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 2016

百變男神 勞勃狄尼洛-計程車司機

百變男神-
勞勃.狄尼洛
從小培養的戲劇天才在不自我設限的勞勃.狄尼洛中展現,造就這位每次現身大螢幕都讓人感覺新鮮陌生的千面影星。百變男神狄尼洛讓觀眾知道,好戲就在身形、舉手投足的微妙轉變中。

幼年啟蒙與起飛
勞勃.狄尼洛是義大利裔美國演員、製片人,1943年生於紐約,父母皆為藝術家。兩歲時父母離異,狄尼洛便由母親靠著排字與印刷社的工作扶養長大。由於母親的工作地點是影劇工作坊,狄尼洛得以免費參加員工子女的戲劇課程。10歲時,他首次登台演出。16歲時,他中斷高中學業,跟隨女演員史黛拉.阿德勒(Stella Adler)學習演戲。30歲那年(1972)參與《教父》試鏡落選,但讓該片導演柯波拉(Francis Coppola)留下深刻印象,於是後來邀請他演出《教父II》。為了此片,狄尼洛到義大利西西里島住一段時間,學習西西里語,並揣摩《教父I》裡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的肢體語言和聲線,出色演技為其贏得奧斯卡男配角獎的肯定。

一生的事業夥伴與摯友
1973年與馬丁.史柯西斯首次合作,一拍即合,完成《殘酷大街》。1976年狄尼洛在《計程車司機》片中詮釋孤獨小人物的社會反叛,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1980年,狄尼洛出演《蠻牛》中暴力成性、蠻橫無理的拳王,憑此榮獲最佳男主角獎。片中,為飾演年老退休後的拳王,勞勃特地增胖20多公斤,拍攝老拳王回憶早年生活的橋段;為求搏擊精確,還向拳王傑克.拉莫塔(Jake LaMotta)本人學習了一年的拳擊,敬業精神可見一斑。

能文能武、順其自然
狄尼洛的戲路多元,從拳擊手、殺人犯、黑幫頭目、到中風患者,無不精彩詮釋。對於演戲,他有獨到的見解:「很多演員覺得演戲就是要用力地對周遭環境給出回應。不太對。演戲應該『什麼都不做』、輕描淡寫。」演員若採用自然、些許即興的方式去應對,反而更能表現觸動人心的情感。這位在30多年從影生涯中,演出超過90部電影的演員不喜接受訪談,因此外界對其個人生活所知甚少,是頗富神祕感的經典男神,兩度獲頒終身成就獎。





代表作推薦-計程車司機
Taxi Driver
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 / 1976/ 彩色/ 114min
放映資訊:5/10 () 19:30 清大合勤演藝廳

1976坎城影展 金棕櫚獎
1976英國影藝學院 最佳女配角、最佳電影音樂獎
1976紐約影評人協會 最佳男主角獎

寂寞者的城市漫遊
甫自越戰部隊退伍,返回美國本土的崔維斯(勞勃.狄尼洛 飾)患有嚴重的失眠症,終日無所事事,僅以觀賞色情電影消磨生命中的空白。他決定應徵計程車司機,隔著車窗,觀察這個充斥著霓虹、下水道煙霧、犯罪、賣淫,晦暗不堪的世界。崔維斯對自身的處境感到無力,曾經有機會向自視親民的總統候選人吐露心聲,卻只是滿口怨言;曾經向代表著社會主流價值的競選總部小姐求愛,卻因自身對世情的不了解而搞砸這段情緣。他暗自決定,要當一名英雄,幹一件大事……

片中,刻意失焦的畫面襯托紐約市的虛浮不實;用俯視及側移鏡頭交代男主角的孤獨與壓力。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由於現場收音品質不穩,史柯西斯請勞勃以多個角度重複數次「你在對我說話嗎?」這個鏡頭,卻恰如其分展現崔維斯的神經質,於是剪進成品裡。本片被譽為史柯西斯的經典作品之一。





馬丁.史柯西斯
健康的弱點開啟馬丁.史柯西斯的影劇人生。他的生命在一段長時間的挫敗後穩定成長,在一部部悲憫眾生的作品中錘鍊;他的影像飽含實驗技法、充滿焦慮與恐懼;他是讓畫面美感與個人風格巧妙結合的電影藝術家。

塞翁失馬的童年
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是義大利裔美國導演,1942年生於紐約,雙親都是製衣廠工人。這樣的成長背景,使他的作品中不時流露出對二十世紀中居住於紐約、多屬天主教徒的義大利裔美國人深刻的觀察與同情。史柯西斯年幼時體虛,多與書堆為伍,因而熟悉藝術與神學。當他的健康好轉,父母時常帶他去看電影,啟迪了對電影的愛好。後來進入紐約大學修習電影,他開始接觸許多新浪潮作品,並深受吸引。1966年他籌拍第一部電影《誰在敲我的門》,可惜這部半自傳式的電影不受片商青睞。

困頓中的出色執著
史柯西斯前往荷蘭尋求發展,卻一直苦無機會,只好靠剪輯影片維生。而後,他受0人推薦重回紐約大學任教,籌措資金於1973年拍攝了《殘酷大街》,讓他聲名大噪。片中,史柯西斯多採手持鏡頭來製造焦慮與壓迫感,這在當時是具突破性的手法。1976年以《計程車司機》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後,1980年的《蠻牛》被譽為史柯西斯兼顧實驗手法與市場的巔峰之作。片中僅數分鐘的拳擊場面卻拍攝了整整六週,足見史柯西斯對搏擊動作的畫面力求完美。

爭議的影史經典
1988年,他拍攝《基督的最後誘惑》,敏感議題甫上映便引起軒然大波,在許多國家禁演。之後,1990年敘述二十世紀後半葉黑幫故事的《四海好傢伙》、1991年記錄強姦犯出獄復仇的《海角驚魂》、2006年改編自港片《無間道》的《神鬼無間》等,皆在奧斯卡有不錯的成績。

色彩鮮明的大膽試驗
他的電影在男人及其暴力方面有諸多著墨:《蠻牛》的憤怒拳王、《紐約,紐約》的虐妻音樂家、《隔離島》瘋狂弒妻的檢查官等,堪為自我毀滅的男性典型。其作品如一面照映內在焦慮的鏡,透徹反映暴力、性、罪惡感、信仰以及對存在的疑惑,並能巧妙地緊抓角色情感,深入其心理背景,以大量的對白台詞作為故事的主軸,並藉由攝影和配樂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即使觀眾熟悉其強烈的導演風格,史柯西斯卻不願被歸類,因此,他的作品一向充滿實驗精神與不斷挑戰的企圖。





史柯西斯與狄尼洛
緣起
馬丁.史柯西斯曾於1970年擔任胡士托音樂與藝術嘉年華紀錄片的助理導演,這一年他結識《不可能的任務》的導演布萊恩.狄帕瑪 Brian De Palma),並由其引見結識狄尼洛。

相輔相成的生命共同體

狄尼洛擅長揣摩說話者意圖要挑釁或被挑釁的姿態,其瀕臨崩潰邊緣的壓抑情緒流露著驚人的潛藏暴力,這與史柯西斯的故事風格恰好吻合,於是開啟接下來數十年的合作關係。他們不僅一導一演,也共同演出《喜劇之王》、一同為動畫電影《鯊魚黑幫》配音。影評認為,是史柯西斯鞏固了狄尼洛的好萊塢地位,也是狄尼洛幫助史柯西斯成為當代最具遠見卓識的導演之一。兩人是電影事業中相輔相成的好夥伴,如史柯西斯所言,他與勞勃就像共同體般緊密(melting into each other)。

文/鄭曜綦

預告片



No comments: