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9

青春反叛時 ——「焦慮與俗麗之美:再話陳果『九七三部曲』」講座側記

「浮城猛步.香港影展」香港記憶政治 系列講座 第三場

青春反叛時——
「焦慮與俗麗之美:再話陳果『九七三部曲』」講座側記

時間|2019年11月14日
地點|清大圖書館清沙龍
主講|劉 嶔(香港電影文化工作者)
主持|王鈺婷(清大台文所副教授)
記錄|留婷婷(清大台文所博士生)
攝影|康家宜

大學保衛戰烽火正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演藝學院的電影文化工作者劉嶔,便挾著前線的硝煙之勢來到了台灣,趕赴這一場早已定下、卻無法逆料時局遠比電影更為戲劇化的講座。「我相信今天這場講座,一方面讓我們回到九七,回到現場,另一方面則讓我們思考,九七到現在,香港社會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香港的故事,也是對台灣的啟示。」擔任主持人的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王鈺婷老師,她的話語通向過去,也映照現在。主講人劉嶔的襯衫、眼鏡,以及正襟危坐說話的姿態,則與投影片上的陳果正面照,有著形象上的奇妙疊合。他自言對文化研究並不拿手,僅就電影論電影,於是便從香港的新浪潮說起,去分析陳果的「九七三部曲」,也探討主流商業片和獨立電影的區別,乃至王家衛、劉偉強等導演,與陳果在電影敘事美學上的差異。


電影工業森林的前衛邊緣人

在1997年主權轉移之前,香港的獨立電影其實為數甚少,且不受重視。即便是七十至八十年代,許鞍華、徐克、方育平等變革攝影技法、開創嶄新電影格局的「香港新浪潮」世代,相較於台灣的新電影和中國的第五代導演,在國際影展上的能見度仍然非常有限。真正大放異彩的香港獨立電影導演,是年齡相仿、也同樣成名於1990年代的王家衛和陳果。不同於王家衛集資金、人脈與製作班底等優勢於一身的餘裕,陳果是真正的「紅褲子出身」,草根且基層,除了創作的熱誠和對鏡頭的敏銳觸覺之外,幾乎一無所有。這「一無所有」並非不得不然的悲情現實,反倒是有意識的取捨與抉擇,試圖掙脫商業的桎梏,以獲取最大限度的敘事自由。《香港製造》(1997)便是在剔除了穩定的資金來源、製作公司及著名演員等物質條件的前提下,以剩餘底片和素人表演者淬煉而成的青春故事,一種浸淫於底層社會、有跡可循的藝術寫實。

  劉嶔將陳果的《香港製造》,與劉偉強在同一時期推出的《古惑仔》系列電影(1996)並置以觀,說明香港電影主流與獨立的分野十分明顯。這些作品共同分享著1953年「石硤尾大火」後徙置區大量興建的歷史背景,也點出其時香港教育制度崩頹,以致於混跡街頭的中輟生大量出現,變相地鞏固了黑幫外圍勢力的社會現實。然而,相較於劉偉強的高密度影像構圖、過份乾淨的收音方式,與逞凶鬥狠的高概念式劇情主線,陳果的風格更為多向度、簡約且滿溢著抒情。他匠心獨具地保留環境的雜音、重視觀景窗的動靜比例,更以三種不同年代建成的公共屋邨,去對應三個主要人物的生存現實,並且各有各的拍法。像是中秋屋宅內外的明暗對比、阿萍家門口所對著的幽深方形天井,以及形制更為古老狹窄、始終以窺探視角呈現的阿珊之家。「在當時,陳果未必是有意識地要去處理『九七』命題。他的重心反而是在有限的空間裡,盡量將特別的、新鮮的、有力量的元素拼合在一起,藉此去證明,自己是一個可以拍好電影的人。」劉嶔以此跳出「九七三部曲」的後設框架,說明陳果《香港製造》原初的創作企圖。

草根糖份.政治苦澀

  時隔一年,《去年煙花特別多》(1998)正式面世,「九七」議題才真正成為電影的主角。前作是困守在沙田公屋的青春悼亡,這部平行時空下的續作,則描繪了因主權移交而同時失去職業與認同的、退伍華籍英軍的陽剛挫敗。他們身處的時間介於過往虛妄的英軍殿堂與1997年的六次煙火匯演之間,空間則從上水、跑馬地、蘭桂坊到維多利亞港——足跡遍佈整個香港,出路卻是愈尋愈難得。此作大量使用九七前後的電視影像去進行二次創作,就連解放軍進城的那一段,也是當天實景和日後攝製、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揉合體。

  

「解放軍入城,對於香港人的印象,當然是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那些影像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可到了九七,就不只是兵臨城下,而是兵進城中。」這種感覺是無比複雜的,恐懼的記憶在嘉年華般的儀式中重演,又套上陳果獨有的戲謔濾鏡與調侃話語,劉嶔形容,「那是一種糖份與苦味的混雜。」香港人一直在找尋一種接近,不管是末代港督彭定康與蛋塔的關係、他兩個女兒的一顰一笑,抑或是退休的華籍英軍,在上水街頭向著站在坦克車上的解放軍,以英軍的方式敬禮。劉嶔認為,只要有物件與形式的蛛絲馬跡,香港人就容易誤以為這是一種關係的親近,但其實,彭定康及其親屬眼中的香港、中國軍人居高臨下看見的香港,以及普通市民心中的香港,根本不會,也不可能是同一回事。

  作為一個草根知識份子,陳果「九七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細路祥》(1999),預示著庶民視角的返歸,以及赤子之心的不滅。如果說《去年煙花特別多》處理的是香港與英國的關係,那麼《細路祥》所探討的,便是香港與中國的關係。陳果將所有嚴肅的話題,都以孩童的嬉戲輕巧帶過,然而細品起來,卻仍透著苦澀。就如同他鏡頭下的窮街陋巷,永遠是塞滿垃圾與雜物的本色出演,且鏡頭中的人們所進食的,永遠都是不那麼精緻的榴槤和西瓜,而遠不如王家衛讓張曼玉提的那碗雲吞麵、走的那幾階樓梯般乾淨俐落,充滿中產階級風情。這些型態粗獷但情感豐沛的水果,在色彩之中潛藏著另一股色彩,正像是陳果的電影與他的人,始終是不羈的影像與詩意的敘事,去包藏一種不吝於將身體貼近地面,去聆聽底層聲響與城市脈動的香港製造。



講座介紹 .講座照片

〔編按〕
.「紅褲子」此處指非屬學院派。
.本場講座為2019「浮城猛步.香港影展」香港記憶政治系列講座第三場,由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亞太/文化研究中心所共同主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