡的少年時光》是如何不透過立場鮮明的議
論,對戰爭的非人道作出批判。故事裡伊凡,以及兵士們都是盡忠職守的軍人,
祖國的英雄。但在電影哀傷的敍述裡,她們又體現了矛盾的事實:美好的生活被
硬生生剝奪,生命被扭曲,沉甸甸的傷痛。未曾透過言語,電影這樣子控訴著戰
爭的殘酷。影片末了,戰爭結束,俄軍的勝利表現為一連串洋溢著歡慶情緒,艾
森斯坦式的蒙太奇段落。但電影在此前後包夾的是,上尉與中尉兩人任務結束回
到軍營,卻發現瑪夏要離開了,以及中尉站在接收過來的德軍基地裡,輕嘆道:
「戰爭不會再有了吧,」 一種濃濃的疲憊感。這即使不是反諷,也是極端的疏離。
蘇聯當局對這種曖昧的表現手法感到憤怒與不悅。1962 年,《伊凡的少年時光
》在威尼斯影展獲得金獅獎。但這並沒有讓官方改變想法。兩年後,赫魯雪夫
退休,正式結束他掌權五年以來,蘇聯電影相對而言較為自由開放的環境。塔可
夫斯基在 1965 年推出的第二部長片作品《安德瑞 魯布列夫》,採取了更為隱
約幽微的風格,但仍逃不過當局的封殺。他被拒絕在國內發行。此後終其一生,
他都在為自己的藝術良知與官方的意識型態對抗著。
[1]《雕刻時光》,塔可夫斯基著,陳麗貴,李泳泉譯。頁 25。
[2]
[3] 例如
[4] 沙特。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07
人類之子
【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校園首映會
末日預言式科幻經典 台灣未上映遺珠
時間:2007/9/27(四) pm7:00
地點:清華大學人社院小劇場‧自由入場
2027年人類已經無法再孕育新生命,全球醫學界束手無策,世界
各地陷入一場末日的恐慌與混亂。任職於政府單位的堤歐(克里
夫歐文 Clive Owen飾)消沉絕望的面對眼前的一切,而久未聯絡
的前妻(反抗軍領袖)此時卻找上他,要求他以職責之便申請通
行證,參與秘密保護行動,當堤歐踏入事件的核心,才驚然發現
全人類的希望繫在一位年輕黑人女子的身上。
本片驚心動魄的長鏡頭呈現出寫實的臨場震撼,一氣呵成的場面
調度近乎紀錄真實,貫穿全片的灰色冷調與頹圮場景瀰漫著無邊
的恐懼與絕望。
︱獨家贊助︱PSC力晶半導體 力晶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清華電影小組
Friday, September 14, 2007
心得:人類之子 - by 劉瑞華(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標題: Re: [首映會]人類之子9/27經典科幻台灣未上映
時間: Fri Sep 14 21:48:57 2007
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
劉瑞華(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前言
清華大學藝術中心在2007年4月放映十部經典科幻電影之後,決定加上「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作為這系列電影之一。「人類之子」這部電影完成於2006年,我們在策劃時就想在4月的影展中選入,因為該片國內尚未上映,以大學藝術中心的經費,要辦國內首映困難重重,所以我們只好暫時擱下。沒想到,這部我們認為好看又發人深思的電影竟然根本沒在國內院線上片,而直接進了DVD租售。懷著遺憾而興奮的心情,我們願意在清華校園裡舉辦「人類之子」的臺灣首映,並且當成獻給大一入學新生的禮物。剛過十八歲不久的清華大學新鮮人來看了本片,就會知道這份禮物的意義。2007年經典科幻影展得到「力晶半導體公司」與「力晶文化基金會」的贊助,這次我們同樣感謝他們對於清華大學藝術中心電影科幻系列的支持。
關於「人類之子」
「人類之子」與我們之前選出的十大經典科幻電影同樣是根據小說改編,同名小說原著出版於1992年,英國作者P. D. James以寫懸疑小說著名,這本科幻小說是一件很特殊的作品。如果有人認為作者取名Children of Men有性別偏見,或許會驚訝的發現P. D. James是一位女性,她本人還在片中客串演出咖啡廳裡
客人。電影劇本雖然在情節上作了很大的改編,但是主題緊扣著原著。導演Alfonso Cuaron是墨西哥的新銳導演,早期拍攝的獨立電影屢屢獲獎,受到好萊塢的賞識,2004年導了「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人類之子」則是他目前為止最讓人激賞的電影,得了許多獎項,被「奧斯卡」獎提名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改編劇本,後兩項他本人都參與其
中。
在2027年的英國倫敦,中年失意的Theo (Clive Owen)與絕大多數人一樣對未來已經絕望,因為在這一天全世界最年輕的男生在一場酒吧裡的打鬥中死亡,他得年十八歲。沒錯,全世界再也沒有比他更年輕的人了,因為很長一段時間已經不曾有人生育了。當Theo在路上突然被人綁架,被帶到一個叫做Fish的革命團體時,他見到了舊日情人Julian (Julian Moore)。Julian用往日的關係以及金錢請Theo幫忙,找他位居政府最高層的表哥Xan (Danny Huston)取得通行證,要協助一個人離開英國。被Fish極力保護的人是一位年輕的黑人女子Kee。
Theo去見Xan的過程,電影拍的非常精緻,一路上響起七0年代King Crimson迷幻搖滾的音樂中,矗立在大廳裡的「大衛」雕像讓人怵目驚心。Xan動員了政府力量從絕望的人民手中搶救藝術品,成為他辦公場所裡裡外外的裝飾。導演描繪的末日景象是當世人毫不憐惜地砸毀米開蘭基羅、畢卡索的作品,而使得藝術品只能擺放在大官豪宅之中。餐桌上,Xan的兒子並不比十八歲大很多,顯然有些身心官能障礙,右手帶著矯正器還不斷的動作食指。導演或許用這一幕表示他很關心在電腦前長期使用滑鼠的年輕人。
拿到了通行證之後,Theo陪他們同行。在此劇情峰迴路轉,許多令人料想不到的情節發生。在路上發生了令他痛心的波折,讓Theo不得以必須冒險繼續帶著Kee逃亡。在各種艱難險阻之下,Theo與Kee來到港口所在的集中營,卻遇到不同勢力的威脅,Kee被人擄走,Theo冒險追隨試圖營救,甚至經歷了一場螢幕上難得一見幾分鐘一鏡到底的街頭巷戰場面。Theo總算因為讓手持武器的人因為看見了希望,而暫時停止殺戮,救回了Kee。不過,最後Theo與Kee抱著人類的希望坐著小船漂浮在海上,人類的未來還在無法預測的迷霧中。
不管你是不是十八歲,你都應該來看這一部關心人類未來的科幻電影。
心得:人類之子 - by busker
作者: busker (P_Harmonica) 看板: NTHU_Talk
標題: Re: [首映會]人類之子9/27經典科幻台灣未上映
時間: Fri Sep 14 20:35:12 2007
這部電影我用大螢幕看過,也用電腦螢幕(17")看過,都是DVD的數位
規格,精準的清晰畫質但是少了一點膠卷的迷幻。我很推薦大家花時
間爬上人社院看大螢幕,因為這部電影只有在大螢幕以及高輸出環繞
音響的加持下才能百分之百的發揮它的力量,因為它不只是戰爭片、
科幻片,它的內容因為它的基本設定,超越了這些範疇,直指人類基
本價值的核心。
影片討論的是人類如何面臨慢性的世界末日的絕望,十八年內人類再
也誕生不出新生命,沒有十八歲以下的孩子,世界只剩下絕望的大人
,他們用哀傷、消沉、爭權奪利來麻醉自己,因為他們再也找不到人
來守護、繼承與創造,做什麼事情都等於沒有意義,一切都結束了,
像是被宣判癌症末期的病人,永恆的消滅被迫用一種很真實,很能被
理解的方式呈現,沒有人能夠逃避,只要你還是個人。
當然,電影講的不是絕望,不然就沒人要看了,而是奇蹟與希望。
要進入這部影片的情境,你必須先給自己一個基本假設,那就是人類
無法再孕育生命,去質疑這個假設,就像把眼睛蒙起來看電影,看《
小叮噹》懷疑它的四次元口袋,看《魔戒》懷疑魔戒的誘人威力,那
麼你可能會和我一樣只能在《魔戒》裡看到特效跟開外掛的大場面而
已,而且我真的不相信,那個戒指有什麼強大力量,在廣大的奇幻、
科幻天地裡,它實在沒什麼,誘惑人心、瞬間移動不是多了不起的能
力。
回到我PO文的重點,我是想勸大家花點時間進人社小劇場看電影,因
為這部電影是這麼精采與深刻,我回家重新看了DVD,感覺很失落,很
多原本令我動容的畫面都變的相當矯作,可能是因為那種第一次的神
秘感與觀賞電影的儀式性消失了,你不可能在電腦螢幕萎縮瘦小的4X3
比例裡重新找到,更不可能喝著雪碧吃著3Q雞排哭泣,對我來說,那
些東西已經是留在過去,留在大螢幕的光影投射裡。
--
總之 推薦這部電影
但是 不掛保證好看
因為 每個人的口味大異其趣
--
Friday, September 7, 2007
夜貓子電影院誠徵工讀生
不管你是誰,只要是喜歡電影的同好及具有服務熱忱,
我們都很歡迎你的加入。
工作內容主要是每禮拜二和六影展播放時間的影片播放以及服務觀眾。
有興趣的可以寄信給我或是直接留言都可以~
wallat@gmail.com
Saturday, September 1, 2007
奇士勞斯基影展 part2
拍電影並不是只有觀眾、影展、影評、訪談,而是必須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在溼冷的天候中背著沈重的器材出發。它是項折磨精神的工作,在你投入其中時,其他的事自然都得從第二順位算起,包括你的家庭、情感、私生活……。數年後,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訪問了包括我在內的幾位導演,談到我們為什麼會走上電影這條路,我當時的回答是:「因為我不會做別的事。」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
2007.9月
9/1(六)十誡之初戀殺機 Decalogue five & six
9/4(二)十誡之女兒的祕密 Decalogue seven & eight
9/8(六)十誡之同床異夢 Decalogue nine & ten
9/11(二)無休無止(英文版) No end
9/15(六)傷痕 The Scar
9/18(二)情路長短調(英文版)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9/22(六)殺人影片(英文版) 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9/25(二)中秋佳節暫停乙次
9/29(六)再見奇士勞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 pm9:0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購票方式:免票、免低消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Wednesday, August 1, 2007
向大師致敬 - 楊德昌、英格瑪.伯格曼影展
從五月到七月短短兩個月多時間,享譽國際的兩位電影大師楊德昌、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過世的消息接連著傳來,令全球影迷感到無限的遺憾與追思;我們為了向兩位大師致敬,在最快時間內推出導演部份精彩作品,一同感懷影片中完美的時光顯影,未來將陸續規劃此二位導演專題影展,邀請您深入完整的閱讀大師風采。原訂八月份奇士勞斯基影展順延至九月,敬請見諒!
2007.8月
8/4 (六)伯格曼-第七封印 The Seventh seal
8/7 (二)伯格曼-野草莓 Wild Strawberries
8/11(六)伯格曼-處女之泉 The Virgin Spring
8/14(二)伯格曼-芬妮與亞歷山大 Fanny and Alexander
8/18(六)楊德昌-光陰的故事 In Our Time (導演: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
8/21(二)楊德昌-海灘的一天 That Day on The Beach
8/25(六)楊德昌-恐怖份子 The Terrorizers
8/28(二)楊德昌-一一 Yi yi: A One and a Two...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晚上9:0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咖啡館
購票方式:免票、免低消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Sunday, July 1, 2007
奇士勞斯基影展
Kieslowski Festival
拍電影並不是只有觀眾、影展、影評、訪談,而是必須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在溼冷的天候中背著沈重的器材出發。它是項折磨精神的工作,在你投入其中時,其他的事自然都得從第二順位算起,包括你的家庭、情感、私生活……。數年後,法國《解放報》(Liberation)訪問了包括我在內的幾位導演,談到我們為什麼會走上電影這條路,我當時的回答是:「因為我不會做別的事。」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
2007.7月
7/3(二)再見奇士勞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7/7(六)雙面薇若妮卡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
7/10(二)藍色情挑 Blue
7/14(六)白色情迷 White
7/17(二)紅色情深 Red
7/21(六)機遇之歌 Blind Chance
7/24(二)電影狂 Camera Buff
7/28(六)十誡之生命之歌 Decalogue one & two
7/31(二)十誡之愛的試探 Decalogue three & four
2007.9月8月份時間更動為【楊德昌、英格瑪伯格曼影展】敬請見諒!
9/1(六)十誡之初戀殺機 Decalogue five & six
9/4(二)十誡之女兒的祕密 Decalogue seven & eight
9/8(六)十誡之同床異夢 Decalogue nine & ten
9/11(二)無休無止(英文版) No end
9/15(六)傷痕 The Scar
9/18(二)情路長短調(英文版)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9/22(六)殺人影片(英文版) 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
9/25(二)中秋佳節暫停乙次
9/29(六)再見奇士勞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星期六 pm9:00
播映地點: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購票方式:免票、免低消
共同主辦: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咖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