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新世紀福音戰士:序
新世紀福音戰士:序
(Evangelion: 1.01 You Are (Not) Alone)
庵野秀明Hideaki Anno
2007/Color/Japan/115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10/02 (六) 20:30
清大合勤演藝廳
*19:00《主題講座 機器人時代的誕生前夜》
-- 搧胡椒秘密基地總司令 難攻博士
此部新世紀福音戰士《序》是自1995年由日本動畫公司GAINAX製作、庵野秀明導演電視版26話的延伸作品,期間在1997、1998年已上映兩部劇場版,而《序》則為2007年「新劇場版四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破》亦於2009年上映。
《序》在畫面上跟以往比起來除了精緻度提升、與敵人「使徒」的對戰場面也採用3D動畫,具有十足震撼感。對於從未親臨《EVA》的觀眾,或許會是一次動畫映象上的視覺革命,即使是《EVA》的粉絲,我想亦會對此重製的用心啞口無言而不得不感到佩服吧。,撇開以當今技術程度也不足為奇的感官效果不談,《EVA》作為動畫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不管是新手或舊迷都不禁雙眼為之一亮,接下來從它的故事內容談起吧。
雖然談及《EVA》,無法和過去的動畫作品區分開來,但還是以《序》的內容作為主要討論的對象。說到科幻電影,一般人都會聯想到西方好萊塢的外星人、未來世界,或者日本的機器人對抗邪惡勢力的印象。但《序》讓人耳目一新,它在情節、敘事、節奏,與人物設定上徹底翻轉了舊有的刻版印象。劇情一開始,人類即面臨不明生物來襲的浩劫,社會處於極度不安穩的狀態,雖然人類也有同等對抗的應變措施,但卻非處在絕對善惡對立的明確思考框架中;同時,在兩方的角色、組織命名上,亦放入基督、聖經等故事作為象徵或符號的隱喻;至於內容,神秘組織所主導的「人類補完計畫」亦非單純對抗外來敵人保衛地球的一般模式,計畫的目的是為了使人與人之間得以徹底融和,彼此不再有心防、界線與隔閡,這也通往一直以來備受討論的,關於「進化」的科幻命題。
當然,它的厲害之處不只如此,其實前部分的巨大命題皆與角色、敘事的設定上有密切的關聯。主要角色是由幾個14歲的青少年、國中生駕駛機器人EVA,執行與敵人「使徒」對抗的任務。但有趣的是,導演卻著重在角色的內心世界,使之成為主要的敘事基調,這和過往主角驍勇善戰、無往不利的英雄形象完全不同。例如主角碇貞嗣便是一個性格孤僻、懦弱、心思複雜細膩的青少年,由於父親於組織工作的緣故,而被迫成為駕駛EVA初號機的一員。對我們來說是理所當然、極為光榮,對他而言,卻是一件壓力沉重、甚至不幸的事。比如,當他曾憤怒地抱怨:「保護人類?這種沒有實在感的重要事情,為什麼要我來做?」,這種強烈的反英雄形象,也使得角色顯得更加鮮明,深深地烙印在初次觀看者的內心。劇情裡充斥著青少年面對駕駛的重責大任,以及父親權威的心理分析,跳脫了我原有的想像而感到新穎,也讓我開始思考起角色之間存在與互動的關係。在《序》裡提到一個稱之為「刺蝟的兩難」(Hedgehog's dilemma)的詞彙,意思是刺蝟想傳達自己的溫暖,越是靠近對方,越因自己身上的刺而使彼此受到傷害。而如《序》其中一個角色赤目律子所說的:「所謂的成長,就是不斷靠近與分離,直到找出彼此都不易受傷的距離」,是我在接受聲光效果衝擊之餘,仍不斷繚繞著餘韻的一段話,與《序》的副標:「You are (not) alone」之間,值得令人再三玩味。
雖然《序》不過是完整版本的四分之一,對《EVA》劇情陌生的初學者而言,仍像在穿梭於五里霧中摸不著頭緒。一方面給與懸疑之感,為心生持續追索的慾望預留伏筆;另一方面,劇情的複雜卻不減導演在人心與他人關係的辯證上,所給予觀者潺潺如流水般的體驗與反思;在虛構的情節之上,包含著人類心靈創傷,如何彼此治療的共同課題。我想,《序》在層面上的確開啟了一個讓所有人皆得以進入,並自我觀看的契機。
(撰文:陳冠文)
影片片段:
2010科幻影展-機器‧人
科幻影展-機器‧人
Science-Fiction Film Festival- Robot/Android/Cyborg
「一開始機器人還不會說話,最後他們挺立於人類與毀滅之間……」
──蘇珊‧凱文(Susan Calvin)
時間:2010年10.02-11.30 / 每週二、六 20:30播映電影
地點:週二~清大合勤演藝廳、週六~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免費入場
*註:10/2(六)主題講座跟電影播放地點為合勤演藝廳
機器‧人 ◎劉瑞華/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後約‧創世記 ◎難攻博士/搧胡椒秘密基地總司令
主題講座-搧胡椒秘密基地總司令.難攻博士
.10.02(六) / 19:00【機器人時代的誕生前夜】THE EVE OF ROBOT ERA
.11.02(二) / 19:00【失樂園】THE UPRISING OF ROBOTS
*18:40開放進場 敬請提早蒞臨觀賞
觀影好康-艾西莫夫小說、新世紀機器人終極百科、新世紀福音戰士之漫畫、DVD、電影套票、蘇格貓底飲料餐點優惠券等精采大獎
活動1-觀影獎勵
*集滿5個章者,可憑手冊後的戳章至藝術中心兌換蘇格貓底下午茶優惠券‧換完為止
活動2-抽獎活動
*每週二播畢後,將抽出4位幸運觀眾可獲贈a.艾西莫夫小說、b.蘇格貓底飲料優惠券
*集滿9個章可憑手冊後的戳章抽大獎,於11/30閉幕時抽出5位幸運觀眾,可分別獲贈-新世紀福音戰士之漫畫、DVD、電影套票
活動3-機器人主題書展
本次影展與水木書苑合辦主題書展,展售貓頭鷹出版社之艾西莫夫小說系列與《新世紀機器人終極百科》等書籍。
活動4-我也是影評人:部落格讀影心得徵選
*參賽資格:凡所有觀賞本年度科幻影展之觀眾歡迎踴躍參加,不限於本校學生
【活動辦法】
請至網頁下載表格,將讀影心得mail至jichen@mx.nthu.edu.tw,由主辦單位與策展人難攻博士共同投票選出最佳作品,公佈名次於網站後至藝術中心找負責人領取獎品。本中心將最新訊息公佈在科幻影展部落格
【截稿日期】請於2010年11/25(四)前寄至信箱,逾期概不受理
【名次獎項】
優選3名:新世紀機器人終極百科、電影套票、免費享用貓店精緻排餐乙份
入選10名:蘇格貓底精緻排餐7折優惠券乙張
*詳細資訊請參考科幻影展部落格
地點:週二~清大合勤演藝廳、週六~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免費入場
*註:10/2(六)主題講座跟電影播放地點為合勤演藝廳
機器‧人 ◎劉瑞華/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主題講座-搧胡椒秘密基地總司令.難攻博士
.10.02(六) / 19:00【機器人時代的誕生前夜】THE EVE OF ROBOT ERA
.11.02(二) / 19:00【失樂園】THE UPRISING OF ROBOTS
*18:40開放進場 敬請提早蒞臨觀賞
觀影好康-艾西莫夫小說、新世紀機器人終極百科、新世紀福音戰士之漫畫、DVD、電影套票、蘇格貓底飲料餐點優惠券等精采大獎
*集滿5個章者,可憑手冊後的戳章至藝術中心兌換蘇格貓底下午茶優惠券‧換完為止
活動2-抽獎活動
*每週二播畢後,將抽出4位幸運觀眾可獲贈a.艾西莫夫小說、b.蘇格貓底飲料優惠券
*集滿9個章可憑手冊後的戳章抽大獎,於11/30閉幕時抽出5位幸運觀眾,可分別獲贈-新世紀福音戰士之漫畫、DVD、電影套票
本次影展與水木書苑合辦主題書展,展售貓頭鷹出版社之艾西莫夫小說系列與《新世紀機器人終極百科》等書籍。
活動4-我也是影評人:部落格讀影心得徵選
*參賽資格:凡所有觀賞本年度科幻影展之觀眾歡迎踴躍參加,不限於本校學生
請至網頁下載表格,將讀影心得mail至jichen@mx.nthu.edu.tw,由主辦單位與策展人難攻博士共同投票選出最佳作品,公佈名次於網站後至藝術中心找負責人領取獎品。本中心將最新訊息公佈在科幻影展部落格
【截稿日期】請於2010年11/25(四)前寄至信箱,逾期概不受理
【名次獎項】
入選10名:蘇格貓底精緻排餐7折優惠券乙張
*詳細資訊請參考科幻影展部落格
2010.10月播映場次:
播映時間:晚上8:30
10/02 (六)
‧新世紀福音戰士:序 Evangelion: 1.01 You Are (Not) Alone.-- (2007) 115min
*19:00《主題講座 機器人時代的誕生前夜》搧胡椒秘密基地總司令 難攻博士
10/05 (二)
‧鑽石宮 West World-- (1973) 88min
10/09 (六)
10/12 (二)
‧魔鬼終結者2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 (1991) 137min
10/16 (六)
‧駭客任務 The Matrix-- (1999) 135min
‧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輯 The Animatrix-- (2003) 94min
10/23 (六)
10/26 (二)
‧神通情人夢 Electric Dreams-- (1984) 89min
‧變人 Bicentennial Man-- (2005) 130min
播映時間:晚上8:30
11/02 (二)
‧機器人奇諾丘 Hinokio-- (2005) 110min
*19:00《主題講座 失樂園》搧胡椒秘密基地總司令 難攻博士
11/06 (六)
‧獵殺代理人 Surrogates--
(2009) 96min
11/09 (二)
‧機器戰警 RoboCop-- (1987) 103min
11/13 (六)
‧攻殼機動隊2.0 Ghost in
the Shell 2.0-- (2008) 99min
11/16 (二)
‧時空悍將 Virtuosity-- (1995) 105min
11/20 (六)
‧攻殼機動隊 二 Ghost in
the Shell Innocemce-- (2002) 99min
11/23 (二)
‧異形終結 Screamers-- (1995) 108min
11/27 (六)
‧複製嬌妻 The Stepford Wives-- (1975) 115min
‧新世紀福音戰士:破 Evangelion 2.22 : You Can (Not) Advance-- (2009) 111min
清大夜貓子部落格:http://nightcats.blogspot.com/
播映時間:每星期二、六晚上8:30
播映地點:清大合勤演藝廳
清華大學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自由入場
獨家贊助: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力晶文化基金會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藝術中心、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停車資訊:請於現場服務台出示停車票卡索取20元抵用卷。
後約‧創世記
【後約‧創世記】
Genesis : Post-Testament
「一開始機器人還不會說話,最後他們挺立於人類與毀滅之間……」
──蘇珊‧凱文(Susan Calvin)
透過「科學」這面唯物之鏡,人類開始懂得端詳自己身上「造物者」所留下的接縫與痕跡,甚至點燃起模仿造化同工的驕傲原罪──從瑪麗‧雪萊以雷電喚醒了《科學怪人》起算,人類就不曾停止過藉由「科學大能」來「製造人類」的狂妄!
這部《後約‧創世記》,其後在卡爾‧恰佩克席捲歐美的科幻戲劇《羅森的萬能機器人》舞台上,正式賦予了「機器人」這群「準人類」頂替上帝應許之地的位階,埋下了「人類」定義上至今無解的神性亂倫悲劇……
「人類」與「機器人」,究竟是「父子」還是「兄弟」?「機器人」對「人類」而言,到底是「救贖」抑或「審判」?
《魔鬼終結者》裡「天網」所指揮的機器人暗殺部隊、《駭客任務》中「母體」所遙控的機器人戒嚴大軍……反應的似乎是一種伊底帕斯式的掙扎輪迴──很顯然地,這部由「科學」所一手謄寫的《後約‧創世記》版本,從一開始就為「後人類世界」奠下了屬於末世的陣痛基調。
於是,「後人類先知」艾西莫夫頒佈了「三誡」,企圖緩解這種伊底帕斯陣痛: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違背第一法則。
第三法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的安全,除非違背第一與第二法則。
艾西莫夫的「三誡」藉著科幻小說傳播福音,而後在好萊塢化身為電影《變人》及《機械公敵》感染異邦。不過,很顯然地,艾西莫夫的「後人類救恩」似乎仍是無法抵禦「人類」與「機器人/準人類」之間互控異端的二元對立錯亂情結──關於這一點的深刻體會,去問問《A.I.人工智慧》裡的小木偶男孩大衛就可以刻骨銘心地徹底明瞭了……
從2007年開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的科幻影展已經踏入了第四個年頭。去年,我們「接觸」了來自遠方的「外星異客」;今年,我們來到了「機器人時代的誕生前夜」(The Eve of Robot Era)。
從科幻影像文本的世界中,我們目睹了西方人如何將機器人視為「永遠的對照組」;我們也窺見了日本人如何將機器人視為「自身的延伸物」──但,華人的「機器‧人」文化視點應該擺在何處?「機器‧人」之間的關係又將是怎樣的一種獨特光景?
看罷影展,我希望你會自己開始去尋找答案……
(難攻博士/搧胡椒秘密基地總司令)
機器‧人
機器‧人
清大藝術中心的科幻影展已經進入第四年,這是我們原先沒想到的,四年下來,我們規劃的方式已經從「類型」(genre)深化為「次類型」。繼前年「失控的科技」、去年的「外星人」,今年我們提出的構想是「機器人」,而且特別邀請對科幻文化非常用功的「難攻博士」鄭運鴻老師幫我們選片策劃。難功博士一來就將原來的主題加了一點,成了「機器‧人」把robot, android, cyborg等等都包括進來,而且特別挑選了許多日本的動畫影片,一共開出十八部影片,讓觀眾們有一番不同的觀賞經驗。
人與機器的關係是科幻領域裡歷久彌新的題目,已經不斷出現前幾年的選片中。我們開始推出科幻影展時,「大都會」、「銀翼殺手」與「AI人工智慧」都觸及了這個主題。後來我們選的「異形」、「魔鬼終結者」與「異形2」裡,機器人都有重要的角色。「銀翼殺手」與「異形」是Ridley Scott導演的影片,而「魔鬼終結者」與「異形2」則出自以「阿凡達」當紅的大導演James Cameron。
「銀翼殺手」的結局與Philip K. Dick原著小說有很大的不同,機器人殺手死前抓住獵人(或獵物)的手救回人的生命,留下一段讓人難忘的疑惑。在「異形」裡,冷靜理智的Ash在遭遇發現外星生物的突發狀況後,變得毫無應變能力,顯出了機器人邏輯的侷限。James Cameron卻在「異形2」裡讓機器人Bishop重新贏得人的信任,雖然無法抵擋異形的暴力,但不畏危險為人犧牲。戰勝異形的是操控巨型機器工具機的女英雄Ripley。
James Cameron不只喜歡扭轉他人的想法,也不斷顛覆自己,「魔鬼終結者」裡的殺手機器人,在「魔鬼終結者2」裡變成了人類命運的保護者。這些角色所作所為是程式使然、是機器人的宿命,還是正邪的選擇?機器人除了可以提供電影裡一波波打不死的激烈動作,還有一些值得看完之後想一想的問題。這些電影裡機器與人的角色掙扎,一直延續在James Cameron的作品裡。到了「阿凡達」,Cameron凸顯了人類文明的暴力性質,成為Pandora星球的異形威脅,化身「阿凡達」的男主角Jake Sully其實是一個Navi族人的Alien Android(異形+人造人),人類駕馭的機械武器則變成了邪惡角色。
相對於西方對機器文明的疑慮與不信任,東方對於奇特的科技似乎一直有「師夷人之長以制夷人」的期望,對於機器與人的關係有更豐富的想像。日本的影視界藉著動畫影片將機器人的情節發展出讓人嘆為觀止的龐大規模,我們只能請「難功博士」挑選最精華的一部份,「新世紀福音戰士」、「鋼彈」或「攻殼機動隊」,相信都是最具代表性的製作。另外,請別以為機器人電影都是動作片,「複製嬌妻」(The Stepford Wives, 1975)與「神通情人夢」(Electric Dreams, 1984)是難得看到的片子。還有很多影片不能一一列舉,希望大家不要錯過這次盛會。
最後要鄭重感謝力晶文教基金會四年來持續贊助清華大學藝術中心科幻影展,請企業贊助校園裡的類型電影系列,這樣的合作關係最初好像只是一個科幻式的想像,卻能夠維持四年,這是一段極為珍貴的歷程,我們由衷感謝。
(劉瑞華/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神鬼玩家
神鬼玩家
(The Aviator)
馬丁.史柯席斯 Martin Scorsese
2004/Color/USA/170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9/28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2005年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Dante Ferretti、Francesca Lo Schiavo)、最佳攝影(Robert Richardson)、最佳服裝設計(Sandy Powell)、最佳剪輯(Thelma Schoonmaker)、最佳女配角(Cate Blanchett)
★2005年英國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化裝/髮型、最佳女配角(Cate Blanchett)、最佳藝術指導(Dante Ferretti)
人生勝利組應具備什麼條件?財富、名氣、愛情,以及夢想。這似乎就是霍華休斯(Howard Robard Hughes Jr.)人生所組成的成份,似乎沒有什麼事是他想做而做不到的。《神鬼玩家》(The Aviator)由馬丁.史柯席斯(Martin Scorsese)執導,這部電影是馬丁.史柯席斯向霍華休斯致敬之作,霍華休斯於1930年出品《地獄天使》(Hell's Angels),為不惜製作成本的空戰大片,受到馬丁.史柯席斯的喜愛。電影中的霍華休斯,可以為了拍片不惜付出自己的財產,同時他也發展了他的航空事業。不可一世的他,愛情上有許多波折,雖然情路上一直不缺乏伴侶,但是卻始終沒有安定下來。
要風有風、要雨有雨的他,對於自己的事業絕不設限,因此觸角甚多。自己的航空公司發展順利之外,霍華休斯還親自試飛自己設計、研發、製造的飛機,享受危險的他,還因此打破了飛機的最快記錄。使得他的名氣跨越了娛樂版,也登上了頭條的注目新聞。瘋狂又多才的形象,鋪設了自己的事業版圖。電影《神鬼玩家》中,多半描寫他在飛機與電影的才華。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他對拉斯維加斯的發展,亦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霍華休斯的人生,比電影還要傳奇、精彩。
伴隨著金錢而來,似乎人也不可能沒有情慾。霍華休斯的感情世界亦豐富,《神鬼玩家》攫取他與女明星談戀愛的部份,作為電影描繪霍華休斯風流史的主線。大富豪與女明星的愛戀,光鮮亮麗而且夠八卦,八卦能夠吸引到觀眾的注目。以現今的角度看來,這樣的題材,我們可以用很《壹周刊》、很《蘋果日報》來形容。電影在鋪陳霍華休斯的愛情時,並沒有把多金多情的他,形塑成一個花花公子的形象,反倒特別在他的無助與依賴著墨。最讓人動容且印象深刻的一段情,為霍華休斯與奧斯卡影后凱薩琳赫本的互動,他們的愛情佔了電影相當大的篇幅。馬丁.史柯席斯以他們的脆弱面切入,看他們如何以自己的憂鬱進行交流,在名氣之外,在情慾之外,他們的心裡面都有一個角落的自己。在他們相愛的那裡,他們相濡以沫。
不過,好似宣告沒有什麼會天長地久般的。霍華休斯在乎事業,忽視了凱薩琳。然後,凱薩琳也愛上別人了。結束兩人的戀情,但不代表終結兩個人各自的感情路。這終究是一個普世的議題,或許我們的愛情沒有電影的華麗,然而褪去了影幕之外,所有的感覺仍在呼吸著。我喜歡電影描繪情感的態度,未必灑脫、未必執著,游走人性的間縫,進而讓人覺得切身。也許,我們會羨慕霍華休斯的人生,因為他符合了我們對「人生勝利組」的想像。不過,他也擔負一般所想像不到的壓力,與節奏十分緊張的生活。
因為,過大的壓力使他有極端的潔癖,還有精神的問題。又在試飛失敗後,發生精神問題,商業競爭逼迫他到死角。但身旁的人並沒有因此遺棄他,所以讓他得以走出來,面對對手的挑戰。《神鬼玩家》中對於事業的看法,是血淋淋的戰場,雙方的角力牽涉到政商勾結的問題。使得電影看來刺激有趣,但也沒有負擔,因為馬丁.史柯席斯似乎也沒想承載過多沉重的批叛議題。所以,我要說《神鬼玩家》雖然不短,但一氣呵成看完就是個「爽」!馬丁.史柯席斯沒有將霍華休斯傳奇人生平版化,他讓他富有人性,並且在電影製作上的大成本,符合了霍華休斯的大器人生,使得兩者之間相輔相成。馬丁.史柯席斯讓霍華休斯的傳奇事蹟再添一筆,霍華休斯的一生也讓馬丁.史柯席斯創造了《神鬼玩家》這部精彩的好萊塢電影,易看、華麗且娛樂性極強。另一方面,俊男美女的演員陣容沒有讓大家失望,除了賞心悅目之外,演技仍具有可觀之處。
(撰文:白依璇)
影片片段:
Tuesday, September 21, 2010
基督最後的誘惑
基督最後的誘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馬丁.史柯席斯 Martin Scorsese
1988|Color|USA|163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9/25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88年威尼斯影展Bastone Bianco 影評獎(Martin Scorsese)
電影「基督的最後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改編自當代最負盛名之一的希臘小說家卡山札基斯(Nikos Kazantzakis)同名原著小說,後者是我個人涉獵的小說文學裡擺在第二名的作品,而第一名的作品卻也出自卡山札基斯---「再次受難的耶穌(Christ Re-crucified)」。在這個世界上多的是蘊藉著哲學與神學的嚴肅內涵,然而在小說戲劇效果與結構情節上,令人感到味如嚼蠟的失敗之作。卡山札基斯於此,則是哲、神學與小說藝術完美結合的第一名。卡山札基斯寫小說,幽默、詼諧、諷刺、滑稽、批判、譏笑的戲劇元素,和他個人對於人類的存在情境(human condition)、宗教信仰的終極理由、神的本質、人的終極意義與價值等等嚴肅的追尋與探索,呈現出每個作用點極度強勁,而小說結構完整天成的讀境(reading atmosphere)。讀卡山札基斯的小說(包括例如《希臘左巴Zorba the Greek》,此作亦曾被拍成電影,由名演員安東尼昆所主演),讀者可以在極為鄉野俚俗的人物生活與劇情對話裡,享受著作者所賦予的詼諧喜感,同時感受到作者內心最為深刻而濃厚的悲憫關懷。一個人將其一生最懸念的終極探究,編織在充滿幽默的小說作品裡,小說之為藝術而不是平鋪直述的言說,卡山札基斯一直是我個人心目中持握的一把小說美學的判準尺度。
夜貓子九月份在擇選馬丁.史柯席斯導演的諸多片子時,「最後誘惑」原本由於其「爭議性」而被排除掉。此片當年在美國上映時曾發生「信眾」火燒戲院、圍堵戲院,甚至揚言要殺掉堅持播映的戲院老闆的恐嚇黑函。而這已經是作者過世之後三十年在美國發生的事。事實上作者本身由於這部小說,即使是國際知名的希臘國寶級人物,貴為希臘文化部長,於1952年僅以一票之差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而其小說作品的流傳之廣,譽滿天下,死時卻仍被當地東正主教拒絕以傳統儀式下葬。
何謂神、何謂超人、何謂「人」?何謂超越性?平凡與不凡的終極區別到底是什麼?「最後誘惑」是卡山札基斯對這些一生所探尋的問題,所提出的一個小說形式的自我解答:耶穌不是神,也不是神子。他之為一代信仰先知,在於他兀自堅信彌賽亞而殉道的過程裡,表現出困惑、空虛、無力、迷惘、抉擇、猶豫、懷疑甚至…誘惑──做為一個男人,對於友情、女人、愛情、家庭、親情、小孩的想望與眷戀…。本片由馬丁.史柯席斯執導筒,並由我個人一直非常欣賞的老牌演員威廉達佛擔任飾演耶穌基督的角色,演來不慍不火,將耶穌基督做為肉身人子的溫柔與脆弱詮釋得可圈可點,由我個人力薦排進片單,在此推薦給大家。
(撰文:貓哥)
影片片段:
Monday, September 20, 2010
金錢本色
金錢本色
(The Color of Money)
馬丁.史柯席斯 Martin Scorsese
1986ColorUSA118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9/21 (二)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英文字幕
★1987年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Paul Newman)
★1986年美國影評協會最佳男主角(Paul Newman)
當年歲已有,經歷了大風大浪,擁有財富、擁有一切,所在意的是什麼?艾迪(保羅紐曼飾)看著年輕小伙子文生(湯姆克魯斯飾)的意氣風發,彷彿看到當年自己的傲氣和單純,不想再讓自己現在的遺憾覆加在文生身上,於是開始了對他的試驗和人生哲理教導。
《金錢本色》延續1961年Robert Rossen執導的《江湖浪子》(The Hustler)劇情,描述撞球快手艾迪步入中年以後的景況。當賺進了鉅額的財富,某日在撞球間見到了文生以精湛球技一次又一次贏走對手的賭注,艾迪才猛然驚覺,原來只是賺錢沒辦法帶來樂趣,他想再重溫年輕時那種「贏錢」的快感。
保羅紐曼(Paul Newman)因著飾演《金錢本色》中的艾迪獲得遲來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導演馬丁.史柯席斯掌握了25年前保羅紐曼的「浪子」形象,在本片中雖英氣猶在,但轉化為內斂的性格,更突出那種當忍則忍的「老二哲學」。保羅紐曼精湛的演技在經過六度提名挫敗後終於受到肯定,是實至名歸。
在教導文生贏球技巧的過程中,幾次按耐不住性子而爆走,甚至也一度陷入那種賭徒想要一注回本的迷思中,艾迪最終是否獲得什麼呢?這部份留待觀眾自行去慢慢體會。但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撞球間充滿了1980年代的昏暗風格,搭上與史柯席斯合作多次的Robbie Robertson的音樂製作,漫溢著悠閒的往日時光以及蕩漾的熱情,是相當令人享受的。
本片的節奏掌握、光線、人物對話都有其精準度,雖然在片頭史柯席斯自己配的旁白說了"Luck itself is an art"(運氣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然而由史科席斯的作品中可發現,他的藝術成就絕不是種運氣而已。
(撰文:林柏謙)
影片片段:
Friday, September 17, 2010
純真年代
純真年代
(The Age of Innocence)
馬丁.史柯席斯 Martin Scorsese
1993|Color|USA|139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9/18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94年奧斯卡獎最佳服裝設計(Gabriella Pescucci)
★1994年英國金像獎最佳女配角(Miriam Margolyes)
★1994年金球獎最佳女配角(Winona Ryder)
電影改編自華頓(Edith Wharton)的小說《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敘說1870年代紐約上流社會的故事。紐倫(Newland Archer,Daniel Day-Lewis飾演)和梅(May Welland,Winona Ryder飾演)分別屬於亞契家族和米家族這兩大世家,他和梅已經訂婚。紐倫雖出生豪門世家,但他心中厭惡上流社會的許多保守陳規,他原本以為梅的甜美天真是上流社會中唯一吸引他的部分,但當遭到丈夫背叛與錯待的艾倫‧奧蘭斯基夫人(Ellen Olenska,Michelle Pfeiffer飾演)從歐洲到紐約來後,縱然他不斷壓抑情感,卻逐漸被她的率直、不願受禮俗拘束的個性所吸引。艾倫是梅的表姐,她希望與丈夫離婚,但她的家族和整個上流社會都不鼓勵,最初甚至打算封鎖她的交際圈。
這部片呈現了一九世紀紐約上流社會的精緻細節,可說是一部經典的「古裝劇」(costume drama),然而這些典雅傢俱、華麗服飾與美食佳餚等愈是細膩講究,愈令觀眾感到上流社會規矩與慣習的嚴明,在這樣戒律森嚴的環境中,紐倫與艾倫雖然彼此相愛卻不可能結合。
艾倫不願意紐倫為了她而與梅解除婚約,她愛他正是因為他的正直,但她為了他而待在美國,縱使她的伯爵丈夫開出優渥條件吸引她回去歐洲。紐倫與梅完婚後仍無法忘情於艾倫,兩人原本將發展進一步的關係,但梅溫婉、不著痕跡地讓表姐艾倫止步了。或許有人對向來以中下階層社會的史科西斯導演竟然拍了一部上流社會的電影,但當看到主角紐倫意識到整個上流社會怎麼密謀串連起來拆散他和他的情人時,或許便明白集體暴力只不過是由露骨血腥、轉變為表面安好溫柔的殘酷。
戲中其實沒有真正的壞人,拆散紐倫與艾倫的梅也只是站在自己身為妻子的立場而行事。旁白如此述說梅這個角色:「世界在她的歲月中粉碎瓦解,然後形成一個新世界而她毫不自覺。純真無邪的她,對周遭變動的不能認同。因此兒女就像紐倫一樣,不願對她透露內心的看法。她死時仍認為這世界就像一片樂土,充滿愛與和諧,就像她的家庭一樣。」梅與紐倫看似從未交心,但她病危時曾單獨召長子泰德見面,說她很安心將這個家交給紐倫,因為他答應了她放棄心中最愛的要求。泰德與紐倫走在巴黎街頭時告知父親這件事,紐倫聽後向兒子說:「她從未那麼要求。」紐倫的心結終於鬆綁,「終究有人猜到並且憐憫過他,而那個人居然是自己的太太,這更叫他感動莫名」。
最終他仍沒有與泰德上樓去見艾倫,屬於他們的純真年代已如玻璃窗上反射的光芒,那般耀眼卻已轉瞬即逝,屬於新世代的泰德不會明瞭他的遺憾與頑固(泰德甚至將迎娶原受上流社會排斥的波弗與情婦安妮的女兒),兩鬢斑白的他在光影中彷彿見到年輕的艾倫,老管家將窗簾拉上時,紐倫轉身離開,純真年代也已然結束。
(撰文:陳正維)
影片片段: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蠻牛
蠻牛
(Raging Bull)
馬丁.史柯席斯 Martin Scorsese
1980|Color|USA|129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9/11 (六) 20:30
蘇格貓底二手書咖啡屋
★1981年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Robert De Niro)、最佳剪輯(Thelma Schoonmaker)
★1982年英國金像獎最佳剪輯(Thelma Schoonmaker)
★1981年金球獎最佳劇情類電影男主角(Robert De Niro)
本片是史柯席斯(Martin Scorsese)創作生涯中的經典大作之一,除了受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指定典藏,還獲得奧斯卡與金球獎等共15項大獎的提名肯定。《蠻牛》講述前世界拳王「布朗克斯公牛」傑克拉莫塔(Jake LaMotta)傳奇性的職業生涯,精采的拳擊場面貫穿全片。除此之外,尚佐以其私生活寫照,尤其側重拉莫塔和妻子的關係及他多猜忌的性格為其社會和婚姻關係帶來的傷害及影響,構成類似紀錄片的劇情長片。
《蠻牛》在製作方面相當特出的一點除了剪接的藝術之外,在1980年代電影技術已非常發達之際,史柯席斯選擇以黑白作為主色調,以黑白之間的無數色階突顯劇中衝突。我認為黑白還免去激烈的拳擊場面造成的紅色血腥,讓觀眾不將焦點放在血水及皮肉上,而專注於肢體的碰觸。身為一個電影創作者,史柯席斯聰明地讓我們看見他希望呈現給觀眾的暴力美學,而不是暴力本身。
傑克拉莫塔的性格呈現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男主角勞勃狄尼洛(Robert Deniro)為本片先健身後增胖,堅持不用特效演出以及令人驚歎的演技,為他奪下奧斯卡、金球獎雙料影帝。勞勃狄尼諾呈現的傑克拉莫塔野蠻、好鬥、獸性、不可一世,以及好色、多疑、猜忌、充滿佔有慾,立體多面的狂人形象,在史柯席斯的鏡頭下和勞勃狄尼諾的肢體與眼波流轉中活了過來。
(撰文:吳依伶)
影片片段: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