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文 / 廖芷瑩
12.20(二)19:30
清大合勤演藝廳
1982|Color|English
German Cantonese Japanese Hungarian|117min
導演: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英國衛報影史十大科幻片第1名
★娛樂週刊影史50大Cult電影第9名
★英國金像獎最佳攝影、服裝設計、藝術指導
未來的世界必定有人類與類人類的共同生存:人們製造出複製人,他們智商高超,卻成為世界的奴隸。在遙想的世界中,那時人們已經可以殖民於另個星球,超越空間的限制,但複製人不能出現在地球,而銀翼殺手即是追捕那些違反規定的複製人,在真實與虛幻的記憶中追尋真相,在殘破的地表上抓住想逃亡的短暫「人造」生命。
◎短評
“All those moment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科幻電影常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幻想,卻這些未來的想像也時常在挑戰現在人們的記憶與時空觀念,像是:如果未來的複製人記憶是被人類所植入的,那麼未來人類怎麼能知道自己的記憶是否為真呢?時光會改變,如電影中洛杉磯城先進與便利,卻灰暗陰沉。銀翼殺手所捕取的也許不是好人與壞人的牢籠,而是面對自己存在的真實探問。
預告片
◎導演介紹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 1937-)的電影風格與主題多元:從地域社會講到地球生命,近期更有太空想像。不記得導演名字的觀眾,也可能觀賞過《異形》Alien(1979)或《神鬼戰士》Gladiator(2000),還是大受好評的《絕地救援》The Martian(2015)。
面對廣大的宇宙,諾大的世界,該怎麼思考未來?科幻電影除了帶出新奇的科技與生活幻想之外,更多的是看見生命的可能或死亡的意喻,還有人的渺小與孤寂。
如果講到科幻片,必定會提到雷利史考特的電影,不論是可能家家戶戶都欣賞過的《異形》、《神鬼戰士》或經典的《銀翼殺手》、《美國黑幫》,還有近期大受歡迎的《絕地救援》全都出自史考特之手,因此可以知道,他的影片風格與主題多元:從地域社會講到地球生命,近期更是太空想像。
在他的電影中,角色總是處在危險邊境,該如何重拾對生命的可能,劇情的腳步不斷在探問這樣的事情,也許這和自身的生命經歷:從小面對手足的死亡有關,卻也表露出他核心中關懷人存在情境的問題。
「只是全然的相信,需要最大的勇氣」。《絕地救援》中的這句台詞,看見或許導演也為自己的疑惑找解答:面對諾大未知時,還是咬緊牙關,慢慢走下去。
◎導演作品列表
1979《異形》(Alien)
1982《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9《黑雨》(Black
Rain)
1991《末路狂花》(Thelma&Louise)
2000《神鬼戰士》(Gladiator)
2001《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
2005《王者天下》(Kingdom
of Heaven)
2007《美國黑幫》(American
Gangster)
2012《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2015《絕地救援》(The Martia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